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煜陽
有這樣一個值得銘記的地方:她人文厚重,她的懷抱里歷史的幽香彌漫 ,九千年華夏文明使她卓爾不群。有這樣一個值得贊美的地方:她“崇文尚德,務本圖強”,創業開拓、篳路藍縷的漯河兒女使她吐露出更加迷人的芬芳。她就是我們的家鄉---漯河,一座鐘靈毓秀的魅力城市。
她崇尚文明。早在九千多年前,賈湖文化就在這里孕育誕生,蓬勃發展,生生不息。作為“人類愚昧邁向文明的門檻”,賈湖文化賦予了漯河靈越超拔的人文靈性。那是畢亨筆下“魚龍變化,鸞鳳翱翔,輩輩青云,科科金榜”的其道大光之豪氣,更是“上溯三代造字之源《說文解字》”的發祥地。如今,作為漯河文化的傳承者,我們常會于假期余閑之時,漫游文化圣地。我時而于許慎園陵高山仰止,嘆中華文字之根脈;時而于鎮河鐵牛塑像旁佇立凝思,敬勞動人民之古樸。悠悠歲月,歷史激蕩,風云際會,但中華文明始終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她創新發展。難忘記:牛行街這條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的街道,“市面繁盛,甲于諸邑,日進斗金,萬商云集。”也記得:新漯河“城鄉互助,內外交流”政策的結晶--元豐蛋廠、廣華企業。更不忘:享譽世界的雙匯集團、銀鴿紙業!這些朝氣蓬勃的企業無不體現了漯河兒女創新的激情。歲月崢嶸,春華秋實,他們用實力和魅力銘刻了奮斗的足跡,書寫著動人的漯河輝煌!他們用顆顆真誠的心,用份份執著的愛,以質量求生存,在時代的大潮中巍然屹立。正是這種不甘墨守成規、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使漯河不斷超越并向著夢想揚帆遠航。作為一名中學生,我自然也緊跟時代的步伐,與家鄉同呼吸共命運,積極創新。在學校為老師、同學創新思想,在社區,為居民創新方法,盡情享受著創新的快樂!
她務本求實。“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民生、教育,乃國之根本,為政之基石。常聽到巷口搖椅上搖著蒲扇的老爺爺驕傲地娓娓講述家鄉的變遷。曾經的泥濘坑洼變成了平整的柏油馬路;糧食產量節節攀升屢創新高;農業機械化全面推行。尤其是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方興未艾,周祖訓先生提出的“公、誠、愛、嚴”始終保持著鮮活的生命力,不斷激勵著莘莘學子奮發為雄,增輝家鄉!美哉我大漯河,人杰地靈,物華天寶!
她自新圖強。漯河,在九千年的歷史中緩緩前行,在時代的驚濤駭浪中揚帆搏擊,二百余萬漯河兒女奮發圖強。不論是歷經風雨集體致富的南街新村,還是昔日藕池漁蓑今朝因農民畫馳名的舞陽古鎮,它們的崛起都未能離開人民的奮斗。作為學生,漯河這片熱土,記載著學子們求知的歷程,綿延著花季少年的期盼,留下了跋涉者的足跡。無數優秀學子的青春在這里閃光,靈感在這里進發,夢想在這里啟航。他們從這里出發,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奮發圖強的漯河人民,必將鴻圖大展,再創輝煌。為了貫徹“兩城同創”精神,上級主管部門、學校與同學都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最美校園”誕生“文明班級”涌現,志愿者社團如雨后春筍,社會實踐活動扎實有效。這些都是我們為創建全國園林衛生城市所盡到的綿薄之力!
滔滔碧海,颶風陣陣,那是人類鏗鏘的腳步。浩浩長空,風雷滾滾,那是世紀激越的回聲。勝利開啟嶄新的夢想,漯河人民追夢的足音依舊鏗鏘!祝福美麗的家鄉--漯河!
(作者單位:漯河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