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鳳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355-01
班主任是學校與學生之間的中樞點,學校對學生的管理和引領主要通過班主任來具體實施。在今天新的歷史條件下,傳統班主任工作中的思想觀念、思維模式和工作方法已遠遠落后于素質教育對教育現代化和人的現代化的要求。 承擔班主任工作的教師必須就以往單一型管理角色向多元型引導角色轉變,就以往單純抓管理向與情感、典型、實踐相結合,采取綜合措施解決學生問題的工作方法的轉變,把教育改革引向深入,更深層次地推進素質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個性、潛能得到充分發展。
1.工作角色的轉換
新課程改革首先是教育觀念的轉變,在學生全面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班主任必須充分認識新時代賦予班主任角色的新內涵,不斷更新教育觀念,號準時代的脈搏,努力轉換好自己在教育舞臺上的角色,給自己定好位,才能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構建良好的班級集體。
1.1 向專業型轉換。傳統觀念下,班主任的角色只是學科教師的一種自然延伸,似乎任何教師只要在自身專業方面有所長,都可擔任,而其實際班主任其角色內涵是豐富的:他不僅是"管理者",而且是"知心朋友"、"學習的導師"、"紀律管理員"、"父母代理人"、"心理醫生"、"維權代言人"、"家校、社會溝通的藝術家"等等,而所有這些內涵對要求班主任要掌握教育科學、管理科學,在了解學生心理特點的基礎上去教育學生,運用科學的管理理論與現代的教育思想創造性地指導班級工作,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科研型""專業化"的班主任。我們班學生劉友聰,原是市少年籃球隊隊員,特別崇拜NBA明星喬丹,但他的文化成績一直很不好。針對這一情況,我先后找他談了幾次:第一次,我們只談了喬丹的球技和他效力的芝加哥公牛隊;第二次,我們談了喬丹的隊友及他取得這樣驕人成績的原因。經過兩次交談以后,我們就像朋友一樣,他也喜歡和我談話。我告訴他:一個優秀的隊員之所以優秀,首先是因為他有良好的文化基礎,否則,連教練的意圖都領會不了,又如何打好比賽呢?又如何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隊員呢?就這樣,劉友聰同學從我身上感受到一個知心朋友的勸說,開始重視文化課程的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
1.2 向引導型轉換。班主任是"學校中全面負責班級工作的教師,是學生班集體的教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F實中班主任角色很容易被窄化為"管理者",在班級管理中經常要求學生"不能……""不要……"往往用規章制度去限制學生。這種做法對于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矯正不良習慣固然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然而評價一個學生好壞不僅看其有沒有過錯,而更應看其發展與創造的程度。班主任不會把學生的失誤看得太重,而是與學生一起商討如何改進與發展,進而去創造,多鼓勵、多引導。如我班曾出現幾個學生沉湎于網絡,家里鎖住電腦不讓他上網,他索性連作業也不肯做,成績一落千丈的現象。我就利用一次班會課開展"爭做網絡文明人"教育活動,通過學生舉例討論讓他們意識到沉湎于網絡的種種危害,我再適時推薦他們瀏覽教育類、科學和新聞類網站,引導他們適當玩些非盈利性的益智類游戲等,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2.工作方法的轉變
班主任不但要堅持過去可行的工作方法,而且要根據變化了的新情況、新問題探索新的、更有效的工作方法。以下幾種方法值得探討:
2.1 情感激勵法。"感人心者莫乎情",班主任要根據學生需要和情感之間合乎規律的聯系,通過滿足學生某種需求的方式,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和情緒。情感激勵法對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要提高感召力。班主任不是通過說理和要求教育學生,而是以自己的高尚情操、人格、對學生的深切期望和真誠的愛來觸動和感化他們,經驗表明:班主任的威望愈高、對學生的關懷和愛越真摯,他對學生感召的力量就越大。二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班級環境。一個班主任應千方百計地創設一個良好的班級環境。這種環境包括:美觀、樸實、整潔的學習與生活環境,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尊師愛生、民主而有紀律的班風、校風。三要與說服教育相結合。班主任需配合以啟發、說服,引導學生注意學習與生活情境的美好和溫暖,并習慣和喜愛這種良好的情境,自覺地吸取情境的有益影響,從而在自己的身上培養起相應的良好品德和作風。
2.2 強化法。強化法是指激發學生的有益行為,并使之重復出現或抑制、中止學生有害的行為,使其不再發生的一種方法。行為科學把增加重復某一特定行為的可能性的手段叫正強化;把抑制某種行為并使之不再發生的手段稱為負強化。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工作中,經常運用檢查、評比、表揚、批評、贊許、獎勵、貶責、懲罰等,都可以看作是對學生行為的一種強化。表揚、贊許、獎勵學生的某種思想和行為,是正強化。它具有肯定的傾向,能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增強其自尊感、榮譽感和責任感,增強其保持優良的思想和行為的信心,激勵其追求更高目標的強烈愿望和要求,而且使周圍的學生從中啟發和鞭策,看到自己的不足,找到學習的榜樣。這種方法有助于教育學生學會掌握評價優良思想品德品質的標準和方法,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風、校風。
2.3 榜樣引路法。學生都有崇拜偉大人物的心理傾向,他們崇敬的對象有生活在身邊的周圍人物如父母、老師;有歷史和生活環境以外的人物,他們對心目中所崇敬的人物會毫不懷疑地接受和仿效,并且作為學習、生活中仿效的榜樣。所以在管理班級中可以通過社會中成功者的例子,同齡人中優異者作為榜樣,來調動全班學生的積極性,使之成為學生敬佩和效法的榜樣。班主任可以根據全班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發現并培養一批在學業成績和品行都比較先進的學生,健全班委會,大力加強思想工作。依靠班委會,編小報、出墻報、舉行演講會,主題班隊會等,宣傳先進,激勵后進,使班級的面貌煥然一新。
2.4 自我教育法。自我教育就是啟發和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解剖、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評,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在引導和幫助學生培養自我教育能力時,應做到以下三點:一要激發學生自我教育的愿望。沒有自我教育的愿望,便沒有自我教育。盧梭說:"人一出世就開始自我教育了。"班主任應該鼓勵學生教育自己,塑造自己。二要培養學生的"慎獨"精神。"慎獨",即一個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在獨處之時,也能自我監督、自我控制,堅持良好的品德行為。老子說:"自知者明,自制者勝。"班主任不在時應該讓同學們相互監督和檢查,由班長負責管理,使學生"要我遵守紀律"的意識逐漸改變為"我要遵守紀律"的意識,從而增強他們獨處時的自律能力。三要發展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和自我調適能力既是自我教育的起點,又是自我教育的方法。只有使這種能力充分發展了,才有可能使自我教育付諸實踐,變收到教育效果。
這幾種方法,是新時期班主任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但在實際工作中,具體的方法還不止這些,還有許多方法值得我們去探討,去總結。同時,這幾種方法也可以結合起來使用。
總之,在新的歷史時期,只要不斷反思,轉變教育觀念,轉換工作角色,注重工作方法,班主任工作一定會邁上一個更新的臺階,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參考文獻:
[1] 張繼新.《淺談班主任角色與修養》,班主任雜志社,2005年4月。
[2] 鄭航.《班主任:從管理者到指導者》,《中國教育報》,2003年4月19日第4版。
[3] 班華.《專業化:班主任持續發展的過程》,人民教育,2004。
[4]張友香.《班主任工作三"位"》,班主任之友雜志社,200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