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有虎
摘要:本文論述了怎樣學好高中數學,要有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 學生要在培養學習興趣的基礎上,積極借鑒別人的學習方法,靈活運用,真正做到能力提高與成績提高同步,為即高考打好基礎,做好準備。
關鍵詞:學習興趣;習慣;提高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240-0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學生如何培養自己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呢?學習數學總要帶著問題和想法去學習,對所學數學知識產生也疑問,才會引起好奇心。上課前要準備好一切,并能專注于教師的開頭,配合教師的講課,經常將自己的思路與教師講的進行對比,試試看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有沒有比老師更好、更簡便的方法。思考問題要注意歸納、總結,挖掘自己的學習潛力,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還要注意把數學問題回歸到實際生活中去理解,這樣才能使自己所學知識切實可靠。
建立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習慣是經過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的穩定持久的條件反射和自然需要,良好的學習習慣會使學生感到學習有序而輕松。高中數學的良好習慣應是:多質疑、勤思考、好動手、重歸納、注意應用。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把老師所傳授的知識翻譯成自己的特殊語言,并永久記憶在自己的腦海深處。另外還要保證每天有一定的自學時間,以便加寬知識面和培養自己再學習能力。
1.提高聽課的效率
學生學習期間,在課堂的時間占了一大部分。因此聽課的效率如何,決定著學習的基本狀況,提高聽課效率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1 課前預習能提高聽課的針對性。預習中發現的難點,就是聽課的重點;對預習中遇到的沒有掌握好的有關的舊知識,可進行補缺,以減少聽課過程中的困難;有助于提高思維能力,預習后把自己理解了的東西與老師的講解進行比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維水平;預習還可以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
1.2 聽課過程中的科學。首先應做好課前的物質準備和精神準備,以使上課時不至于出現書本等物丟三落四的現象;上課前也不應做過于激烈的體育運動或看小書、下棋、打牌、激烈爭論等,以免上課后還喘噓噓,或不能平靜下來。
其次就是聽課要全神貫注。全神貫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1.3 特別注意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老師講課開頭,一般是概括前節課的要點指出本節課要講的內容,是把舊知識和新知識聯系起來的環節,結尾常常是對一節課所講知識的歸納總結,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本節知識方法的綱要。
要認真把握好思維邏輯,分析問題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堅持下去,就一定能舉一反三,提高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有不同的學法,應盡量用學習比較成功的同學的學習方法。改進學法是一個長期性的系統積累過程,一個人只有不斷接受新知識,不斷遭遇挫折產生疑問,不斷地總結,才能不斷地提高。"不會總結的同學,他的能力就不會提高,挫折經驗是成功的基石。"自然界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過程便是最好的例證。學習要經常總結規律,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的發展。通過與老師、同學平時的接觸交流,逐步總結出一般性的學習步驟,它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簡單概括為四個環節(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和一個步驟(復習總結)。每一個環節都有較深刻的內容,帶有較強的目的性、針對性。要落實到位。
3.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數學教學
心理學家認為,和諧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是事物和現象各個部分的完美的配合、協調和多樣化的統一,在心理上使人愉快、滿足,并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的原動力,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和親切真摯的師生情感,贏得學生的尊重與信賴,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才能為數學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因此作為一名老師要愛學生,不能做"教育警察",而且要讓學生切實體會到你對他的關愛,愿意將心中的困惑告訴你,同時要和他一起面對困難,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不能輕視你的學生,要尊重他們,和他們建立起平等、和諧的關系,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多賞識你的學生,讓他們有成就感,覺得學習是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做到由原來的被迫學轉變為主動學。
總之,新課程標準下的新評價體系沒有出臺,如何建立新課程標準下的評價體系,是我們一線教師都要探討的問題。 怎樣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避免"穿新鞋走老路"也就成了一個時刻困擾我們的新問題。我也衷心的希望在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新課程改革會取得預想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