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實例
85歲的張大娘近一年總感覺疲乏、沮喪,做家務力不從心,生活自理能力越來越差,去醫院檢查,各項指標卻無明顯異常。張大娘納悶:“是醫生沒查出病來,還是自己真的老了、不中用了?”其實,張大娘患的是衰弱綜合征。
認識衰弱綜合征
衰弱綜合征是指人體因生理儲備不斷下降,和(或)健康缺陷不斷累積而出現的、抗應激能力減退的狀態,較小的刺激即可造成負性臨床事件。衰弱綜合征的患病率在社區老年人群中為5%~15%,在80歲以上老年人群中高達30%~50%。
衰弱綜合征是老年人失能的前兆,預示著較高的住院、失能和死亡風險,其表現不僅有軀體功能障礙,還包括心理障礙。患衰弱綜合征的老人就像紙糊的船,“說翻就翻”。患者常主訴無力、疲憊、體能減弱、動作減慢、體重不明原因下降。
“衰弱”程度可分9等級
加拿大健康與衰老研究將老年人衰弱等級分為9級:
1級(非常健康):身體強壯、積極活躍、精力充沛、充滿活力,定期進行體育鍛煉,處于所在年齡段的最健康狀態。
2級(健康):無明顯疾病癥狀,經常進行體育鍛煉,比較活躍。
3級(維持健康):存在可控制的健康缺陷,除常規行走外,無定期體育鍛煉。
4級(脆弱易損傷):日常生活無需幫助,但身體的某些癥狀會限制日常活動,常主訴行動緩慢、疲乏。
5級(輕度衰弱):有明顯的動作緩慢,日常活動需要幫助(如去銀行、乘公交車、做家務、服藥等)。輕度衰弱會進一步削弱患者獨自在外購物、行走、備餐及做家務的能力。
6級(中度衰弱):所有室外活動、在室內上下樓梯、洗澡等均需要幫助,穿衣可能也需一定輔助。
7級(嚴重衰弱):個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但身體狀況較穩定,6個月內無死亡危險。
8級(非常嚴重的衰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已接近生命終點,不能從疾病中恢復。
9級(終末期):接近生命終點,生存期小于6個月。
“衰弱量表”可評估
臨床上可采用FRAIL量表(衰弱量表)評估老年人,符合下列5項中3項或以上者,可診斷為衰弱;符合1~2項者為衰弱前期;0項為非衰弱。
①疲勞(Fatigue),在過去4周的大部分時間內感到疲憊,做每件事都覺得力不從心;
②耐力(Resistance),無工具輔助不能獨立上10個臺階;
③行走(Ambulation),無工具輔助不能獨立行走數百米;
④疾病(Illnesse),患下列疾病的5種或以上:高血壓、糖尿病、癌癥(微小皮膚癌除外)、慢性肺部疾病、發作性心臟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絞痛、哮喘、關節炎、中風、腎臟疾病;
⑤消瘦(Loss of weight):在過去一年內體重減輕超過5%。
早期干預可逆轉
衰弱綜合征是可以預防的。在衰弱早期進行干預,可有效逆轉衰弱,但對重度衰弱綜合征患者,干預效果不理想。70歲以上老年人應進行衰弱綜合征的篩查,以便及時發現疾病、盡早采取干預措施。伴有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腫瘤、糖尿病及需要手術的老年人尤其能從衰弱的早期篩查和干預中獲益。
衰弱綜合征通常可采用鍛煉、營養補充、用藥管理、減少醫療傷害等綜合手段干預。耐力運動可改善肌力、下肢肌容量和行走速度,提高機體靈活性和功能。營養干預可改善體重下降和營養不良。評估患者用藥情況,及時糾正不恰當用藥,能避免藥物帶來的傷害。對衰弱老人來說,各種侵入性檢查和治療會導致更多并發癥,損害其生活質量,故中重度衰弱者應避免過度醫療行為。
專家簡介
倪秀石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老年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老年保健醫學會理事,上海市醫學會老年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擅長診治老年腦血管病、老年性癡呆、帕金森病及老年神經內科疑難雜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