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患者的生存過程一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積極的治療和康復期,第二階段是康復后的無病生存或疾病穩定期,第三階段是疾病進展和終末期。隨著乳腺癌患者生存狀況的改善,第二階段持續時間越來越長,對于預后的影響也越發重要。乳腺癌患者經過規范化治療出院后,除了需要定期到醫院復診外,大部分時間將在社區和家庭中度過,怎樣做才能獲得更長的生存時間和最佳的生活質量呢?
過去20多年中,發達國家和我國都開展了大量觀察性、前瞻性的研究。結果發現,如果對乳腺癌患者的日常生活進行指導,可以幫助乳腺癌患者形成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改善預后,減少復發和轉移,提高生活質量和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為此,中華預防醫學會婦女保健分會乳腺學組組織專家對全球相關領域循證醫學證據進行了系統回顧,結合中國乳腺癌患者的特點,制定了《中國乳腺癌患者生活方式指南》。該指南已于2017年2月發布。
生活方式改變應從哪些方面著手?本刊特邀指南執筆專家、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鄭瑩進行詳細解讀。
專家簡介
鄭瑩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腫瘤防治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小兒腫瘤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預防醫學會腫瘤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多年從事腫瘤登記和監測、常見腫瘤人群篩查、腫瘤社區防治干預等腫瘤預防控制工作,致力于腫瘤流行病學研究和腫瘤防治的健康教育。
1.達到和保持健康體重
乳腺癌患者的體重一直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以往,由于乳腺癌篩查和早期診斷未普及,多數患者被診斷時已經處于晚期,多消瘦,再加上治療期間出現惡心、嘔吐等,進一步加重體重減輕,因此以往的主要問題是體重過輕。而現在,大部分乳腺癌患者被診斷時處于疾病早期,治療結束后進入恢復期時可能處于超重和肥胖狀態。
大量研究證實,肥胖和超重是乳腺癌患者預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可增加患者死于乳腺癌和其他疾病的風險。肥胖和超重也可能與其他預后不良因素相關,如發生對側乳腺癌、淋巴轉移、復發、其他并發疾病等。美國著名的“護士健康研究”(目前最大規模和持續時間最長的關于女性健康影響因素的研究之一)發現,與體重不變者相比,乳腺癌患者體質指數(BMI)增加0.5~2個單位者,復發風險增加40%;體質指數增加2個單位以上者,復發風險增加53%。
體重增加不僅與乳腺癌預后有關,也增加其他疾病的發生和死亡風險,帶來整體健康危害,從而降低患者無病生存期和總體生存率。超重和肥胖會增加一系列癌癥的風險,如大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膽囊癌、宮頸癌以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等。這些證據都提示,無論乳腺癌患者在診斷時的體重如何,在治療及康復期間,達到或維持正常體重能使乳腺癌患者獲益。
推薦意見:
乳腺癌患者在治療結束后,應盡量使體重處于正常范圍(即體質指數為18.5~23.9千克/平方米)。如果體質指數過輕,需要咨詢營養師,制定和執行營養改善計劃;如果體質指數已經達到超重或肥胖標準,應避免攝入高熱量食物、飲料,并增加體育活動,以減輕體重。
2.堅持體力活動和體育運動
數十項前瞻性研究的分析結果顯示,堅持體力活動可以降低34%的乳腺癌死亡風險和41%的乳腺癌復發風險。
癌癥本身和癌癥治療都會使患者處于不良健康狀態,體力活動和體育運動可以提高患者的身體素質。研究顯示,對乳腺癌患者來說,有氧運動和耐力訓練可以提高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增加骨密度,增強平衡功能,明顯改善虛弱程度和心理緊張、抑郁狀態,提高自我認識。
乳腺癌患者術后的淋巴水腫癥狀非常常見,以往不建議患者進行上肢耐力訓練及較為劇烈的有氧運動。而現在的證據表明,這些鍛煉不但是安全的,而且還能減輕淋巴水腫的程度。
按目前的診療水平,大多數乳腺癌患者都能長期生存。她們可能在被診斷為乳腺癌時已經罹患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或者在發生乳腺癌后再罹患這些慢性病。規律的體力活動和體育鍛煉能夠降低普通人群罹患這些慢性病的風險,乳腺癌患者也可同樣獲益。
推薦意見:
乳腺癌患者應盡快恢復日常體力活動。在階段性治療結束后,應咨詢??漆t師,獲得體力活動和體育鍛煉的建議,包括何時開始運動、運動強度、運動方式。每3~6個月咨詢??漆t師或專業體育指導人員,對目前的體力活動和體育運動狀況進行評估,獲得改善建議。
18~64歲的乳腺癌患者,每周應堅持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每周5次,每次30分鐘)或75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力量性訓練(大肌群抗阻運動)每周至少進行2次。65歲以上老年乳腺癌患者應盡量按照以上推薦進行鍛煉,如果合并慢性疾病,應根據醫生指導適當調整運動時間與運動強度,但應避免長時間處于不運動狀態。
中等強度運動:運動時身體微微出汗,呼吸稍急促,能夠與人交談,但不能唱歌,停止運動后短時間內能恢復正常呼吸。
高強度運動:運動時呼吸急促,只能說簡短的詞語,大量出汗,運動后需休息一段時間,才能恢復正常呼吸。
3.選擇健康膳食
國內外大量研究結果表明,膳食結構和食物選擇與乳腺癌患者的疾病進展、復發危險、總體生存率有聯系。與富含精制谷物、紅肉和加工肉、甜點、高脂奶類制品和油炸薯類的膳食結構相比,富含水果、蔬菜、全谷類食物、禽肉和魚的膳食結構可以使乳腺癌患者的總體死亡率降低43%。食物攝入與生活方式有協同作用,每天攝入5份蔬菜水果(每份約150克)、每周6天堅持30分鐘以上步行運動的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最高。
不少研究發現,脂肪攝入與乳腺癌有關。著名的WINS研究(女性營養干預研究)發現,脂肪占總熱量15%以下的低脂飲食與乳腺癌的無復發生存有關;平均降低20%的膳食能量,就能降低24%的乳腺癌復發風險。有研究提示,n-3脂肪酸可能使癌癥患者受益,富含n-3脂肪酸的食物可以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及其總體死亡率。
豆類制品富含大豆異黃酮,具有類雌激素作用,可以降低人體血雌激素水平,具有預防乳腺癌的作用。以上海5000名乳腺癌患者為對象的乳腺癌生存隊列研究發現,大豆蛋白質最高攝入組乳腺癌患者的死亡風險降低29%,復發風險降低32%。最近發布的中美聯合研究結果顯示,大豆攝入能降低25%的乳腺癌復發風險,對雌激素受體陰性患者的保護作用更明顯。基于以上研究,乳腺癌患者適量攝入大豆制品是安全的。
推薦意見:
按照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薦,合理安排飲食。盡量選擇植物性食物;每天至少吃5種以上蔬菜水果,盡量吃全谷類(非精制類)糧食,每餐包含豆類食品;少吃紅肉、加工肉類,適當攝入魚類、禽類;多選低脂奶類而非全脂奶類;挑選低鹽食品,烹調少用油鹽。
4.謹慎使用保健品
保健品(膳食補充劑)包括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等。美國的調查發現,乳腺癌患者服用膳食補充劑的比例比健康人群高,也高于其他癌癥患者。在上海乳腺癌患者中,97.2%的人服用過膳食補充劑,最常用的是靈芝產品、維生素、人參制品等。
至今為止,無論是觀察性研究還是臨床試驗,都未能證實保健品能夠改善癌癥患者的預后。2項大型觀察性研究發現,各種保健品與早期乳腺癌診斷后的復發率、乳腺癌病死率和總體病死率沒有關系。最新的一項薈萃研究也提示,補充維生素D與癌癥患者改善預后無關。處于營養素缺乏狀態的癌癥患者服用相應的營養素補充劑可能是有益的,但若患者不缺乏營養素,服用保健品不僅不太可能受益,還有可能帶來健康損害。
雖然有證據顯示多攝入豆類制品有利于減少乳腺癌的復發和轉移,但并不推薦乳腺癌患者服用含有大豆異黃酮的膳食補充劑,而是建議盡量從食物中獲取。
推薦意見:
乳腺癌患者應盡量從飲食中獲取必要的營養素。在臨床表現或生化指標提示營養素缺乏時,才需要服用相應的營養素補充劑。若患者無法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營養素,攝入量僅為推薦量的2/3時,可以考慮服用營養素補充劑。
5.戒煙禁酒
吸煙與乳腺癌生存之間的關系已經得到眾多研究的證實。與不吸煙者相比,吸煙的乳腺癌患者死于乳腺癌的風險高2倍,死于非乳腺癌的風險高4倍。吸煙者死于乳腺癌的風險還與吸煙的強度和持續時間有關。有研究提示,被動吸煙與女性乳腺癌死亡、全死因死亡有關,還會增加絕經后或肥胖的乳腺癌患者發生不良預后的風險。
大量飲酒量產生健康危害,癌癥患病風險,如口腔癌、肝癌、咽癌、喉癌、乳腺癌、食管癌和大腸癌等。酒精能夠增加外周血中雌激素濃度,大量飲酒會增加乳腺癌復發風險。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特別是放療、化療和生物治療,更應避免酒精攝入,即使是漱口液中的少量酒精,也會導致口腔潰瘍。
推薦意見:
乳腺癌患者應盡量避免吸煙、被動吸煙和酒精攝入,有吸煙和飲酒習慣的乳腺癌患者應及早戒煙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