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蕾


【摘要】完全成本法下,將本期固定性制造費用分攤計入各個產品,隨產品結轉下期,將固定性制造費用看做是將來可收益的一種資產。變動成本法將本期的固定性制造費用在本期一次性扣除,將固定性制造費用看做是為取得收益已然喪失的資產。
【關鍵詞】變動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利潤;固定性制造費用
完全成本法:是指將一定期間內為生產一定數量的產品而耗用的全部生產成本都計入產品成本中,又稱成本吸收法,在完全成本法下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全部制造費用構成。變動成本法:是指在計算產品成本時,只包括產品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變動成本,具體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性制造費用,固定性制造費用被視為期間費用在當期一次性扣除。企業的生產活動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情況,下面運用具體的例子來進行說明。在此先提出四個假設:1.下例中的利潤所指為稅前利潤;2.均假設期末無在產品,即當期耗費的固定性制造費用都形成了完工產品;3.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為變動性費用;4.單位產品直接材料1.5元;直接人工2.5元;變動性制造費用0.8元;變動性銷售及管理費用0.5元;全年固定制造費用25000元;固定的銷售及管理費用15000元,該產品售價10元。
一、產大于銷時
某公司2015年5月1日開始生產甲產品,5月生產20000個,銷售15000個。
從兩張表的對比中可以看出完全成本法下計算的利潤比變動成本法下計算的利潤多了6250元。原因在于在完全成本法下,作為當期固定性制造費用的25000元分攤到了每一件產品上,單位產品的固定性制造費用為1.25元,期末結余的5000件產品吸收了6250元的固定性制造費用,作為存貨結轉到下期。而在變動成本法下,固定性的制造費用作為期間費用在當期一次性扣除,不結轉下個期間。因此變動成本法下的利潤比完全成本法下少了6250元。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在完全成本法下,生產的越多,對企業越有利,企業的賬面利潤越大。
二、產小于銷時
依前例,該公司6月份生產甲產品25000件,銷售30000件。
在產小于銷的情況下,變動成本法下計算的利潤比完全成本法下計算的利潤多了6250元,這6250元跟本期的生產無關,因為本期產小于銷,固定性的制造費用無論是作為產品成本還是期間費用都已經在當期全部扣除,在完全成本法下,期初的產品吸收了上期固定性的制造費用,所以導致本期的銷售成本增加了6250元,因此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潤比變動成本法下少了6250元。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完全成本法的另外一個弊端:不利于企業內部的考核,因為完全成本法的計算會受上期存貨的影響。
三、產等于銷時
依前例,該公司7月份生產甲產品20000件,銷售20000件。
相比于前兩種情況來說,產等于銷的情況要簡單一些,在此就不用表格進行分析。公司在6月的時候已經將5月未銷售出去的5000件產品全部銷售出去了,因此在完全成本法下,公司7月份的稅前利潤就不受上期存貨的影響。固定性制造費用無論是作為生產成本還是期間費用都已全部作為收入的減項在當期扣除,因此在兩種核算方法下,收入相同,收入的扣減項相同,因此利潤也就相同。隨著零存貨模式的運用,在未來,很多企業都能基本做到產銷平衡,這樣,用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計算出來的利潤的差別也會越來越小。
參考文獻:
[1]孫茂竹,文光偉,楊萬貴.管理會計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49-62
[2]王燕.淺析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潤差額[J].價值工程,2016,35(27):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