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剛 劉新民
1.傳銷的危害
(1)嚴重擾亂市場經濟秩序。傳銷涉及人員多、地區廣、資金大,有的還伴有非法集資、制售假冒偽劣商品、侵害消費者權益等大量違法行為,誘騙大量社會人力資源,吸納大量社會資金,破壞市場經濟的健康和諧發展。
(2)擾亂社會治安秩序,嚴重影響群眾的正常生活秩序和生命財產安全。傳銷違法活動引發了大量刑事案件以及擾亂社會治安秩序案件。據統計,2006年,全國由傳銷引發的殺人、搶劫等暴力刑事案件100多起,其他治安案件660多起。同時,因傳銷引起的夫妻不和、父子反目,甚至家破人亡的慘劇時有發生,給不少家庭造成巨大傷害。
(3)危害國家安全和政治穩定。被騙參與傳銷者多為城市退休、下崗或無業人員、農民。但在校學生、少數民族群眾等被騙參與傳銷的情況也日益突出。傳銷組織者對參與人員反復“洗腦”,進行精神控制,其唆使參與人員阻撓、對抗執法部門,圍攻、打傷工商、公安執法人員的事件時有發生,對抗性日益加劇,而且不斷引發群體性事件。傳銷不但極大地損害了群眾利益,還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危害了國家安全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4)給參與者及其家庭造成傷害。傳銷和變相傳銷給參與者造成經濟損失的同時,也給其家庭造成巨大傷害。
2.大學生參與傳銷的情況
2008年,南京市查獲了全國最大的一起在校大學生傳銷案,案件涉及33所高校的834名在校大學生;2014年9月,2名在山東齊魯工業大學就讀的女大學生陷入傳銷;2015年8月,陜西榆林學院4名學生陷入傳銷組織。據有關部門保守估計,目前為止,參與非法傳銷的群眾已經超過1000萬人,而具有大學學歷的占30%,其中在校大學生就占到了5%。
3.大學生加入傳銷組織的原因
知識水平較高的大學生,為何也會缺乏起碼的辨別是非能力呢?從分析來看,“好工作”的誘惑當然是第一“幫兇”。受就業形勢影響,一些在校大學生求職心切,而傳銷組織宣揚的 “好工作”“高收入”使他們喪失了抵制誘惑的能力。而且傳銷之所以屢禁不止,是因為目前的傳銷活動花樣不斷翻新,“消費聯盟”“連鎖加盟”“互動式營銷”等形式相繼出現,故意混淆傳銷與連鎖銷售的概念,使其行為更具欺騙性。
但最為根本的原因還是大學生對傳銷的危害認識不足。教育者對此必須有所作為,應該教育學生明白“我能夠做什么”“需要怎么做”,使學生增強明辨是非、抵御誘惑的能力。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教育要見實效,必須準確把握和貼近大學生群體的特點和需求,讓大學生易于接受、樂于接受,才能真正實現教育入眼、入耳、入腦、入心。
4.對大學生進行反傳銷教育的必要性
大學應該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加深大學生對傳銷組織的認識,揭露非法傳銷活動的騙人伎倆,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非法傳銷活動,使其能在現實生活中區分直銷與傳銷活動,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進而抵制非法傳銷活動,打擊非法傳銷行為,讓青年學生進一步了解非法傳銷的危害,增強識別、防范和抵制傳銷的能力。
傳銷活動的危害性極大,廣大青年學生不僅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要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同學間要加強溝通交流,防止非法傳銷組織有機可乘,要學法、懂法,學會自我防御、自我保護,遠離危害。學校要加強宣傳力度,廣泛動員,把點擴散成面,將宣教活動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只有大眾都反對傳銷,才能讓更少的人受到傳銷的危害。反傳銷之路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劉莫鮮.在虛假招聘的背后[D].南京:南京大學,2012.
[2]梁曉勇.傳銷及其治理對策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07.
[3]劉彥斌.高校反恐防恐教育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1.
[4]郭石磊.高校在校生誤入傳銷組織案例分析[J].科技信息,2012(14):57.
[5]劉 偉.淺議高校學生反傳銷意識的思政教育[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