蔡旭兵
新課程改革加強和活躍了我們的課堂,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新的教法使學生充滿活力,使教師充滿激情,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精彩。英語課堂是英語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的質量決定著英語教學的質量,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對課堂教學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與創新,抓住關鍵環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下面我就談談這次培訓的收獲:
在教學中,經常有這樣的現象:教師教得很累,但是卻收不到應有的效果。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作為教師,應該注重教學的效果,即有效教學。在這里,我淺談一下如何進行英語有效教學。
一、抓興趣
興趣是學習之母。提高英語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我是這樣操作的:每單元結束后,讓學生出一份英語手抄報或海報。內容包括:學習方面,如“本單元重點、難點總結”“本單元單詞巧記”“本單元短語、句型總結”等等;思想方面,如“送你一句諺語”或一些有意義的英語短文;政治方面,刊登一周的政治要聞;娛樂方面,有“英語笑話”“智力闖關”等等。學生積極參與,這樣既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能力、拓寬了知識面,而且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抓預習
很多同學沒有預習的習慣,甚至一些同學錯誤地認為,課前預習沒有必要,反正老師上課時要講,上課專心聽講就行了,何必事先多費腦筋,還浪費了許多時間。事實上,許多同學在學習上花費了不少時間,但忽略了課前預習這一環節,學習成績始終不理想。課前預習有以下好處:
1.提高聽課效率。通過預習,對即將要學習的新課能夠做到心中有數,知道哪些內容自己能夠弄懂,哪些內容自己還沒弄懂。這樣,聽課時,便可集中精力去聽那些自己沒弄懂的部分。聽課變得更有針對性了,能夠抓住課堂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2.更好地做課堂筆記。如果課前不預習,上課時,老師講什么就記什么,盲目地記筆記而顧不上聽課。經過預習,記筆記時就有了針對性,選擇那些自己書本上沒有的、老師另外補充的內容以及自己預習時沒能理解的部分去記,這樣可以節省大量時間用于聽課時思考問題。
3.預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預習本身相當于一種自學。預習時,要獨立地閱讀,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獨立地接受新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的自學能力會逐步提高。
4.預習可以鞏固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學生在預習時,對知識已經做了獨立思考,聽課時可以進一步加深理解,這樣就比單純依靠聽課獲得知識記憶效果更好。
預習之所以有這么多的良好作用,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是因為在預習過程中,發現疑難點,從而在大腦皮層上引起了一個興奮中心,即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狀態。這種注意狀態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并指引著學生的思維活動指向疑難問題的解決,從而提高了學習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我要求同學們必須提前預習。為了能夠落到實處,我總是提前給他們任務,讓他們帶著任務完成預習并且課前檢查,效果很好。
三、抓兩讀
英語是一門語言,但卻因為他是一門外語而沒有太多的機會來應用它。那么,讀是學好外語必不可少的途徑了。在這里,讀指朗讀和閱讀。
在教學中,我盡量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其多讀多練。有時采取分組讀、分男女同學讀、分角色讀、齊讀、引讀、領讀等方式,有時還進行以小組為單位的競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鼓勵學生讀好課文。
讀課文的這項工作既可以在講新課之前也可以在其后進行。在講新課之前時,應該讓學生通過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此時讀得越熟,課文理解得就越趨于準確。課文講述完畢后,學生讀課文就是一個消化和引導其對英語靈活應用的過程。
除了抓朗讀之外,我還注重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為了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我固定時間給他們一些或是任務性閱讀,或是趣味性閱讀,或是一些時政信息讓他們閱讀,這樣既拓寬他們的知識面,也培養了他們閱讀的能力。
四、抓練筆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把“寫”這一步驟忽略,致使學生在單詞拼寫、作文練習等方面得不到鍛煉。在教學過程當中,我注重對學生生詞,短語以及句型的聽寫和對作文的訓練并給予積極地指導。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加深對本堂課知識的印象,還可以發揮他們的積極主動性,勤動腦,勤思考,靈活地運用知識的能力。
我相信,只要作教師的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肯動腦,勤思考,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那么我們的付出和收獲應該是成正比的。那么,我們的教學效果也會突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