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婭
細數一名普通幼兒教師,教育生涯最多三十年光景,彈指揮間,走上管理行政崗位獨當一面鳳毛麟角,極少數成為在專業上獨領風騷的佼佼者,更多的是在教育一線兢兢業業的耕耘者,所謂“術業有專攻”,無論在職業生涯中最終走到哪一站,不可否認,教師專業發展與職業生涯息息相關,而2016年3月1日《幼兒園工作規程》最新頒布,逐條逐句,能夠敏感地捕捉到國家自上而下對幼兒園工作嚴謹的規范與指導,那么,基于《規程》幼兒教師需要做些什么、怎么做?換言之,在現今社會教育資源緊缺、家長期望過高、教師職業倦怠期等問題下,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前方在何處,不如換一個角度來思考——發展就是要掙脫束縛,尋求“破繭”之法,做一名有教育思考力的教師,才是教師專業發展打破固步自封和“自囚”的唯一“鑰匙”。
視角一:基于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看”教育思考力
著名職業生涯管理專家埃德加·施恩認為,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對其產生影響的是工作職業生命周期,包括從任職前的職業準備,到尋找工作、熟悉工作,直至完全脫離職業工作這一整個職業生涯,對照幼兒教師的職業生涯主要是新手型教師、穩定型教師、成熟型教師、專家型教師,在專業發展的修煉道路上,幼兒園會根據每一時期的教師的特性和發展需求,開展多元化的培訓模式,從過分依賴于僵化、固定的教材教條,轉向與教師日常教育生活相結合的培訓新模式,有利于加深對教師發展的新認識,挖掘教師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有效推動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成長。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很多教師在發令槍響的那一刻,都在起跑線上轟轟烈烈地開始,可是不久,一次以教學技術和教學效果作為基本標準遴選,讓一些人掉了隊,會上課的老師進入了第二梯隊,而第二梯隊中有一些人在成果前停滯不前,另一些人則繼續堅持著,在最后一次點名時,原來留下的人極少極少。我們才豁然發現,教師這個職業所具有的相對獨立性,是需要一個人為自己的專業發展負責,如果在思想上,給自己設一個小圈子,如同畫地為牢,讓自己過著幽禁的生活,這也讓一個人在專業發展中的“自囚”成為可能。面對如此情況,我們就需要擁有教育思考力的老師,將別人的“給”自我轉化為自己的“要”,明確自己需要什么,了解自己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需要具體思考什么。
視角二:基于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思”教育思考力
眾所周知,在《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了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標,這一明確也同時意味著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向,如何自我發展為主動的研究者,這才是任何職業生涯中教師專業發展需要認真思考和達成的。結合我園教師隊伍年齡特點,圍繞新手型、穩定型、成熟型三個時期的教師展開。
1.新手型教師專業發展的著力點
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是伴隨教師終身的持續性、自主性的發展過程,是作為新手型教師成長的一個開端,關系到整個職業生涯知識技能的積累和沉淀,關系到幼兒觀、教學觀的形成與浸潤,這一時期的教師需要思考的是從學習者到教育者的轉變,打破自身原有的實踐經驗、知識背景和生活習慣等束縛,平衡“從事教學”與“學習教學”雙重任務,有別于成熟型教師、專家型教師,新教師在自我專業發展的漫長道路上,中途隨時可能會受到課程改革、人事變動、個人生活等因素的影響,需要擁有并始終堅持擁有一顆求真、探索之心,以“教學反思”為路徑,敦促自身調整和整理,靈活運用各類新知識、新理念,通過觀察、記錄幼兒的表現,反思、討論、分析保育和教育工作,逐漸成長為一名對教育活動有反思、分析、發現和實踐的教育研究者。
2.穩定型教師專業發展的孵化器
對于穩定型教師而言,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教學專業能力,能夠熟練地運用自己的教學基本功開展各類教學活動,具有一定的教學實踐經驗,值得思考的是如何突破教學“瓶頸”,消除教學倦怠,樹立教科研意識、加強科研方法的培訓,逐漸掌握科研技能,通過梳理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找到阻礙自身專業發展的瓶頸,善于總結個人教學經驗,有效進行教育教學反思,在自我教學思想逐漸轉變與穩固,教育理論和技巧不斷累積與熟練的過程中摸索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教學風格,學會通過榜樣示范、經驗風向、專家助推等手段,使之成為個人教學風格形成的研究者。
3.成熟型教師專業發展的助推力
“全美教師團隊”的頂級教師阿蘭·保羅·哈斯克維茨總結了優秀教師需要具備的品質:“永不自滿,高期待、嚴要求,培養學生的獨立精神,知識淵博且了解學生,有幽默感、有洞察力、有靈活性,辦法多樣、精益求精,不循規蹈矩,溝通能力高超”,而優秀教師正是成熟型教師未來需要達到的階段,對于成熟型教師而言,她們正處于職業倦怠突出,自身發展空間出現消極預判,失去了專業發展的再次飛躍的動機,阻礙了自身追求進一步的專業成長。
視角三:基于教師專業發展的積淀“潤”教育思考力
任何一名優秀的教師,成功背后或許有林林種種的因素交織促成,“好學習”“善思考”“重積累”“勤反思”這些都是優秀教師成功的“標簽”,除此以外,一名優秀的教師更應具有認真執著的教育態度、正確的自我意識、永不滿足的自我挑戰和主動研究的魄力,這一切的一切都基于自身專業發展的教育思考力。當然,“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教師專業發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要因人而異,需要每一位教師從自身已有基礎出發,分析自身的優勢與劣勢,運用于幼兒園一日工作生活中。
正如稻盛和夫所說的,人不論多么富有,多么有權勢,當生命結束之時,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唯有靈魂跟著你走下一段旅程。換言之,人生不是一場物質盛宴,而是一次靈魂的修煉,教育生命亦是如此,掙開教育桎梏,深邃思考力量,唯有如此,教師的專業發展才能生如夏花,讓我們一起靜待花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