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
段鐘平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醫科大學傳染病學系副主任、肝病轉化醫學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全國疑難及重癥肝病攻關協作組組長。擅長重型肝炎、肝衰竭、膽汁淤積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各種疑難重癥肝病的診治。
專家門診:周二、三、五上午
無論在門診還是病房,經常聽到患者或家屬談論如下問題:“慢性乙肝為什么要長期應用抗病毒藥物,這些藥物也不能根治病毒啊?”“我帶了幾十年的病毒,一直說我是健康攜帶者,也沒見有啥問題。”“‘乙肝三部曲真能阻止?”其實,上面這些問題都是涉及乙肝治療理念和治療目標的問題。
從改善癥狀到提高生活質量
與既往以保肝降酶、改善癥狀為主的治療理念和目標不同,目前認為,慢性乙肝的治療首先要抗病毒治療,根本目的在于持久抑制乙肝病毒復制,延緩疾病進展,減少甚至避免肝硬化、肝癌、肝衰竭及其并發癥的發生,讓乙肝患者有較好的生活和生存質量,最終不因慢性乙肝而影響壽命。據此,有人提出三個更具體的目標。
基本目標:檢測不到HBV DNA,HBeAg陽性患者獲得血清學轉換;
中期目標:肝臟纖維化,甚至肝硬化逆轉;
最終目標:預防肝細胞癌的發生,延長患者生存期,減少肝臟失代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定期復查,監測療效
慢性乙肝的治療是一個長期過程,而抗病毒藥物在每一名患者身上的效果并不一樣,因此對療效的監測是非常有必要的。醫生可以根據患者療效的好壞,對下一步治療進行調整。不管選用何種藥物治療,肝功能、HBV DNA定量、“乙肝兩對半”、甲胎蛋白是必查的項目。在此基礎上,根據所用的藥物不同,再對其他指標進行監測。
規范治療,不隨意停藥
慢性乙肝需要長期治療。當長期堅持用藥起到作用時,如何停藥又成為乙肝治療的另一個難題。有些患者在取得療效后就想減量服藥,這樣的觀點是不正確的。目前,核苷(酸)類藥物的半衰期在12小時左右,用法都是一天一次。如果用一天藥再停藥一天,就會導致療效降低。我們“松一松”,病毒“攻一攻”,病毒適應后,耐藥機會就會增多。也就是說,減量用藥不但起不到治療作用,而且會誘發耐藥,給治療帶來困難,給患者增加經濟負擔。因此,抗病毒治療應保證足夠用藥療程,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停藥并隨訪監測,這樣不僅安全,再治療的話也不容易出現耐藥。
雖然目前應用最多的口服抗病毒藥物還不能根治病毒,需要長期用藥,但是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根治乙肝的特效藥早晚會出現,先把現有藥物用好,為未來治療爭取時間,能說不重要嗎?
特殊情況,特殊對待
化學治療或免疫抑制劑治療會使患者免疫力降低,使乙肝病毒大量復制而引起肝臟損害,甚至出現嚴重的纖維淤膽型肝炎。如果乙肝病毒感染者因其他疾病(如腫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需要接受化學治療、免疫抑制劑治療,一定要在治療前篩查乙肝相關指標,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加用抗病毒藥物。
Tips:因乙肝多需長期治療,藥物價格及治療費用是患者必須面對的問題,不少患者因此難以維持治療。令人欣喜的是,政府正通過一系列措施降低相關費用。例如,通過國家藥品談判,一線抗病毒藥物替諾福韋酯價格已降低一半以上;越來越多的省市把抗病毒藥物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個人承擔比例顯著降低;B超、CT、核磁共振等檢查費用逐漸下降。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國乙肝患者的疾病負擔會越來越輕,治療效果會越來越好,生活質量會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