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梅
摘要:新形勢下,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和國有企業改革的逐步深入,職工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意識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基層黨組織處在改革和經濟發展的第一線,是薄弱環節,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文章以我國國有企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主題展開,對做好企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工作進行探討。
關鍵詞:國有企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發展和時代的變遷,國有企業面臨著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怎樣開展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更好地團結和凝聚黨員干部在“中國夢·企業夢”的進程中勇于擔當,發揮黨組織的先鋒模范作用,是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
一、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存在的主要問題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基層黨建工作的切入點、生長點。基層黨組織直接面向群眾,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踐行黨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改善黨群關系、干群關系,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只有黨的基層組織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深化與群眾的“魚水情”,黨才能煥發出強大的生機和活力。
(一)黨員服務意識淡薄
基層黨組織建設重點難點在基層,活力動力在基層。黨員服務意識越強,對群眾的感情越深,群眾的認可度和滿意度就越高。一方面市場經濟條件下,面對西方社會思潮的沖擊,一些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缺乏服務的主動性,而企業改革中的減員增效,使基層干部黨員的思想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弱化了黨員干部的服務意識。另一方面,有的基層黨組織思想上不能貼近群眾,存在畏難心理,在服務群眾上做表面文章;有的黨員認為群眾關系不好做,在涉及自身利益問題上斤斤計較;有的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高高在上,下一線少,部分黨員難以發揮作用,黨員服務意識淡薄。
(二)服務質量不高
部分黨員干部作風漂浮,部分基層黨組織領導責任心不強,習慣于用行政命令推動工作、安排生產,工作重心放在生產、管理上,在群眾服務上做表面文章,服務群眾少,服務的主動性差,往往都是等待群眾上門,主動為群眾服務的少,等待群眾來上門的多,存在門難進、臉難看的現象。有的黨員干部缺乏組織紀律觀念,感情上不能貼近群眾,行動上不貼近群眾,不注重群眾的心理感受,服務方式和服務方法單一,與群眾需求的多樣性的矛盾日益凸顯,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拿不出,削弱了基層黨組織的號召力。
(三)企業存在重生產輕管理的現象
“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的改革發展取得了長足進展,積累了豐厚的政治思想工作資源,為實現政治思想工作科學化并創新其功能奠定了基礎。”
通過黨建創新體系建設提升企業的領導力。20世紀60年代末到 20 世紀 80年代末,“國有企業推行廠長(經理)負責制,對企業負全面責任,處于中心地位,黨委負責監督和檢查和保證。” “中國共產黨在企業中的基層組織,對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在本企業的貫徹執行實行保證監督”。
這些規定從根本上改變了黨政不分和以黨代政的局面。但“企業黨組織無力監督和無法監督等,使得企業政治思想工作受到削弱”。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些企業領導層認為,企業的日常工作就是要抓生產,促發展,生產是實實在在的硬指標,只要抓住了生產這條主線,保障生產任務的完成,其他一切工作也隨之變簡單了。遇到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與實際的生產工作相沖突時,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自然就要讓位了,這就成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弱化的思想因素。
二、推動基層服務性黨組織建設的思考
市場經濟浪潮下的影響,國有企業的改革與發展,黨員價值取向的多元化,也給新時期的企業基層黨建工作帶來新的困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制度改革,著力點是使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為堅強的戰斗堡壘。
(一)以固本強基為前提,充分發揮黨務工作者主觀能動性
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維護黨和人民的利益,是對每一個黨員的基本要求,更是每一個黨務工作者必須盡到的重要責任。”新形勢下,一名優秀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應有如下要求:
第一,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堅決擁護共產黨的綱領,貫徹執行黨中央的方針政策,要使自己的言行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熟悉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有豐富的黨務工作經驗和堅定的黨性觀念和黨性原則,政治思想覺悟較高。
第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要以中央的黨務工作為核心。要掌握教育學、心理學、青年學、管理學等方面的學科知識,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要充分認識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要有艱苦奮斗的生活作風,克服抵制各種不良傾向,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寬廣的胸懷和良好的性格。
第三,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應該經受過專業化的訓練,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與工作技能,特別要熟悉政治思想工作與市場經濟的相關知識,熟悉企業文化,心系企業青年職工,提升為青年職工服務的意識與本領。
第四,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要經常深入一線,要深入到青年職工當中,通過下機臺交談、上門走訪,開展座談會、懇談會等方式了解青年職工思想動態,幫助青年職工解決實際困難,及時協調化解各種矛盾,做到政治上關心,思想上理解,生活上照顧,消除由此產生的思想問題。
(二)強化隊伍素質,提升服務的群眾滿意度
提高基層黨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關鍵還是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教育管理黨員隊伍。
建立在職黨員進社區服務責任制度。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為群眾服務,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有效抓手和建設服務型黨組織的重要舉措,也是黨員轉變作風、錘煉黨性的“大課堂”。黨員進社區報到,亮明黨員身份,接受社區黨組織的監督管理,認領困難群眾“微心愿”活動,推動黨員干部轉變作風、為民服務,解決好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
注重載體創新,強化黨建品牌建設。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基礎上,在“自選動作”上創新,加大對支部黨員之家、青工之家、女工之家及職工之家的“四家共建”黨建品牌的創建力度,以職工為本,以爭創“青年文明號”、“青年示范崗”品牌活動為平臺,在青工隊伍中狠抓青工技能水平的提升。通過以賽帶練促進了黨員整體技能的不斷提升,建立QC團隊、六西格瑪團隊、宣傳團隊,讓黨員學有所長,學有所樂,促使黨員把個人理想融入到“廣西中煙夢”,融入到企業發展當中,進而融入到“中國夢”當中。
參考文獻:
[1]張乾桂.創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面旗幟[J].海南師范學院學報,2002(15).
[2]中國共產黨十三大報告[N].人民日報,1987-10-25.
[3]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白皮書)[R].1988.
[4]馬海軍.國有企業黨組織地位和作用的歷史沿革[J].商業時代,2010(08).
[5]金釗,王政堂.黨務工作實用方法與規程一本通[M].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4.
(作者單位:廣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南寧卷煙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