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書民
和膽復方干預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的臨床觀察
常書民
目的 探討和膽復方干預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PCS)的臨床效果。方法 60例膽囊切除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治療1組與治療2組,各30例。治療1組常規護理、對癥行抗感染及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并給予多潘立酮片;治療2組在治療1組基礎上服用和膽復方,但不給予多潘立酮片。兩組患者采用世界衛生組織惡心嘔吐反應的分級標準評估惡心嘔吐情況,并利用簡化McGill疼痛問卷評分評價疼痛情況。結果 治療1組惡心嘔吐發生率為36.67%,明顯高于治療2組的1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6,P<0.05)。兩組患者術后當天各項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第7天各項疼痛評分明顯優于本組術后當天,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7天治療2組各項疼痛評分均優于治療1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術后服用和膽復方可有效降低PCS的發生率,緩解癥狀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且簡便經濟。
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和膽復方;療效
有統計顯示腹部外科手術中有近30%為膽囊切除術,雖影像醫學及手術方式與術式進步迅速,但其30%以上患者術后會出現惡心嘔吐、腹脹、疼痛等情況,并被統稱為PCS[1-6]。如何降低PCS的發生率關系到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與預后。作者采用術后6 h服用和膽復方,可有效降低PCS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8月在遼寧省昌圖縣寶力鎮中心衛生院外科住院治療的60例膽囊切除術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1組與治療2組,各30例。治療1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51.8±17.6)歲;治療2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齡(52.2±17.9)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行膽囊切除術性別不限且年齡在30~75歲;②術前及術中未發現可導致惡心嘔吐、腹痛的其他疾病。③術中未發現膽道變異,術后患者清醒有自主行為能力。④患者與家屬均自愿同意參與本次臨床觀察。
1.3 排除標準 ①合并心腦腎免疫等系統嚴重疾病,影響本次臨床觀察者。②患有精神疾病未能控制者。③術后24 h內使用解痙藥物或治療中因各種原因退出臨床觀察者。
1.4 治療方法 治療1組常規護理宣教介紹術后注意事項,并對癥行抗感染及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等;原則上禁食≥24 h,禁水≥6 h;給予多潘立酮片10 mg,口服,3次/d。治療2組在治療1組的基礎上,給予舒緩音樂但不使用潘立酮片,同時服用和膽復方(芍藥15 g、甘草15 g、肉豆蔻10 g、五倍子10 g、生姜5 g、大棗3枚)50 ml,2次/d。兩組均治療7 d。1.5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兩組均在術后第7天利用世界衛生組織惡心嘔吐反應的分級標準評估惡心嘔吐情況,分為0~Ⅳ級,除0級外,其他等級均發生惡心嘔吐,且隨等級增高,惡心嘔吐情況越嚴重[7]。利用簡化McGill疼痛問卷評分評價二組患者術后當天及第7天的狀態分析胃與腹部脹痛等情況,其包括疼痛分級指數量表(PRI)、目測類比評定級法量表(VAS)、現有疼痛強度量表(PPI)三項評分,分數越低,疼痛越輕[8,9]。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惡心嘔吐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1組惡心嘔吐發生率為36.67%(11/30),明顯高于治療2組的13.33%(4/3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6,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疼痛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當天各項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第7天各項疼痛評分明顯優于本組術后當天,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7天治療2組各項疼痛評分均優于治療1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惡心嘔吐發生情況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疼痛情況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疼痛情況比較(±s,分)
注:與本組術后當天比較,aP<0.05;與治療2組同時間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術后當天術后第7天PRI評分VAS評分PPI評分PRI評分VAS評分PPI評分治療1組3033.17±0.367.28±0.233.26±0.1213.75±0.39ab3.91±0.15ab2.43±0.11ab治療2組3033.15±0.417.35±0.213.22±0.11 8.56±0.31a3.03±0.17a1.37±0.07a
因膽囊切除,解剖結構改變,膽總管變為肝總管的延伸,膽道失去膽囊對壓力的緩沖作用,使其舒縮功能失衡、膽道壓力異常升高,造成Oddi括約肌功能障礙(SOD)。造成膽胰分泌液排除受到阻礙、導致反流等情況,引起上腹部疼痛、惡心嘔吐,甚至引發胰腺炎等。以上并發癥可短期,也可長期存在,治療上或重新開腹,或內鏡治療,增加患者痛苦;藥物治療多用硝酸酯類、胃腸動力類藥物,全身副作用較大,在臨床中利用中藥給予短期干預,取得較好效果。
臨床觀察中發現和膽復方整體效果優于單純西藥治療,特別在緩解疼痛、惡心嘔吐的效果顯著,且未發現毒副作用。多潘立酮片在臨床使用中近來爭議頗多,2014年歐洲已經限制其使用范圍,僅作為緩解惡心嘔吐癥狀來使用[10-13]。因此,和膽復方的臨床價值就更為突出。本復方以芍藥甘草湯為基礎,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對胃痛、腹痛、神經痛止痛作用明顯。研究發現芍藥苷等成分可有效調節依賴性鉀通道與電導鈣通道,使平滑肌顯著舒張;并能降低谷草轉氨酶與谷丙轉氨酶、膽紅素的含量,而具有減輕肝臟損傷的作用。肉豆蔻中的揮發油具有促進胃腸蠕動、消除脹滿、止痛的作用;五倍子所含鞣酸成分能夠減輕炎癥反應,促進手術創面愈合以及止瀉等作用;生姜可有效保護胃黏膜、利膽抗炎、保肝鎮痛的作用,且可有效作用于交感與迷走神經,興奮胃腸平滑肌,促進消化液分泌;大棗也有保護胃黏膜及肝臟的作用[14]。本研究顯示,治療1組惡心嘔吐發生率為36.67%,明顯高于治療2組的1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36,P<0.05)。兩組患者術后當天各項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第7天各項疼痛評分明顯優于本組術后當天,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7天治療2組各項疼痛評分均優于治療1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和膽復方臨床作用優于單純多潘立酮片的療效,且簡單經濟,可有效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減少PCS的發生。
[1]崔健,余云.膽囊切除術并發癥—一個不容忽視的外科問題.肝膽胰外科雜志,2000,12(1):5.
[2]曾玉金,雷練昌,李慶華,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轉開腹的危險因素分析.腹腔鏡外科雜志,2014(10):763-767.
[3]保紅平,楊浩雷,高瑞崗,等.腹部外科手術后腸內營養支持的臨床研究.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5(10):32-34.
[4]王鐵成.二例膽囊切除所致膽心反射治療體會.中國農村衛生,2015(20):80.
[5]何麗芬.護理干預對腹部外科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家庭心理醫生,2015(1):256.
[6]劉象林.進行腹部外科手術的患者發生術后切口感染的原因.當代醫藥論叢,2016,14(8):175-177.
[7]Sadhasivam S,Saxena A,Kathirvel S,et al.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rophylactic ondansetr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Anesthesia & Analgesia,1999,89(6):1340-1345.
[8]羅躍嘉.簡化McGill疼痛評分表的臨床應用評價.中國康復,1992,7(4):160-164.
[9]景福權.氦氖激光照射結合針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新疆醫科大學,2014.
[10]黃燕婷.音樂療法緩解結腸癌化療過程中的惡心嘔吐的效果觀察.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9):65-66.
[11]張紅芳,張林靜.山莨菪堿注射液聯合多潘立酮片治療彌漫性食管痙攣療效分析.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5):731-732.
[12]麥國.泮托拉唑聯合多潘立酮片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療效研究.當代醫學,2015(12):120-121.
[13]梁紅武.復方阿嗪米特聯合多潘立酮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分析.醫學綜述,2013,19(3):563-564.
[14]苗新旗.溫針灸療法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胃腸功能紊亂影響的臨床觀察.遼寧中醫藥大學,201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3.060
2017-01-09]
112599 遼寧省昌圖縣寶力鎮中心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