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四海
摘要:廣場舞文化是我國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極為特殊的現象,它作為在民間流行的一種運動,現在已經成為具有一定規模并形成自身規范的健身運動,是值得國家大力提倡和鼓勵的,它反映出來的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日益關注自身的健康,說明全民健身已為大眾所熟知。在歡快輕松的環境中達到提高身體素質的目的,廣場舞來自民間,來自普通家庭,如今走進了廣場,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是大勢所趨。
關鍵詞:廣場舞 審美特點 發展趨勢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隨之而來的是人民對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城市廣場作為市民交往、休閑和娛樂的聚集地,早就成為一個城市的象征,已經融入大眾的生活,是市民生活中不可分的一部分。而舞蹈作為一種最古老的身體語言藝術,其藝術表現最為直觀,隨著極具人類情感的廣場舞群眾參與進來,使其內容更加豐富和充實。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全民健身的概念和生活條件的改觀,越來越多的市民特別是老年人,逐漸認識到健身的重要性,那么兼具鍛煉身體和娛樂精神功能的廣場舞,成為老年市民茶余飯后廣泛接受并深愛的活動也就不足為奇。
一、廣場舞的概念
不是所有的舞蹈都叫廣場舞,首先它來自于民間,來自于廣大的普通家庭,它是來自歷史文化遺產的舞蹈!它來源于生活,所以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并不是說所有在廣場上的舞蹈都能稱為廣場舞,比如民族舞也來自民間,是當地民族歷史傳承的產物;古典舞源自中國的傳統戲曲,是人民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都有其獨特的神韻和魅力;還有諸如當下深受年輕人喜愛的街舞,這些如果能夠走出室內、走向街頭、走進廣場,它就是廣場舞,簡單理解,廣場舞就是同人們的生活有密切的聯系,可以使人們達到身體放松、精神娛樂的,所有在街道和廣場上舞動的舞蹈都是廣場舞。
二、廣場舞的意義
(一)廣場舞是有助于促進人民大眾之間交流的,是有助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它不僅融合了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格,還滿足了人們不同層面的物質需求之外的東西,它還有助于保護民族文化遺產和普及。從長期來看,促進民間傳統文化合作的廣場舞的有些動作是需要舞伴之間的分工合作的,因此,舞伴彼此之間在舞動的同時既抒發了自己的情感,也加強了彼此之間的溝通,于建設和諧社會是有益的。
(二)廣場舞是一種來自民間的文化遺產,它來源于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之中,同時它的即興特點也使其沒有太多固定的要求,即十個人可以,來五十個人也行,它的這一特點也使廣場舞群體日益壯大,所以說來自民間并能娛樂大眾的舞蹈雖然在歷史的變遷中歷經磨難,但其經過歲月的洗禮,它從來沒有停止過前進的腳步。因此,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伴隨著華夏文明的累積,民間舞蹈也在闊步向前。
(三)廣場舞能夠鍛煉身體、娛樂身心,隨著人類進入互聯時代,整個社會的自動化水平日益提高,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多的依靠各種機器及互聯網;近年來,城市的發展水平越來越高,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但隨之而來的卻是人們日益加大的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也就使得人們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醫院里也經常出現原來只有在春運中才能看到的人滿為患的場景,國家和人們終于認識到以健康的代價來換其它東西是得不償失的,因此國家提出了全民健身的理念。而長期堅持跳廣場舞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能夠放松心情,所以深受廣大市民的喜愛,將其稱之為城市之舞。
三、廣場舞蹈的發展趨勢
(一)多方融合
人們在不同時期的審美觀是不同的,像上世紀八十年代受港臺影響,青年人都喜歡學跳霹靂舞,到九十年代,人們普遍愛上了交誼舞;到了本世紀初,人們尤其是青年人又開始推崇街舞等等。那么廣場舞作為極具中國特色的歷史文化傳承的產物,它也可以說是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而出現的一種產品,它也是不斷發展,不斷與時俱進的,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原來西方國家獨有的一些舞蹈,如印度舞、肚皮舞等也都傳入我國,并將其中的一些元素融入到廣場舞當中,在廣場舞中率先實現了全球一體化。同時傳統戲曲、武術以及中國傳統的雜技等不甘落后,融入到了廣場舞當中,可以說實現了強強聯合,廣場舞已經成為當下中國舞蹈界的巨無霸。
(二)編排建議
不可否認,廣場舞內容很豐富,形式也很多樣。但筆者提議,無論何時創作編排廣場舞也不能嘩眾取寵,而忽視其內在特點,背離人民大眾的生產生活,要緊跟時代潮流和社會發展趨勢。而且,廣場舞的參加者的廣泛性,也決定了其與室內的舞臺表演是完全不同的,包含有太多的不確定。同時,社會在不斷發展,時代在進步,當下需要什么?時代在呼喚什么?因此廣場舞中配樂的作用不容忽視,因為音樂不僅能促進民間舞的傳承,也能體現出濃郁的地方及民族特色,對當前廣為傳唱的音樂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廣作用。
(三)服飾建議
廣場舞所體現出來的是一種人們追求自由運動的樂趣,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參加或不參加的自由,所以一般對服裝也沒有什么硬性規定,但是,現在很多地方尤其是一些少數民族聚集地區都開始統一為民族服裝,相信這必將引領廣場舞界的潮流,因為濃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再配上艷麗的民族服飾對推廣中華文化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在筆者最近的調研中發現一個可喜的現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認識到鍛煉身體的重要性,亦已扔掉手機和IPAD,加入到了廣場舞大軍。
四、結語
可見,當下所需要的廣場舞要兼具現代舞的外形和意識,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與潮流,當然這也是所有的舞蹈界從業者應該追求的目標和方向,編導們也應該融合多方舞蹈元素,盡可能滿足更多人民大眾的審美需求,創作出更多符合大眾審美品味的廣場舞作品。同時伴隨著廣場舞參與者的日益廣泛,廣場舞的關注度也逐漸提升,筆者認為廣場舞如今已經成為市民日常文化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份,有理由相信,它在不斷進步發展的同時,也會為人們的健康生活發揮出積極的、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牟頂紅.廣場健身舞研究現狀綜述與趨勢展望[J].科技風,2010,(24).
[2]彭文革.廣場舞蹈的現狀、特征、價值與推廣對策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2,(02).
[3]楊梅.我國當代審美文化的特點及其發展趨勢[J].設計藝術(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3,(06).
(作者單位:云南省南澗縣民族文化工作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