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婷
【摘 要】政協工作是地方黨報日常新聞報道的重要內容之一,但因報紙版面等因素限制,地方黨報的政協新聞報道仍然以動態消息為主,往往就事論事且流于形式,可讀性不強,很多好的新聞素材難以物盡其用。本文主要對地方黨報如何發現優質的政協新聞線索、提升政協新聞報道質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地方黨報;政協新聞;發現素材
政協工作是地方黨報日常新聞報道的重要內容之一,但一直以來,因為報紙版面等原因,目前的日常報道中,有關政協活動的新聞仍然以動態消息為主,而一條簡短的動態消息所能涵蓋的內容是極其有限的,往往就事論事,導致有關政協的新聞報道流于形式且千篇一律,鮮有特色和創新。
政協新聞報道就只能以模式化的會議、調研等消息形式出現么?當然不是。近年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形式和內容都在不斷豐富,廣大政協組織及政協委員在履行政治協商、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三大職能的過程中,不斷開拓創新,探索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諸多新途徑,形成的智力成果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怎樣把這些成果通過新聞報道的方式呈現出來?這就需要新聞工作者在日常常規報道中做個有心人,善于發現,不浪費有價值的素材。
一、從日常會議中尋找線索
以筆者所在的銅陵市為例,除了一年一度的全市政協大會,市政協的日常工作包括每月一次的主席會議,每季度一次的常委會議,還有各專委會組織的調研、視察及就某個問題開展的對口協商等等,受版面及新聞報道相關規定的限制,地方黨報對這些常規工作的報道都以動態消息來處理,報道會議大概情況,往往對會議中具體議題的詳細內容極少涉及,而這些會議和活動中經常能發現好素材。
2015年,在銅陵市政協一次關于文化旅游發展的專題資政會上,出席會議的市委主要領導在會上就如何發展銅陵市大通古鎮旅游業點題,將其作為一項任務交給政協破題。銅陵市政協集思廣益,通過主題征文、調研座談等方式,形成了相關建議報市委,對該市后來打造大通古鎮文化旅游產業提供了重要的決策參考。有關這次市委點題、政協破題的新聞報道先后在《人民政協報》和《江淮時報》等媒體刊發,關于這項工作的報道《“訂單式”協商民主助力古鎮涅槃》還在2016年度安徽省政協好新聞評選中獲獎。
二、在調研視察等各種活動中善于發現
每年,政協都會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組織委員開展系列調研視察,而政協的各專委會也會結合各自工作重點開展相關活動,這些活動本身的主題就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熱點難點和市民關注的焦點,其中隱藏的新聞素材十分豐富,關鍵在于善于發現和提煉總結。
2014年至2016年,銅陵市政協連續三年對該市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情況開展調研并提出提升當地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系列建議,受到該市醫藥衛生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并在相關工作中積極吸納。有關這項工作成果的新聞報道以《打好“組合拳”精準發力 市政協連續三年助推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為題,刊登在《江淮時報》上,較好地體現了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智力成果。這項工作分散在三年當中,如果不留心,將其作為一項孤立的活動進行報道,很容易忽視其中的重要意義。
三、在委員提案及建議案中捕捉信息
提案和建議案是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委員參政議政和履職的重要方式,能夠獲得立案的提案都是調研充分、觀點詳實,提出的問題大多圍繞經濟社會發展或者事關民生福祉的重大問題,其中不乏好的新聞線索。關于這一點,筆者在日常新聞采寫中有較深的體會。
2013年,銅陵市政協委員陳愛民在銅陵市政協八屆一次會議期間提出了《關于對義安大道進行拓寬改造的建議》的提案,被列為當年的97號提案交由銅陵市住建委主辦。當時因義安大道周邊道路基礎設施正在施工以及經費不足等客觀原因,該提案被列為B類提案進行滾動辦理。時間一晃三年,曾經不能辦理的提案現在能不能辦了?2016年,銅陵市政協自我加壓,主動增強一線意識和服務意識,將自2013年市政協八屆一次會議以來連續三年列入B類的提案重新梳理,按照提案內容和主辦、分辦單位仔細歸類。在做好這項基礎工作之后,市政協主動與市政府及各提案辦理單位溝通協商,積極促進此類提案的辦理落實。陳愛民的提案恰恰在其中。而銅陵市政府經過論證研究,于2016年5月正式啟動該市義安大道改造工程,這項滾動三年的提案有了完美的辦理結果。針對這一難得的素材,筆者與銅陵市政協工作人員合作采寫了《為了那些不能忘卻的提案》,在《江淮時報》頭版頭條刊發,編輯還配發了編后,達起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四、抓住政協工作中的創新之舉做文章
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要求政協工作也要不斷創新,這些創新做法的獨特之處就是值得新聞工作者發掘的閃光點,這要求記者不僅要掌握新聞采寫的基本技能,更要熟悉政協工作,了解哪些是常規性工作,哪些是獨一無二的創新之舉。
近兩年,筆者在從事政協報道的采寫過程中發現,銅陵市政協有很多做法令人耳目一新。于是,在與銅陵市政協宣傳及理論研究部門工作人員溝通之后,確認這些做法在政協工作中的確是全新的嘗試,于是筆者著手采寫了相關報道。
比如2016年,按照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的“城市修補”這個全新的城市建設理念,銅陵市政協城人資環委開展了“城市修補”主題微信議政活動,為城市發展獻計出力。將政協的協商民主與網絡的開放性相結合,是銅陵市政協搭建平臺的新嘗試,也是廣集民意民智的拓展。筆者抓住這一新聞點,結合2015年6月,銅陵市政協開展的 “城市建設與管理”網絡主題論壇活動,采寫了《銅陵市政協“互聯網+”探索協商民主新途徑》一稿,在人民網、《江淮時報》等多家媒體刊發。
結語
有關政協工作的新聞報道既有一般新聞報道的共性,也有政協工作本身的政策性和特殊性,地方黨報日常新聞報道的素材具有一定局限性,這就更加要求新聞工作者睜大眼睛,打開耳朵,勤于思考,在日常報道中多琢磨,在做好常規報道的同時,深入挖掘簡單新聞事實背后的閃光點,采寫更多有深意、可讀性強的政協新聞報道,讓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的優越性和各級政協組織及廣大委員參政議政成果得到更充分的體現■
(作者單位:銅陵日報社)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