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龐興雷


對于即將過去的2016年,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將它定義為“中國外交攻堅開拓的重要一年”。
在這一年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過五次外訪,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四次外訪,足跡遍布各大洲。在這一年里,中國在主場外交、周邊外交、大國外交以及南南合作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開創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的新局面,成為亂局中的穩定器,變局中的正能量。
主場外交:推動全球性經濟發展
2016年9月4日-5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在中國杭州召開。這不僅是我國今年最關鍵的主場外交活動,也是建國以來中國最重要的主場外交。
峰會通過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公報》,進一步明確了G20合作的發展方向、目標、舉措,并就推動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和包容增長的一攬子政策和措施達成“杭州共識”。
德國《世界報》解讀認為,作為G20的輪值主席國,中國特別致力于結構性改革,以提振低迷的世界經濟。南非廣播公司進一步指出,此次杭州峰會使更多的對話者齊聚一堂,推動全球包容性經濟發展。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這次峰會給他們創造了良機,是加強合作的理想平臺。
加拿大《新聞報》稱,中國具有龐大的市場,也正在全球經濟管控中發揮著先驅作用,其在全球經濟體中的威望也不斷提升。9月的杭州峰會對中國來說是個展示自我的機會,它足以證明中國是一個能夠與全球其他主要力量和諧相處的負責任大國。
周邊外交:中菲關系的華麗轉身
2016年,由于南海問題持續發酵,中國與東盟尤其是菲律賓的關系一直是國際關注熱點。外媒稱,當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今年10月站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里宣布,“菲律賓正在向中國靠攏”時,臺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2016年12月3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2016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開幕式上也強調,今年中方在周邊方向最引人矚目的一項成果毫無疑問就是中菲關系實現轉圜。
事實上,外媒一直關注著在國際形勢千變萬化中,中菲兩國關系究竟何去何從。英國《金融時報》曾刊文稱,隨著越來越多的領導人做出跟杜特爾特一樣的選擇,世界秩序將“進一步發生改變”。或許,那些習慣現狀的人也應該習慣這一點。
新加坡《聯合早報》援引中國外長王毅的話稱,中方通過接待杜特爾特總統訪華同菲方就全面改善中菲關系達成重要共識。中菲關系的這一華麗轉身,標志著南海問題重回對話協商解決的正確軌道,意味著有關國家利用南海問題攪亂地區的圖謀徹底破產。
大國外交:中美關系的政治基礎
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國際局勢產生影響。2016年,美國進行了“馬拉松”式總統大選。超過半年的候選人拉票以及各州投票等,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最終,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取得勝利,并即將于2017年1月走馬上任。
中美兩國的關系發展一直在平穩中不乏磕磕碰碰,隨著美國新政府即將上臺,未來中美關系走向,目前尚無清晰的定論。但是,不少外國公司以及媒體已經開始為中美友好站臺。一些美國大公司反對深化中美對抗,它們擔心失去這個對很多人來說重要的市場。
2016年12月14日,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在華盛頓表示,維護中美關系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必須維護中美關系的政治基礎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政治基礎不容破壞,準則不能拿來交易,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是討價還價的籌碼。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016年12月8日刊載文章稱,當前,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希望美國擺脫全球性責任。中國可能抓住這個好機會走上舞臺中央。
南南合作:發展中國家合作平臺
1985年12月17日,鄧小平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在談到南南合作問題時指出:歐洲市場有限,美國搞貿易保護主義,所以中國要在第三世界找出路。對每一個地區、每一個國家都要整體研究一下,這是中國最主要的出路。總之,南南合作有出路,我們要寄很大的希望于南南合作。
31年后的今天,中國已經在“南南合作”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長期致力于加強同其他發展中國家深化合作,攻堅克難。
搜索2016年中國外交關鍵詞,不難發現“南南合作”已成為重要標簽。從我國領導人外訪到大型國際會議,從國際組織到貿易協定,“南南合作”為中國外交事業夯實基礎,逐漸鑄造堅實的“合作長城”。
2016年9月19日,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干事約諾夫·弗雷德里克·阿加出席在法國城市阿訥西舉行的首屆世貿組織“中國項目南南對話會”。他表示,一直以來,中國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為促進最不發達國家融入多邊貿易體制所做的努力值得贊賞。
2017年,中國還將主辦金磚國家峰會,繼續為發展中國家構建更好的合作平臺。在2016果阿峰會前,印度《今日印度》發文稱,期待中國能夠在經濟方面與包括印度在內的金磚國家進行更多合作,為新興經濟體集團的發展帶來信心和活力,從而為全球經濟增長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