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美玲
摘 要:學生的數學能力的提高是由各方面因素決定的,其中利用微課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是大家公認的一種有效方法。上課時利用微課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提高教學的效率;在培養學生的思想語言時,利用微課把重難點的內容展示到屏幕上,讓學生表述。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數學能力會有一個大的進步。
關鍵詞:微課;數學能力;提高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7-01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7.099
數學課是一門活動的教學課,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合作共同發展的過程。在信息技術普及的新時代背景下,利用微課教學數學已經是勢在必行。從教學備課到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一直到最后的作業布置,都可以利用微課來完成,所以微課是當今教學的所必要的手段。
一、利用微課精心備課奠定高效課堂的基礎
數學課的教學內容,基本的有教師的講授課,學生的練習課也是復習課,師生一起學習的試卷講評課等。不管哪種課,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心中務必要明白本節課的重難點,用什么樣的一種方式展示給學生。如在低年級剛開始講授有關“數”的內容時,聯系以前學過的知識,利用十幾分鐘的時間,大屏幕上顯示“數與代數”的相關知識,首先是“數的認識”,要準確地讀出、寫出個級、萬級、億級三級以內的數,因為每次作業當中發現很多的學生對數的讀和寫往往一知半解。其次是數的“運算規則”,即使到了初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數的運算是一塌糊涂,非常簡單的加減乘除的運算,都出問題,如果涉及“運算律”,就更是稀里糊涂了。“數”的運用還體現在“應用題”里。比如,行程問題,其實就是路程、速度、時間三者之間的關系,一道乘法算式,兩道除法算式。如果和除法的運算結合起來看,就是被除數、除數、商的關系,但就是這樣簡單的問題,學生就搞不明白。所以,利用微課可向學生展示知識體系,就能增強學生的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利用微課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教學科目不同意味著教學目標也不同,但其根本的目的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所以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的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不要盲目地跟從其他人的教學目標。一般的教學目標籠統的分為掌握知識技能的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的目標,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的目標。三者當中,第三個目標就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靈活運用。例如,在教學“圖形與幾何”之點、線的內容時,同一個平面內,兩條直線的關系不是平行就是相交,如果用語言很難表述清楚,畫圖比較費時,這時利用微課,事先準備好講到這里適時點開,通過大屏幕的演示,學生豁然開朗。還有“點”到直線的距離,在所有的線段中垂線最短。學生就想不明白,為什么其他的線段就長呢?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很抽象,運用微課演示一下,學生就明白了。所有科學的運用微課上課,能起到點石成金、畫龍點睛的效果。
三、利用微課創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
數學課的課堂教學情境,相當于其他科目不好創設,要把學生帶進一個和諧愉快的學習情境當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難也要營造一個愉快的學習氣氛。那么,教學情境的創設,一是要從授課內容的實際情況出發,不能超越書本知識的范圍;二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能過高或者是過低的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如果差距大了就失去意義了,成了四不像的課了;三是創設的情境要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如在講“統計與概率”時,教師展示的微課,一要符合生活邏輯,二要引起學生的強烈的學習興趣。比如套圈、滾球,學生玩的石頭、剪子、布,還有猜拳喝酒,抽獎游戲等都是“概率”事件。如果在微課上展示出來,學生肯定歡呼雀躍,課堂氛圍一定非常活躍,那么學習效果一定的好的。
四、利用微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因材施教,貴在得法。”這是大家公認的經典語錄。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真正能領悟出真諦的教師寥寥無幾。因人因地因時,都會影響教學的效果。如果我們能把“貴在得法”變為“貴在學法”,那教學就輕松許多了。所以,教師就要在學生的學習方法上下工夫,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簡便運算”是基本的運算技巧,能把復雜的運算簡單化,如果運用不好反而把簡單的運算變為復雜的運算了。比如70×44×25,可以簡化為70×11×4×25,這樣就可以直接口算了。還有64×125,首先64=8×8,然后8×125=1000,最后8×1000=8000,就非常的簡單了。學生就是想不到64=8×8,結果直接列豎式計算了。這樣學習效率非常的低下,還不符合運算的要求,等于是滿滿的做了個無用功。如果利用微課將這些運算過程演示給學生,學生一看就明白,原來才這么簡單啊!
五、利用微課強化學生的數學語言
數學語言是思維的具體表現形式,是學生的所思所想的外在表現,它是數學知識的內在思維形式和內在的智力活動的相融合,所以,在具體的思想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操作過程,操作的方法,以及操作的結果。例如,在講相遇問題時,教師首先讓學生表述“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三者之間的關系, 教師利用微課將關系式展示到屏幕上: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
相遇時間=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時間
讓學生準確地用語言表述出來,然后才去解決實際的問題。如在低年級用“破十法”來計算“十幾減幾”的數學時,幾乎人人都能熟練應用,但是要讓他們說出其中的原因時卻說不出來,數學語言就差強人意了。總之,數學語言在教學中不能低估它的作用,它是學習數學的一把鑰匙,是通向智慧大門的必經之路。
綜上所述,利用微課積極研究數學課的課堂教學,帶領學生用自己的眼光發現問題,用自己的思維分析問題,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那么,多難的問題都能把它化解成簡單的問題,這樣課堂教學的效率就能大大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就能得到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