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云
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的居民嚴梅英今年65歲,自從5年前加入社區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組之后,不僅追求自身健康,還當上了控煙志愿者,成了自家和社區雙重大家庭的控煙督導員。
退休后,驚覺吸了幾十年二手煙
退休前,嚴梅英是單位的檢驗員。在她幾十年的工作中,男同事居多,大部分都吸煙,不管在車間還是在辦公室,男同事們常常“吞云吐霧”。身處這樣的環境,她下班后經常被不吸煙的丈夫“嫌棄”——身上有煙味。與很多女士不同的是,以前嚴梅英并不排斥煙味,甚至還覺得煙味挺好聞的,也從未覺得男同事們上班時吸煙有什么不妥。
退休后,熱情開朗的嚴梅英加入了社區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組,和大家一起學習健康知識,慢慢了解到主動吸煙、被動吸煙的危害。直到那時,她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吸了那么多年的二手煙!以后再也不能糊里糊涂被動吸煙了!而且,我還要勸導身邊的親戚朋友遠離煙害。”
自身大家庭,3煙民受她影響成功戒煙
雖然嚴梅英丈夫和兒子都不吸煙,但她還有個大家庭,以前有5人吸煙,經她勸導后,3人徹底戒煙,其余2人吸煙量也比以前少了。
嚴梅英兄弟姐妹9人,她排行第五,雖然早就各自成家了,但他們感情一直都很好,幾十人的大家庭經常聚會。以前,大家庭中有5人吸煙,分別是嚴梅英的1個弟弟、2個姐夫、2個妹夫。每次聚會時,5桿“煙槍”就會一起冒煙,還你來我往地敬煙,弄得房間里煙霧繚繞,其他人跟著吸二手煙。自從嚴梅英“醒悟”后,就不能再容忍煙味了,每次聚會都要向大家宣傳二手煙的危害,特別是向姐妹、嫂子和弟媳們宣傳.久而久之,她們形成了“女性同盟”。一有機會,“女性同盟”就對“煙槍”們進行宣傳和勸阻。
首先,“女性同盟”達到了不讓“煙槍”在聚會、吃飯時吸煙的目標。他們如果想吸煙,必須到外面去,不能在室內影響別人。嚴梅英還發動家庭第三代成員,讓小孩子督促爺爺、外公不要吸煙。她發現,這一招還真管用!在“女性同盟”“娃娃同盟”的長期勸說、監督、鼓勵下,5桿“煙槍”中的3人開始戒煙,并最終戒煙成功。如今,另外2人的吸煙量也比以前有明顯減少。大家都覺得,家庭聚會環境越來越好了。
社區大家庭,為共建無煙環境貢獻力量
不僅管好自身大家庭,嚴梅英還活躍在社區這個大家庭,宣傳控煙知識。看到熟識的人吸煙,她總會善意提醒一下。
近3年來,嚴梅英還參加了社區的控煙志愿者隊伍,共建社區健康無煙環境。她們經常到分管區域的餐飲單位、洗浴場所、網吧等公共場所巡查,看看有沒有人吸煙、有沒有煙具、禁煙標志到不到位,等等。隨著控煙條例的深入實施和“升級”,嚴梅英切實感受到了公共場所在控制吸煙方面發生的變化。以網吧為例,以前一走進網吧就能聞到嗆人的煙味,她們經常需要勸阻那些吸煙的年輕人;但現在,無論何時去網吧巡視,基本都看不到吸煙現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