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燕


摘 要:文言句式的判斷,有助于學生與小古文展開對話,激發學生閱讀小古文的興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小古文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課堂效率。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主動尋找文言句式的判斷的興趣;引導學生把握句式判斷的內容,主動探究小古文;合理地分配句式判斷時間,更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促進學生閱讀小古文,思考質疑,實現個性化閱讀。
關鍵詞:句式判斷;個性化閱讀;小古文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小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的文言文”。小古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小古文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通過句式判斷,學生在閱讀小古文時能更深入地理解小古文內容,與文本展開對話,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句式判斷培養了學生良好閱讀小古文習慣的同時,也全面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1 句式判斷符號的個性化——激趣
“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邊閱讀小古文邊做注解的好習慣。讓學生在閱讀時,在勾畫、品句過程中,與小古文展開對話。基于此,教師可給學生展示一些簡明的判斷符號。
句式判斷是學生個體在其心理特點、成長經歷、知識積累的背景下,與小古文進行對話的過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符號的句式判斷,激發他們主動閱讀小古文的興趣。
如:《一張合約》中教書先生是怎樣對“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理解。學生用“~ ~ ~”劃出了“無雞鴨,無魚肉”,用“·”標出了“亦可”這句話,并用“△△△”標出了“青菜一碟”,在一旁寫上了詞義。接著在便簽條上寫下了自己對這《一張合約》小古文的理解。還有的學生使用熒光筆標記一些有深意的詞語或句子。
便簽條、熒光筆等工具,以及一些富有創意的句式判斷符號,都凸顯了學生小古文閱讀的個性,帶給了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感受,激發了他們與小古文對話的興趣。
2 句式判斷方法的專題化——品文
教師可以根據小古文的句型、語境、重難點等幾個方面來確定句式判斷方法的專題,引導學生“品文”。
2.1 關注句型
小古文比較淺顯易懂,相應出現的句式也比較簡單,出現最多的句型有四種。依次是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和被動句。為了激發學生對小古文句式判斷的學習及興趣。以下的判斷容易讓學生接受:
如六下《學奕》時,學生根據句式判斷很快就找出了“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曰:非然也。”這兩句話,是判斷句。
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輕松掌握文言句型,增加他們的自信,有助于學生閱讀小古文的興趣。
2.2 分析詞句
字、詞、句構成了一篇篇精彩的文章,要想領會文本的含義,就得先跟隨著作者一起咬文嚼字。經過一番推敲之后,作者的情感,文章的內涵也就浮出水面了。《兩小兒辨日》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的一個字“湯”,對這個字的感悟,教師要有意識地去引導:“這個'湯'和我們現在的湯有什么不同?”在學生品悟后再深入挖掘兩小兒善于從生活實際出發的,探究的精神品質。
2.3 感悟語境
讓學生讀懂小古文,還要結合具體的語境。小古文閱讀的課堂教學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枯燥性與乏味性,還原句子語境,增加課堂情趣。
結合語境我們知道孔君平和楊氏之子是老熟人了,孔君平意圖戲弄楊氏之子,說楊梅是你們楊家的水果。而聰明機智的楊氏之子,聽出來孔君平的話中話,馬上用“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巧妙地作了應答。通過感悟語境,學生體會到了《楊氏之子》的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頗有趣味。也增加了小古文課堂的趣味性,調動大家思考的積極性。
3 句式判斷時間的合理化——提效
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充分的利用時間,讓句式判斷成為學生理解小古文的關鍵,就需要教師進行課堂安排。
3.1 課前導學,掌握基礎
課前,學生初讀小古文時,他們的疑問最多,也是想法最多的時候。我們給學生充分閱讀的同時,要引導他們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搜集小古文的知識信息,結合句式判斷的符號進行圈、點、劃等,鞏固基礎知識。
3.2 課中交流,攻克難點
課堂上,教師將解決學生在課前導學中句式判斷存在的共性問題,以及對小古文的疑惑之處。可以采用小組合作交流、探討的方式,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閱讀收獲,并與同學分享,讓學生的思維火花相互碰撞,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比如,在《晏子使楚》一課預習句式判斷時,我們可以設計以“晏子的獨白”的情景劇導入,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體會主人公的內心情感,繼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讓學生與古人對話,拉近了學生與小古文的距離,重點突出,在解讀了人物心理變化之后,小古文的內容也就呼之欲出了。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更具實效。
3.3 課后拓展,練筆生花
小古文閱讀是一種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理解過程。讀完小古文后,學生的思想、認識、情感比起初讀時,會有新的認識,此時讓學生進行句式判斷的積累,學生會有一種全新的感受。如教學《伯牙絕弦》后,引導學生對小古文進行拓展延伸:“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什么是“世再無知音”?為什么“破琴絕弦”?伯牙那么喜歡音樂“終身不復鼓”原因又是什么?在課后拓展的小練筆里,讓學生再次走進小古文,聆聽伯牙的內心深處的琴音,探尋作者的情感,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
4 句式判斷評價的多元化——促思
要促進學生思考,教師就要注重豐富句式判斷的評價的方式。“有效的評價能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學生積累句式判斷后,教師可以利用知識墻將比較優秀的句式判斷展示出來,供全班學習和借鑒。這于學生來說,是一種極其有效的方法,可以激勵他主動進行閱讀小古文,思考質疑。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無非是幫著學生學習的一串過程。也就是說知識是不應灌輸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有效的文言句式的判斷,就是學生手中的“新華字典”,讓學生自主地與小古文創造性地對話,展現學生閱讀小古文的個性,開發學習小古文的潛能,培養良好的小古文閱讀習慣,學會主動思考,實現生本、生生、師生之間的真正對話。
參考文獻
[1]何小麗.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學會批注[J].中小學教育,2010,(10).
[2]顏全斌.文言文的語境及語感教學[J].語文教學與研究[M].2004.
[3]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