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范保群
我國有能力保持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這同時也是解決國有企業杠桿率偏高的關鍵。同時,我國是高儲蓄、低外債國家,擁有大量國有資產,金融市場化改革也將提高股權融資的比重。因此,我國有能力在不發生較大債務風險的情況下妥善解決國企杠桿率偏高問題。
杠桿率向政府部門適度轉移有助于降低國企高杠桿率。目前我國政府和居民部門的杠桿率并不高,然而在我國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的情況下,居民部門審慎性儲蓄動機較強,舉債動機較弱。而且,與發達國家政府赤字主要是用來支付失業金、福利等社會保障不同,我國政府絕大多數債務用來支持基礎設施、環保、城市化等方面的投資。這些投資在短期會創造需求,增加就業;在長期,則能提高生產率、形成新資產。因此,中央政府通過公開透明和市場化的方式適度加杠桿,有助于緩解國企部門去杠桿的壓力。
市場化債轉股對于化解國企高杠桿具有積極借鑒意義。債轉股從兩個方面降低國有企業杠桿率。一是將債務存量轉化為股份,從而直接降低國有企業的負債率;二是降低企業借新債還舊債的需要,防止債務的進一步增長。通過債轉股不僅對降低國企杠桿率有直接效果,而且可以減少國企債務對信貸資源的擠占,緩解銀行體系不良貸款率上升風險,為宏觀審慎管理創造穩健的環境。
更重要的是,政府已經高度重視并積極采取措施推動國企降低杠桿率。近期國務院公布了《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提出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強化自我約束、依法依規實施企業破產等若干措施,以期有序降低國企杠桿率。對國有企業實施破產意味著政府開始采取市場化的方式解決國企的債務問題,這對于打破國企剛性兌付,從根本上解決預算軟約束問題,具有風向標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