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潔瓊
摘要: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網絡正在不斷從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全方位、全角度地影響著高職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在對高職學生進行責任教育的過程中,應抓住高職學生對自媒體的熱衷,充分利用自媒體的優勢,豐富高職學生責任教育的形式、創新責任教育的機制、提供責任教育的新陣地。
關鍵詞:自媒體;高職院校;責任教育
著名的哲學家康德曾說過:“每一個在道德上有價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擔,沒有承擔、不負任何責任的東西,不是人而是物件”。責任是人的本質規定,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立德樹人,責任教育也就成為了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自媒體背景下,高職學生面對多元化的價值選擇,網絡的責任意識和觀念變得淡漠,網絡的責任行為變得缺乏。因此,如何合理利用自媒體技術開展高職學生的責任教育、培養高職學生的責任意識已經成為高職教育者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自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開展責任教育的必要性
社會責任感是所有品德中影響力最大,也是最基本、最必備的品質,是德育的核心要求。自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應積極應對、因勢利導地加強高職學生的責任教育,并以此為途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高職院校開展責任教育是實現高職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
隨著自媒體時代的來到,微信、微博、博客等的廣泛使用帶來了日益錯綜復雜的網絡輿論環境,自媒體在給高職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面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深刻影響著他們的生存方式、交往方式、思維方式和觀念模式,沖刷著他們的價值取向,特別是對高職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影響更是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高職學生正處于人生變化發展的關鍵時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尚未定型,有著較大的可塑性,更容易受到現代媒體技術特別是自媒體網絡的影響。自媒體所具有的自主性、交互性、隱匿性等被不負責任的歪曲言論和不實報道所利用,助長了部分高職學生盲目從眾和僥幸放縱的心理,使他們更加缺乏責任感和法律意識。同時,自媒體環境中產生的功利主義、享樂主義,各種價值觀多樣化,又使得身在其中的高職學生感到迷茫和困惑,對高職學生的思想產生了混亂。
(二)高職院校開展責任教育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
梁啟超曾說:“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青年承擔著發展中國經濟、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重大歷史使命,如果這個群體責任意識淡薄,將對整個公民的責任意識造成重大的負面影響。自媒體背景下的高職青年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各種不同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標準激蕩融合,造成一些高職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缺乏理想信念,對集體漠不關心,對學生生活沒有熱情,不思進取,責任感缺失。因此,必須要引導廣大高職青年把個人成功和民族的復興結合起來,不斷促使大學生責任品格和責任行為的養成,努力承擔起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重任。
(三)高職院校開展責任教育是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具體要求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高職院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具有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責任教育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自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大力開展責任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教育學生如何做人,教育學生作為個體,不僅僅要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更要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對國家負責,能夠在自媒體背景下紛繁復雜的多元價值觀中學會自覺選擇正確的行為方式,樹立堅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積極進取的心態面對日益變化發展的社會,為勝任未來的職業崗位需要做好準備。
二、自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開展責任教育的挑戰
“自媒體”時代來臨后,每個人的媒體權利擴張,自媒體對于傳播網絡社會“正能量”、樹立高職學生勇于擔當的責任意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信息傳播的巨大變革和輿論環境的錯綜復雜也同樣給高職學生的責任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一)自媒體淡漠了高職學生的責任意識
“自媒體”時代來臨后,信息的傳播在某種程度上處于一種時間無主控、空間無限制的狀態,“在網絡上,每個人都可以是一個沒有執照的電視臺”,自媒體給網名們提供了極大地自由度。高職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充斥了自媒體的使用,他們把自己的學習狀態、宿舍生活、校園環境中的一些問題經過夸張,以極為自由的方式發布在網絡上進行交流和溝通,一旦遇到不滿意便終止自己的虛擬身份或言論,不必承擔任何責任。在長期的不擔當不作為后,高職學生的責任意識就越來越淡漠。
(二)自媒體制約了高職學生責任感的培育
網絡社會是一個多元社會,自媒體營造了一種特殊的社會氛圍,這種環境給高職學生提供了極大自由度,也將現實生活中約定俗成的榮辱、善惡、美丑等價值判斷的邊界逐漸模糊化,個人的責任感也就隨之消解。同時,自媒體傳播中的一些落后的、腐朽思想和文化甚至各種反社會、反馬克思主義的論調、資產階級消極思想文化的滲透以及泛濫的違反社會公德的信息等,沖擊著高職學生的價值觀,降低了高職學生對國家和社會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不利于對高職學生的正向引導,嚴重制約了對高職學生責任感的培育。
(三)自媒體弱化了高職學生的責任行為
自媒體背景下,在處處以“我”為中心的前提下,高職學生更多地在追求個人利益,把個人利益放置在首要位置,凡事以個人利益為先,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對紛繁復雜的自媒體信息傳播更加追求唯我和實用的行為觀,社會和他人承擔責任的現象越來越少。如部分高職生在面對自媒體信息中出現的歪曲言論和不實報道時,不僅不會疑惑、反感和聲討,更多的是視而不見,甚至是盲目地參與和使用。
三、充分發揮自媒體優勢,創建責任教育的新陣地
自媒體的迅猛發展和普及給高職學生的責任教育帶來了難得的機遇,為高職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養成拓展了新的途徑,豐富了高職學生責任教育的方式與手段,增強高職學生責任教育的實效性。
(一)自媒體的開放性和自主性特征促進了高職學生責任教育資源的共享
由于自媒體具有時空傳播信息的開放性和自主性的特征,責任教育的內容可以大大提升輻射力,實現責任教育的全員覆蓋、全程融入、全面滲透。在自媒體技術的支持下,高職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獲取所需的知識和信息,及時了解國家形勢、社會現實、新聞熱點,提升高職學生分析信息的能力,明辨是非,培育他們的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二)自媒體的靈活性和多樣性特征豐富了高職學生責任教育的形式
高職院校的社會責任教育要取得實效,關鍵在于各種外部教育因素能夠得到學生的認同,并有效轉化為學生自身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發展自己的動力。自媒體先進的數字技術和多樣化的傳播方式形成了互聯網、手機網絡與電視網絡之間的交融,微信、微博、QQ等依托自媒體技術實現了“圖文并茂、聲情融會”,營造了一種輕松、愉悅的情景,讓高職學生在形象、生動、直觀的情景中獲取信息,最大程度地感知責任教育。如,通過自媒體技術,開設關于責任感的專題講座,確保責任教育的直觀性。再如,制作能充分吸引高職學生注意力和激發其興趣的教育主題網站,將高職學生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移植到網站上,對高職學生進行網絡責任教育。
(三)自媒體的交互性和隱匿性特征創新了高職學生責任教育的工作機制
與傳統責任教育相比,自媒體的信息傳播更具有實時交互性。一方面,每個人都可以是教育的主體和客體,成為信息的獲得者、傳播者、發布者;另一方面,自媒體也極大地促進了責任教育主客體間的交往、對話和理解,從單向被動式向多向互動式轉變,能吸引更多的受教育者,提高參與度,使受教育者由消極被動轉變為積極主動的參與和互動交流。如利用自媒體技術,開辟專門的責任感討論的場所和空間,營造一個可以自由參與討論和發表自己觀點和想法的虛擬空間,使學生體驗各種責任,不斷增強履行責任的能力。
總之,高職院校責任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自媒體背景下的高職學生責任教育更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家庭三方共同的配合,樹立起合作育人的理念,并利用自媒體先進的技術建立起協同育人的工作體系,不斷將責任信念深入學生內心。
參考文獻:
[1]張耀燦,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人民出版社,2001.
[2]王學儉,等.立德樹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問題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3]劉世保.責任教育研究與指導[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
[4]李宇紅,等.財貿素養教育[M].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
[5]劉詠芳,員智凱.論新媒體環境下青年社會責任教育的倫理向度[J].福建論壇,2013(01).
[6]霍淑芳.職業院校責任教育體系構建研究[J].職教論壇,2010(16).
(作者單位:北京財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