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美蘭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和課程改革的展開,對于小學基礎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小學的課程教育也面臨著改革和創新的問題,小學語文課程設置的初衷是為了培養學生對于漢語的基礎運用能力,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也必須對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本文就旨在針對性的研究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過程中所面臨的困惑和轉向。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程改革;教學改革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142-011.引言
素質教育要求在教育的過程中注重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養,而這其中語文的素養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語文的素養包括了正確使用漢語以及對于中文的聽說讀寫能力,但是傳統的課堂教育的模式很難完成有效提高學生素質和能力的要求,在這個情況下就要對現有的語文課程和教學進行改革,在小學語文的教學改革中,受制于師資和學校雙重因素的影響,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阻力重重,而且小學的語文教學改革所要面對的是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均在發展中的兒童,這就更加要求教師具備交高的知識水平和理論水平,而且也需要學校的大力支持,才能完成課程和教學改革的任務。
但是在現階段的小學教育實踐中,教師自身素質的不足導致了無法去推動小學語文課程與教育的改革,同時學校綜合多方面的考慮,并不會給予教師課程和教學改革太大的支持,這也就導致了課程和教學改革無法深入,所以長期以來,雖然發現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實際的收效并不明顯,因此將小學語文的課程與教學改革落到實處,并借此促進教育的發展,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就顯得格外的重要。
2.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困惑
2.1教育觀念落后。在整個高考為導向的教育體系中,各階段的教育都深深打上了高考的烙印,這反映在小學的學科教育中就是教學為高考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現階段的小學教育依然延用著傳統的教材為導向,教師講課為主要方式的教育模式,在小學的語文課堂上,更加偏重于課文的解讀和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對教材要求的知識點的簡單的記憶,并不會有太多深入的理解,這一方面導致了語文教學的刻板和趣味性的缺失,同時也很難達成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要求,這種教學模式將學生的思維嚴格的禁錮在書本要求的范圍之內,忽略了學生智力的發展和能力的培養,同時簡單的教學模式也讓語文的課堂變得枯燥,讓學生漸漸的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更深層次的考慮,教師的教學觀念來源于一直以來經驗的總結,而缺乏發展的眼光,對于教育發展的規律把握不足,這也就為小學語文課程和教學的改革增加了困難。
2.2師資力量不足。在我國現階段的教育發展中,很多小學受制于自身的規模和外部的資源支持,很難吸收和引進大量的高素質的教育人才,在我國的小學中可以看到這種情況,就是學科教育全靠有經驗的老教師牽頭,雖然這種方式能保證教學的穩定性,確保教育能在一定的水平上穩定的發展,但是現代社會和文化飛速發展,這也要求教育的理念和方式順應時代的發展而產生相應的變化,這就需要一大批富有創新性的教育人才帶領和推動;而且新課改雖然為教育和課程改革提供了明確的方向,但是在實際的實踐的過程中,卻往往被教師所忽視,教師沉溺于過去的經驗中,而很少去主動需求創新的道路,缺乏對新課改的深入的解讀,無法理解新課改的思路和方法,反映在課堂上就是缺乏對學生能力發展的引導,這也是和課程和教學的改革相悖的。
2.3教學方法單一。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所堅持的依然是講述式的教學模式,即教師在課堂上將書本的知識點講述給學生,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這個模式是我國多年的教育發展的產物,雖然不能全盤的否定,但是其實際也已經凸顯了和現代教育發展不適應的方面,因此需要在這個基礎上對教學的展開模式進行改革,引入大量的、創新型的教育教學方式,通過豐富課堂的內涵和趣味性讓學生能夠全部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讓學生能夠積極的學習和創新,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3.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改革的轉向
3.1轉變思路。一切的改革都是從觀念的改變開始的,這句話用在小學語文教育的改革中同樣使用,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應該認識到學生個性的差異,實行差異化的教學,培養個性突出、能力全方位發展的現代新型人才,同時要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注意引導和促進學生的個性的發展,因材施教,引導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和特長所在;另一方面教師要在過去教學理念的基礎上,融入新的、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教學理念,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注重提高學生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以及整體素質的發展,同時注重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注重研究和引入國外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和本土實際的情況相結合,在理念的融合和沖突中發展適應我國教學現狀的新的教育模式,并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豐富教育理念的內涵,轉變思路,促進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發展。
3.2提高小學教師的專業素質。小學的語文教師應該對自己有一個重新的認識,全面的評價自身,發掘自身的優勢和不足之處,并通過自身的學習和發展加以改善,同時找準自己在教育體系中的定位,在提升自身素質的基礎上提供更好的教學服務。對于現階段的語文教師來說,教育活動不僅僅是一個知識傳授的過程,同時也是師生共同進步的過程,特別是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教師就是小學生學習和習慣養成的指向標,因此高素質的小學教師對于學生一生的發展都是有益的。
對于學校來說,更要注重教師個人素質和專業能力的培養和進步,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師培訓以及教學經驗分享,讓教師之間的信息能夠暢通的傳遞,同時也促進教師的相互比較和能力提高。
3.3引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教育教學方法是學生直接接觸并能對學生產生最直接影響的因素,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中,注重多樣化的方法的引入以及通過這些方法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索的精神,對于學生日后的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要注重研究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法,并通過和實際教學情況的結合,引入到課堂的教育中來,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
4.結語
綜上所述,在對小學語文教育的課程和教學方式改革的過程中,既存在相應的困惑也有不同的轉向,這個過程就需要教師學校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創新教學方式的同時促進小學語文能力和素養的提高。參考文獻:
[1]黃白.教育學科進行教師角色模擬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課程.教材.教法;1999年09期
[2]董鳳蓮.淺析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在新時期背景中改革方向[J].中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