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滿
摘要:推進農村會計職業化,是做好新時期農村經濟工作的基礎。文章首先闡述了我國農村會計職業化發展的目標和戰略意義,然后針對我國農村會計工作的不足提出了相應的建議,為推進我國農村會計的現代化、職業化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農村會計;職業化;農村經濟
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政策的出臺,農村的整體建設全面推進,村容村貌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農村的經濟在不斷的發展,促使農村會計也朝著職業化方向發展。農村會計職業化發展是完善農村財務管理的重要途徑,能夠有助于推動農村能夠早日實現新農村建設的宏偉目標,促進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
一、農村會計職業化發展的概述
推進農村會計職業化是做好農村經濟工作的基礎,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具體的講,農村會計職業化發展的目標和意義有以下幾點。
(一)農村會計職業化發展的目標
會計職業化的提倡,是希望財務人員具有高尚的敬業精神,尊重所從事的職業,在社會中努力實現自身的職業價值。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會計工作更加標準、規范,使一切會計工作恰當合理的進行。
新農村的會計職業化建設要以公開、平等的原則,制定嚴格的工作人員聘任制度,改革會計管理制度,用心打造一個思想覺悟高、工作水平強的專業會計隊伍。因此,農村會計專業化發展的目標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精簡會計人員數量,合理配置會計工作結構,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公開農村會計選拔流程,提供公平競爭機會。
(二)農村會計職業化發展的戰略意義
新農村的建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搞好農村會計管理能夠使農村建設的大局穩定,保障農民的切身利益,建立良好的黨群關系。
首先,保障農民的民主權,凸顯農民主人翁的身份。農村會計職業化發展有效的改善了農村會計管理的落后水平,農民們具備了監督職能,這是對我國基層群眾民主權利需求的貫徹執行,讓農村經濟發展更加透明化,使農民的民主權利得到了保障。在會計職業化發展過程中,農民的自主意識和民主參政意識不斷加強,更多的參與到新農村的建設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次,保護農村集體經濟,對集體資產進行合理調配。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構成是由土地資產和其他集體資金組成,在現階段,農村存在許多領導濫用職權的現象,許多村干部擅自將農田改建成工廠,私吞了政府糧食補償金,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切身利益,給建立良好的黨群關系制造了障礙。新農村建設中,推動農村會計職業化發展,能夠對農村會計管理展開全面的控制和調整,樹立黨和政府在農民心中的信譽度,促進農村經濟得到良好的發展,順利實現國家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最后,為順利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切實有效的保障。當前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許多問題和漏洞,從農村財務管理體系的構建到會計監督機制的建立,再到會計專業人員的上崗制度都存在不合理的負面現狀。只有貫徹落實農村會計職業化發展,才可以對農村經濟進行統籌規劃,提高農村會計工作水平,保證農民的基本利益不受到侵害,讓每一分錢都不被浪費,從而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推動農村經濟的繁榮發展。
二、新農村建設中農村會計職業化發展的現狀
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農村經濟的發展逐漸走上了新的軌道,收到了初期顯著的成效,農民生活比之前得到了很大的改變。但是應當也看到,發展必然會遇到麻煩和問題,為了能夠順利實現新農村建設的戰略目標,必須正視問題現狀。
(一)農村會計工作基礎不夠厚實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會計工作的范圍逐漸擴大,農村的財政經費使用愈加多樣化,由于農村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達不到發展的水平,導致農村會計工作滯后。再加上,常年來農村經濟上的虧空,使得經費非常緊張,會計管理的基礎工作特別薄弱。近年來為了推動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村干部開始帶領農民修路。修路費用有時沒有得到政府的批準,村干部為了眼前地經濟利益舉債開路,農村會計人員在村干部的授意下,任意挪用財政撥款,克扣農村的糧食補助等等,這些直接導致農村會計管理的混亂局面。沒有一個安穩、有序的會計管理環境,農村財務工作開展也不會順利,嚴重影響了新農村建設的和諧發展。
(二)農村會計公開制度不夠透明
我國農村會計管理制度規定,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在每一年的第一個月公開發布財政計劃,一年之中,要按月或是按季度將村政府的近期財政收入和支出公開,到了一年的年終,要將全年的收入支出作出書面的報告并且公開。此外,還應當組建村民建立財政監督小組,定期對村政府財政工作監督檢查,農村會計工作人員必須要緊密配合。但是,如今的大多數農村并沒有嚴格執行這個規定。規定頒布之初,各個村政府積極響應和執行,時間長了,村干部和會計工作人員開始消極對待,財務公開工作不到位,更有甚者,村子里的財務公開欄中的內容一年之中從未變過,年初是什么樣年底還是什么樣。農村會計公開管理制度形同虛設,內容不真實,不透明,不利于新農村的建設。
(三)農村會計工作隊伍不夠專業
新農村建設的推行發展,農村經濟活動越來越多樣化,農村會計接觸到的資金也越來越多,可是農村干部和會計工作人員卻沒有進行繼續教育學習。在農村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比一般的農民有點知識學歷,但是有太多也沒有受到過專門的學習。他們在會計專業知識方面非常欠缺,沒有系統的管理意識,會計管理的方式方法也十分落后,農村會計工作水平跟不上經濟發展的步伐。主要表現在,第一,會計工作人員對國家會計制度和法律法規未能全面掌握和執行,唯領導的命令是從,使得農村會計所記錄的信息內容不真實,違反了會計工作的職業道德,也嚴重影響了經濟活動的核算準確度。第二,會計工作人員整體文化素質太低。他們沒有經過專業的會計培訓,在處理難度大的會計問題時缺少辦事經驗,而且他們缺乏公正的態度,更多的時候以領導的安排為主。面對會計工作行為出現的問題和漏洞不能堅持原則的指出和上報,從事財務工作的人員不能廉潔自律,很容易走上違法的道路,使集體和國家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四)農村會計工作缺乏監管制度
在新農村建設發展中,農村會計管理工作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上一級的財政監管部門對農村財務的監督懈怠,沒有嚴格執行國家財務監管制度,導致農村會計工作的監管形同虛設。農村會計管理的內控制度不健全,資金流向不明確。盡管一些農村逐步實施了村賬鎮管的財務管理模式,但是實施中發展作用并不是很大。農村的資金使用沒有計劃,沒有預算,不能對全村的一年資金使用情況有一個計劃,不知道收入多少,也不知道支出多少,到最后成了一筆糊涂賬。長此以往,常年的資金虧空,給農村集體經濟的長久發展造成了極大的滯后,無法提供有力的資金保證。此外,很多農村政府部門不能按要求設立會計崗位,不能遵守收支管理的各項要求,私設小金庫的現象很普遍,這些都是對農村會計監管制度的對抗,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損害農民的利益。
三、新農村建設中農村會計職業化發展的策略
新農村的經濟建設離不開農村會計職業化的支持,需要從經濟發展、制度建設等方面為農村會計現代化與職業化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一)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為會計職業化發展提供保障
強大的農村經濟是發展一切事項的基礎,農村會計職業化發展必須有一個樂觀的經濟環境。
首先,農村會計職業化要大力推動農村產業的發展。農村產業的發展一定要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吸引外部人才和資金的流入,建立農村自己的產品生產體系。深入農村調查研究,合理布局產業結構,抓住優勢的本地產業,開創獨特的農村產品和行業。同時,還要創新農村產業的組織形式,拓寬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空間。
其次,合理開發土地資源。在農村,土地是最主要的生產要素,關系著農民的生存。近年來,農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農村土地很大一部分被擱置,農民對土地只有使用權,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牽制。農村會計職業化發展需要強大的經濟作依托,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合理開發配置土地資源。政府相關部門要制定合理合法的整改方案,保障土地的質量和數量,推動農村使用土地市場化發展,減少土地用于工業用地的限制,提高農村土地的利用率。
最后,發展農村特色經濟。發展經濟一定不能盲目,看著別人經濟發展的好就效仿,有時會適得其反。農村經濟的發展更多的還是要靠自身的努力來改變,增強自身的造血能力。政府應當結合農村當地的自身條件發展自己的特色經濟,積極吸引外資,開發本地資源,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給農村會計職業化發展做好基礎工作。
(二)嚴格遵守農村會計管理制度和監管制度
農村會計職業化需要在嚴格的會計制度的環境下成長發展,這樣才可以有效的糾正農村會計工作中的錯誤,發揮出監管部門的作用。
一方面,重建農村會計管理制度。農村會計職業化發展,制度要高于領導權利,不能隨意的改變,并且一定要嚴格的落實執行。重建農村會計管理制度,根據會計法則制定管理規定,從農民的切身利益出發,一定要求真務實,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對制度的建設可以創新調整,使其完全的適合農村會計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做好農村會計工作的監督管理。在村政府建立內部審計小組,對農村會計工作做出實時的審計,對有問題的賬務一定要嚴查到底,絕不姑息。這樣一來就可以約束一些村干部的腐敗行為,使農村財務工作公開透明,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完整,保障農村會計工作有序的進行。
(三)加強農村會計人員的管理
農村會計職業化發展的主體是會計工作者,他們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是職業化發展的關鍵,因此一定要注重會計工作人員的管理。
首先,擴大招收渠道,廣納優秀的會計人才。農村的生活條件不比城市,很多有學識有才能的人都不愿來到農村工作,這使得很多人才外流。村政府要加大對人力方面的投資,給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提供一個施展自己的平臺。近年來大學生村官越來越多,村政府可以招收一些會計專業的大學生,吸引他們參與到農村會計的發展中。
其次,提高農村會計工作人員的待遇。想要發展就要留住人才,提高他們的生活和工作待遇,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要加大財政撥款,增加農村會計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不能拖欠他們的工資,打擊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此外,除了薪資的保障,村政府還應當給會計人員提供醫療養老保險,給他們一個強有力的保證。
最后,組織農村會計工作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村政府應當定期舉辦會計繼續教育培訓學習,對更新的會計法律法規、相關政策深入研究,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同時開展職業道德講學課,認真學習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在會計工作中嚴格遵守,做一個自律的有高素質的人。
四、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會計職業化發展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是一項很艱巨的工作,也是一條必走之路。為了早日實現這個目標,一定要不斷的增加信心,看到會計職業化發展的優勢和意義,面對復雜問題時,堅定信念,堅決攻克。努力發展農村會計職業化道路,推動農村經濟的繁榮發展,從而提升農村的整體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朱學萍.新農村建設下農村會計職業化發展分析[J].中國市場,2015(35).
[2]蘭秀芬.新農村建設中農村會計事務的創新發展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6(31).
[3]徐翾,康勝.新農村建設中農村會計事務的創新發展探析[J].中國軟科學,2011(S2).
(作者單位:青島市黃島區海青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