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甜

【摘要】近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速波動明顯,氣價水平明顯影響了消費需求。本文首先回顧現有天然氣定價機制,再運用系統思考的方式模擬天然氣定價傳導機制,分析機制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進而提出有針對性的完善建議。
【關鍵詞】天然氣;定價機制;系統動力學
天然氣在可持續發展及能源消費結構優化中占據重要地位,通過政策引導促進天然氣消費是近年的熱議話題。天然氣推廣需要符合行業及市場規律,而目前我國天然氣定價機制與產業及市場聯動性等方面有待加強,完善現有天然氣定價機制十分必要。
一、天然氣定價機制概述
天然氣上游價格由生產成本及相應利潤區間確定;中游環節包括管輸和門站,定價考慮運輸距離及運輸量等;下游終端價格在門站基準價格上略作提高。天然氣改革核心在于“網運分開”,因此門站環節價格十分關鍵。目前,門站環節定價逐漸從“成本加成”過渡到“市場凈回值”方法,即:門站計價的基準價格,分別以權重60%和40%參考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氣(LPG)價格,再乘以折價系數。發改委會不定時進行調整,但是調價周期較長。
將通過系統思考方式分析天然氣定價機制,結合反饋回路來說明現有天然氣定價機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導致的不良結果,進而提出完善天然氣定價機制的建議。
二、天然氣定價系統分析
系統思考是用于解決復雜實際問題的方法,主要通過因果關系上的正、負反饋環來分析傳導機制,正反饋是一種惡性循環,負反饋能通過震蕩達到調節作用。
產業鏈上各環節受市場、產業及政府調控共同作用,因果關系如圖1所示(由Vensim軟件輸出),各回路既相對獨立又相對影響。
圖1?因果關系圖
(一)天然氣價格對該產業發展的影響
終端價格→產業投資→投資勘探→實際開發→生產量→出廠價格→門站價格→終端價格。當終端價格上升時,投資偏好變大,進而開發量、產量隨之上升,產業規模擴大又降低了出廠價格,門站價格、終端價格也表現為降低,為調節型回路。考慮到實際開發周期等,天然氣產量上升與終端價格上漲存在明顯滯后,反饋時間過長,震蕩周期達到數年。故天然氣價格波動與生產企業作業活動間缺乏有效的預警機制,油氣企業無法預知市場的未來走向。
(二)政府調控對天然氣市場的影響
①政府調控→調價→門站價格→終端價格→需求量→供需差額→政府調控。當政府接收到的調控刺激越大時,調價范圍越大,門站價格、終端價格與調價通知同方向變化,需求量則反方向變化,為調節型回路,作用于消費端。②政府調控→調價→門站價格→終端價格→產業投資→投資勘探→實際開發→生產量→供給→供需差額→政府調控。作用于生產端,為調節型回路。實際來看,政府調控未設置調控指標、閾值及期限等,調控作用發揮不及時,具有滯后性。從供需兩端來看,現有供給能力并不具備較大的調峰能力。此外,天然氣區域性供給緊缺問題仍然突出。因此,調價帶來的價格變動最后難以及時滿足市場需求。
(三)掛靠替代能源價格對天然氣產業鏈定價的影響
可替代能源價格→政府調控→調價→門站價格→終端價格→可替代能源價格,為增強型回路。天然氣調價與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是“市場凈回值”的定價思想。從實施來看,天然氣調價處于被動地位,缺乏應對市場的調控機制。首先,掛靠的思路本身帶有壟斷性質。其次,調價機制單一且聯動周期長。再者,現行較高的價格水平不利于促進天然氣消費。
(四)可替代能源價格對需求量的影響
可替代能源價格→需求量→供需差額→政府調控→調價→門站價格→終端價格→可替代能源價格,為增強型回路。可以看出“市場凈回值”對消費市場有較大影響,而對供給端作用較小,反映到產業鏈上,雖放開了中下游價格,但上游企業定價則由中游倒推得到,未達到完全放開氣源價格的最終目的。
三、完善天然氣定價機制的建議
(一)明確調價標準,及時調控
天然氣市場起步較晚,變動太大不利于市場調節與穩定,建議參考原油價改過程,以周期及浮動區間作為雙重調控閾值。以季度作為調整周期,在一個季度內,若替代能源價格上下浮動超過20%,則做出相應的調整,否則到下一季度再進行調整。
(二)建立多方預警機制,增加天然氣價格變動的預測性和穩定性
解決該問題需要上中下游共同參與,建立各環節相關信息的電子平臺,能夠被供應鏈上其它企業及時獲取,以整體利益最大化視角來協調配合,保證各方高效運轉。按“以需定產”的生產方式來配合天然氣供應逐漸寬松的局勢
(三)定價方法多樣化
從不同區域來看,西北地區靠近氣源且經濟相對落后,以價格較低的成本加成法來定價,而其它地區則根據實際交易情況實施“市場凈回值”或“產品差別定價法”,且折價系數應根據季節來設置大小。從同一地區來看,應根據供需情況推行不同的調價方式。可按消費量區間來設置峰值價、日常價及峰谷價。
(四)加強天然氣價格變動與供給側的協調
天然氣價格對天然氣產業投資有直接影響,通過生產量傳導,既直接影響天然氣出廠價格,也能影響政府的調控預期措施,從而降低整個產業鏈的穩定性。增加定價機制與供給側的聯動性,對于天然氣市場穩定及價格穩定,都具有重要意義。
(五)加快上游競爭性環節建設
目前天然氣產業鏈中下游,在“政府模擬市場”的基調下已具備一些聯動特性,但上游仍較封閉,壟斷特征明顯。上游作業復雜,成本控制區間大,仍有較大的資源優化和生產效率提高空間。建議劃分不同環節資源及細化上游作業環節,不同環節由多家相互獨立的公司競價,形成競爭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