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王爾德是19世紀英國唯美主義運動的領軍人物,是英國文學史上頗具爭議的作家。《道林·格雷的畫像》是王爾德唯一的一部小說,講述了主人公道林為永葆青春而出賣自己的靈魂,最終走向自我毀滅。小說以獨特的唯美主義主題來揭示蘊涵在社會背景下的道德觀念。
【關鍵詞】奧斯卡·王爾德;唯美主義;道德觀念
1 王爾德的唯美主義
在維多利亞時期,嚴格的道德標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會活動以及人類思想方式。而這種影響不僅僅反映在日常生活上,也波及到了文學與藝術方面。在這種背景下,藝術家們不能夠自由地表達他們對藝術作品的思想,因此藝術只能受限與社會,服務于社會道德標準。出于這種原因,王爾德主張藝術不應該受政治及道德的約束,藝術家應該脫離與現實本身,自由塑造藝術之美。這番言論立即受到讀者及評論家們的質疑,而他唯一的一部小說《道林·格雷的畫像》也隨之被貼上了“邪惡”,“不道德”的標簽。很多人相信藝術來源與生活,是對生活的模仿。這個理論在西方社會受到普遍認同。但是在王爾德看來,藝術模仿生活的程度遠不及生活模仿藝術。他還斷言,不僅僅生活,包括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受到藝術的影響。這種觀點是王爾德飽受爭議的因素之一,并對傳統社會思想觀點產生了一定的沖擊。
王爾德曾說過,巴塞爾是他一直想成為的那種人。作為一個藝術家,巴塞爾的想法跟王爾德一樣,都是崇尚藝術的至高無上性,但是違背社會道德最終使他走向了不歸之路。巴塞爾對于道林的畫像可以說是一見鐘情,他從畫像當中能親切地感受到純粹之美以及它散發的藝術氣息。在巴塞爾的心目當中,他想成為一個純粹的藝術家,一個不把自己的個人情感附加在藝術作品里的藝術家。但是他并沒有遵守這個規則,在亨利伯爵一再詢問之下,巴塞爾覺得一旦作品展覽,自己對道林畫像的情感會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對于巴塞爾,道林畫像即是一部作品也是他心靈的寄托。這與王爾德秉持藝術家是美的創造者,奉行藝術至高無上的唯美理論相悖。不久之后,他漸漸地對道林畫像從之前的敬畏發展成對畫像的抵觸。而這種抵觸慢慢地使他感受到了冷落甚至與世隔絕,不斷折磨著他。最終,等待巴塞爾的懲罰是賜予他死亡。正是對藝術投入了過多的個人情感才導致了巴塞爾的悲劇,而這也一定程度上違背了成為一個純粹藝術家的唯美理論。
2 王爾德對傳統道德的顛覆
在很多讀者與評論家的眼里,《道林·格雷的畫像》描述了生活中太多不健康,不道德的一面。由于王爾德寫了很多關于人性黑暗面與不道德的情景,很多人認為他助長了邪惡力量,主張道德敗壞,并認為他的作品是“有毒”的,理應被批判。但實際上,讀者們能看出小說里每個邪惡的化身都將得到應有的懲罰。王爾德不像評論家說的那樣鼓勵不道德的行為,在王爾德的內心身處,邪惡終究逃不過懲罰,他才是真正的唯美主義者也是道德主義者。王爾德所塑造的邪惡化身是一種整體并結合的概念,這種邪惡里面蘊涵著包括侵犯法律,滋生罪惡等一切可能在人腦海里形成的概念。
在西方世界里,無論是前者強調實際行為或者后者強調心理活動都跟道德腐敗有一定的關系。而不難發現這種聯系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邪惡就是特定的非道德的化身。所以在這部小說里,王爾德利用小說人物邪惡的行為或者語言來詮釋非道德的思想。也就是出于這個原因,他的作品充滿爭議并被認為是有毒的作品。但實際上,王爾德只是力圖讓他的作品從道德約束中脫離出來。另一方面,道德觀對于亨利伯爵來說不存在的,他甚至控制著道林的生活以及思維方式。正是在亨利伯爵的慫恿之下,道林為了追求永恒之美放棄了自己的靈魂從而走向自我毀滅。亨利對婚姻的觀念也對道林產生了消極的影響。他的話語當中充斥著對女性的歧視,甚至告訴道林他對西比的愛是一種錯覺,而在西比死后告訴道林他是多么幸運沒有跟女人在一起。這種悲劇式的情節也為整篇故事推向了新的高潮。王爾德對亨利伯爵形象的塑造不僅是小說故事情節的需要,更是對解放人性的一種呼喚。然而,王爾德并不是活在自己創造的幻想世界里。他了解罪惡逃不過道德的懲罰,只不過王爾德是以唯美主義的方式來表達出來。在王爾德的世界里,即便犯罪也是唯美的,這種罪惡雖然需要付出代價,但它背后留存下來的是一種悲劇之美。
3 王爾德的自我矛盾
一些批判家認為王爾德本身有許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但是王爾德表面上自我矛盾,但是在他的腦海里形成的是一種對藝術的獨到的見解。第一個矛盾在于藝術與生活方面。在王爾德的世界里,藝術凌駕于任何事物之上,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對他來說,藝術家要全身心投入于藝術的世界里,不受任何現實因素的干擾。在《道林·格雷的畫像》里,巴塞爾是純粹的藝術家,但是他把自己的精神投入到道林的畫像之中,說明王爾德對藝術的奉獻程度可見一斑。但在王爾德的作品當中,生活的因素從來沒有被遺忘。第二個矛盾是在于藝術與道德方面。王爾德主張藝術要擺脫道德的約束來從事藝術本身的事情。但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道德的重要性直接或間接地被提及。看了王爾德的作品,人們很容易把他比作不道德的惡魔。但實際上,他是帶有道德感的唯美主義者。王爾德主張純粹的藝術必須不受生活或者道德的控制,但這并不意味著他是非道德主義者,因為他始終相信邪惡與不道德最終要接受應有的懲罰。
參考文獻
[1]葛怡娜.從《道連·格雷的畫像》看王爾德的唯美主義[J].文學評論,2012(02):39.
[2]薛家寶.唯美主義研究[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3]吳強.論《道連·格雷的圖象》之悲劇人生[J].文學教育,2012(02):74-75.
作者簡介
金哲(1991-),男,吉林省圖們市人。就讀于遼寧大學。專業或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專業。
作者單位
遼寧大學 遼寧省沈陽市 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