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英+張彬+劉杰


[摘 要]通過分析山東省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得出該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進一步結合山東省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的特點與改革現狀,闡述其與跨境電子商務需求在契合上的不足,提出完善山東省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跨境電子商務;人才需求;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F7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2-0100-04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各國為恢復經濟極力發展高新產業,努力促進出口,跨境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業態和貿易服務平臺,在全球范圍內發展迅速。作為制造業大國,中國也在此次危機之后努力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創新外貿方式,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更為顯著,發展潛力巨大,對中國經貿的拉動作用不斷提升。
山東省作為外貿大省,經濟增長對外貿的依賴度較高。山東省政府就后危機時代提升全省外貿競爭力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實施成效不斷顯現,跨境電商的發展在全國較為領先。作為服務性質的新興業態,跨境電商對人力資源有著更多更高的要求,而高等職業院校注重學生技能培養,因此研究高校職業教育改革特點與不足,進而更好地與跨境電商對接,有利于滿足新業態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實現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與跨境電商發展相互促進的良好循環。
二、文獻綜述
就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相關研究來看,部分學者就其發展進程進行了梳理,指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政策建議,如陳云波(2013)、來有為和王開前(2014)、王蘭敬(2015)等;部分學者就中國的區域合作與跨境電子商務相結合,進而實現兩者的相互促進進行了研究,如管理要(2015)、于雯婷(2016)、石正方(2015)等;部分學者就跨境電子商務的監管問題進行了闡述,如馮然(2015)、章慕榮(2015)、張朝霞(2015)等;部分學者就跨境電商與企業創新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如石良平和湯蘊懿(2014)、吉永峰(2014)、陳環和謝興偉(2015)等。
而就跨境電子商務人力資源需求研究來看,文獻數量較少,且就國內具體省市的研究更是缺乏。張亮(2014)認為,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存在人才缺乏、支撐政策缺位、生態系統不成熟的問題,并總結了人才需求要點,提出培養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方式;范新民(2015)從高等教育國際化視角,結合國家區域經濟及學科發展的社會需要,圍繞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就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對接涉外現代服務業,提出跨界融合式人才培養方案。
可見,當前結合跨境電商,具體就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研究較為缺乏。本文通過研究山東省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顯示其當前及后續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及變化,進一步結合山東省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與改革,分析其與跨境電子商務的契合程度與不足,進而為該省乃至全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完善提供借鑒,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夯實跨境電商發展的主體基礎。
三、山東省跨境電子商務及人才需求現狀
(一)跨境電子商務的特點及人才需求
跨境電子商務具有特殊復雜性。跨境電商利用網絡使得整個貿易流程更加便利,貿易對象不斷拓展,貿易商品更為豐富,由此導致對外貿易中需要考慮的因素不斷增加,如語言交流、產品需求、文化差異和宗教禁忌、跨國物流等,增加了對外貿易的復雜性。上述特點決定了跨境電商人才應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熟練的電子商務平臺操作能力、豐富的跨境貿易及文化知識、較強的市場營銷能力等。相應地,跨境電子商務課程的人才培養目標即為培養從事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交易的高素質業務人員,使其在具備較高的語言能力的前提下,熟練掌握電子商務平臺的操作,熟悉國際貿易的流程和相關法律法規,熟練運用市場推廣及營銷策略。
(二)山東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成效
1.跨境電商發展迅速,規模較大。2015年,山東省跨境電商交易額達53億美元,增長30%,海關代碼“9610”項下跨境電商出口達4099萬美元。從2016年第一季度的數據來看,山東省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5771.1億元,同比增長29.3%,增幅高于全國5個百分點,在全國排名列廣東省和浙江省之后,居全國第三位。
2.與跨境電商相結合的行業不斷增加,力度不斷加強。根據2014年省經信委、省統計局和省科學院對山東省符合第三次經濟普查要求的8萬家企業的電子商務情況的統計分析結果,電子商務交易活動已經廣泛滲透到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其中,制造業與電子商務的對接最為顯著,不論是交易額、銷售額還是采購額在各行業中均占據首位,其次是批發和零售業,第三是采礦業。
3.相關支持政策和措施不斷完善。在全球需求疲軟,大額交易規模下降,小額多次交易增加的情況下,跨境電商能有效降低貿易成本,維持和促進外貿發展。山東省作為外貿大省,更是注重跨境電商的發展,不斷出臺各種支持政策,并結合省內各市的特點,積極構建各種跨境電商功能區,如2015年7月底出臺了《關于印發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行動計劃的通知》(魯政辦發【2015】33號);2016年4月27日,山東省政府印發《中國(青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成立領導小組,研究設立綜合試驗區建設發展引導基金。
4.平臺不斷增加,業務模式不斷完善。山東省大力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創新工作,2015年認定了9個省級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8個產業聚集區、5個海外倉,跨境電商主體隊伍發展迅速;青島市被國務院批準成為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青島、煙臺、威海、濟南、濰坊、臨沂等市陸續開通跨境電商“一般出口”“直購進口”及“中韓海運直購進口”模式。
5.與對外區域合作的對接力度不斷增強。山東省政府不斷出臺政策,引導有實力的企業通過租用或自建方式到日本、韓國、美國、歐盟、俄羅斯、東盟、非洲、拉美等重點市場建立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海外倉,搭建以公共海外倉為支點的目的國配送輻射網點,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企業加強與境外企業合作。這將提升跨境電子商務在強化山東省與上述國家(地區)之間經貿合作中的作用,也將加快山東省跨境電商的發展速度。
(三)山東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不足
1.地區間、行業間發展不平衡。從地區間來看,2014年數據顯示,山東省電商交易額主要集中在濟南、青島、煙臺和濰坊,4市合計占全省的六成以上,其余13市占比不足三成,排名前7位的地市有青島、煙臺、濟南、濰坊、淄博、臨沂和威海。從行業間來看,全省電子商務交易額最大的前100家企業中,工業企業有80家,批發和零售業有18家,建筑業和其他服務業各有1家。這100家企業的電子商務交易額為3262.5億元,占全省電子商務交易額的85.4%。
2.電子商務各業務發展不均衡。2014年山東電子商務發展藍皮書對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山東電子商務產業也存在著企業電子商務活動占比低、信息惠民領域電子商務發展落后、傳統企業自營電子商務平臺競爭力低等問題。山東開展電子商務交易活動的企業在調查企業中所占比重僅為4.6%,比全國低0.6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文化體育和娛樂、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教育業成為導致電子商務落后的主要領域。從企業直接銷售給個人(B2C)的金額看,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銷售額偏低。
3.人才結構與跨境電商不對接。跨境電商的特點決定了其需求的人才需具備外貿、電商、營銷等綜合知識與能力,而小企業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需求相對較多,更傾向于招聘具有復合型知識和技能的專科人才。跨境電商人才需要兼具外貿人才和國內電商人才的“功力”,企業很難直接招聘到復合型人才。跨境電商人才嚴重稀缺,這是全國普遍存在的現象,對于跨境電商迅速崛起并領先的山東省而言,人才短缺問題更為嚴重。
四、山東省高等職業教育與改革現狀
(一)山東省高等職業教育與改革成效
山東省對外開放較早,經濟與外貿規模較大,行業門類齊全,多種經濟成份并存,對技能型人材的需求較大,尤其是在跨境電商方面,走在全國各省市的前列,這些都要求山東省職業教育不斷改革,建立具有該省特色的職業教育體系與模式。從山東省高等職業教育與改革現狀看:
第一,高職院校數量不斷增加。自2001年以來,山東省高職院校的數量不斷增加,在山東省普通高等院校中占比超過半數。
第二,教育模式更加豐富。定位于學生技能的培養,高職院校除了在理論上加強相關知識的講授外,還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校企合作是多方深度全面參與學院人才培養的創新,該模式既能通過“校中企”的方式,直接教授學生實踐性較強的知識,也能通過“企中校”的方式,為學生實踐提供實習機會和選擇空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專業和興趣,選擇相應企業進行實習,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
第三,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山東省歷史文化悠久,對教育的重視度較高,加之產業和外貿大省的地位,以及當前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貿易方式創新的背景下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較大,因此對高職教育的支持舉措不斷增多,力度不斷加強。2015年8月,山東省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完善現代職業教育政策體系的意見》,進一步創新和拓寬了人才成長路徑,旨在提升職業教育辦學水平,優化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環境,并加大財政撥款,支持建設校企一體化合作辦學示范校和企業、100個左右具有教學、科研、開發、生產和培訓等多種功能的校內實訓基地,并加強對教師素質提升和高端人才引進的支出。2016年4月,山東省省委辦公廳與省政府辦公廳又發布《關于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意見》,旨在全面實施國家及山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推動山東省高校特色發展、爭創一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智力支撐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這為高等職業教育進一步奠定了政策和人、財、物的支撐。
(二)山東省高等職業教育與改革的不足
第一,專業設置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結合度仍不高。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職能是為國家和當地經濟建設培養應用型人才,但是目前山東省高職院校專業設置未能根據經濟發展的變化和需求及時作出調整,同時部分高職院校為提升招生規模,未能結合自身優勢與特點,盲目設置熱門專業,導致畢業生就業困難,就業市場出現結構性供求失衡等問題。
第二,專業設置的各種支撐條件不足。部分高職院校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導致在課程設置上更多地是照搬本科院校的模式,課程內容陳舊,理論性過強;自身校本教材的開發不足;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離,不利于學生技能的培養與提升。
第三,專業重復度高,特色不明顯。從山東省75所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來看,僅計算機或與計算機相關的專業就多達227 個,其中有51 所院校設置了計算機應用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財經大類涉及312 個專業,其中會計電算化、市場營銷、電子商務這三個專業就有119 個專業點。這說明山東省高職院校專業設置重復度較高,專業集中度較低。
第四,專業設置與教學過程中企業參與度低。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忽視企業的直接參與,已成為高職教育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尤其是缺乏企業生產部門的參與。大多數高職院校都規定在校三年級學生要參加為時一個月左右的實習,這對高職院校的畢業生而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將所學理論應用于實踐,但是這種短期的實習畢竟猶如“臨陣磨槍”,只有將校企合作教學模式融入學生三年學習生活之中,才能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將理論和實踐更好地統一,為其就業和后續人生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五、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校企合作辦學能夠保證學生在跨境電商學習過程中,有更為廣闊的實踐空間和更為真實的實踐平臺。因此,校企雙方應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建實踐設施、設備與技術;企業方植入前沿實踐課程、提供企業講師并輔助高校培訓認證師資;學院依托自身的企業資源開展大量的第二課堂活動、企業業務實踐和實習項目。經過三年的學習,學生帶薪實習就業。具體而言,高職院校可以將阿里巴巴、百度、敦煌網等綜合實力較強的互聯網企業引入學校,定制化培養人才,將學生交給實戰講師和項目經理。同時學校可以創建“理論教學+技能教學+項目外包式教學+企業實習+自主就業(自主創業)”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確保學生與社會無縫對接,滿足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要。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跨境電商的師資隊伍水平決定了具體的教學效果,所以作為講授跨境電商的教師要具備外語、外貿知識和電商的知識,而很多高職院校缺乏這種三位一體要求的師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高職學校要重視內部培養和外部聘任。外部師資引進一線跨境電子商務企業的操作人員或是外貿行業資深從業者,熟悉速賣通、ebay、亞馬遜等主流跨境電商平臺,具有豐富的操盤經驗,精通跨境電商全流程運作體系,進而深化學生對工業、商業、流通、外貿、消費領域等商業貿易模式的了解,提升學生在成本效益分析基礎上判斷電子貿易發展動態和趨勢的能力。內部培訓則要針對原有的師資進行有明確方向性的培訓學習,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類跨境電商培訓,積極向已經開設跨境電商的同類高職院校學習,向外部聘任的教師學習,不斷提升內部教師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并能夠將所學所感融于教學中。
(三)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梁作用
電子商務行業協會是跨境電商人才標準的的主要制定和參與者,所以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自身在推進政校行企合作中的作用,及時反饋市場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情況,不斷參與修訂和完善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同時了解電子商務行業的基本動態,建立電子商務行業人才信息庫,將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納入信息庫,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政府、學校、企業間的紐帶作用。
(四)建立跨境電商實訓基地
積極引入跨境電商企業作為高職院校的實習實訓基地,并鼓勵學生開展跨境電商實踐及就業,加大對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和投入,支持企業與高校采用合作培養、訂單培養、培訓班等多種方式,加快培養符合企業要求的電子商務人才。
[參考文獻]
[1]陳環,謝興偉.淺析跨境電商企業的自主品牌營銷策略[J].江蘇商論,2015(7):32-35.
[2]陳云波.在國際電子商務發展趨勢下的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趨勢探討[J].商,2013(13):295-295.
[3]范新民.高等教育國際化與跨境外貿電商人才培養:跨界融合視角[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5(5):101-107.
[4]馮然.我國跨境電子商務關稅監管問題的研究[J].國際經貿探索,2015(2):77-85.
[5]吉永峰.對培育跨境電商促蘇州外貿增長轉型對策的研究[J].經濟師,2014(7):89-91.
[6]管理要.“一帶一路”對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思考[J].東方企業文化,2015(22):194-195.
[7]來有為,王開前.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形態、障礙性因素及其下一步[J].改革,2014(5):68-74.
[8]石良平,湯蘊懿.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及政府監管問題研究——以小額跨境網購為例[J].上海經濟研究,2014(9):3-18.
[9]石正方.兩岸跨境電子商務合作的意義及策略探討[J].臺灣研究集刊,2015(6):38-47.
[10]王蘭敬.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J].創新科技,2015(6):14-16.
[11]于雯婷.“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及前景[J].企業導報,2016(4):58-60.
[12]張亮.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分析與人才培養問題研究[J].消費電子,2014(20):132-132.
[13]章慕榮.我國綜合保稅區轉型升級中的跨境電子商務海關監管問題[J].對外經貿實務,2015(10):31-34.
[14]張朝霞.一帶一路戰略區跨境電子商務法律監管問題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5(11):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