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程林+陳濤
【摘要】目前,在經濟發展和進出口貿易增長的推動下,航空貨運市場運作良好,規模增加較快,同時競爭也越發激烈。航空貨運市場的高利潤與國家的扶持政策,使得很多企業都想進入行業內分一杯羹,比如高鐵貨運的產生和發展,高鐵貨運給航空貨運市場帶來的沖擊和挑戰不容小覷。短期內,高鐵貨運對航空貨運的沖擊并不明顯,然而高鐵目前日趨完善的網絡、豐富的運力資源和相對不高的運價,都將構成對航空貨運的威脅。航空貨運必須安不忘危,尋求新的發展思路來減少高鐵貨運所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航空貨運;高鐵貨運;競爭與發展;合作共贏
一、我國航空貨運發展環境分析
首先是國家政策的扶持,民航總局對加速中國航空貨運發展的相關政策表明,要放寬國內航空貨運市場的準入政策,進一步完善國內航空貨運市場價格體系,提高航空貨運運輸速度,提升航空貨運服務功能,建立航空貨運市場監管機制。這些政策都將保障航空貨運市場良好運行、快速發展。
其次是經濟的發展使得貨運市場的需求增加,在已經過去的十年間,我國GDP增長率增長迅速且穩定。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也使得航空貨運擁有堅實的基礎。近兩年,國際航線貨運年均增幅22%,2013年至2016年三年間,國際航線貨運吞吐量平均增長率達25.2%,貨運吞吐量增長了近80%。
再來是進出口貿易的發展推進了航空貨運市場發展,近年來,我國進出口貿易增長率保持在17%左右,進出口貿易為快速增長的航空貨運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
最后是航空貨運的高利潤促使進駐企業越來越多,航空貨運利潤率較其他運輸方式高,可達20%左右,國際航線貨運,比國內航線貨運利潤高更多,大約高50%左右。航空貨運自身的優勢如速度快、運輸貨物如貴重商品、珠寶、生鮮產品和交付日期近的急運產品等,附加值高。航空貨運自身的優勢決定了它就是高利潤的。這就促使很多企業紛紛涉足航空貨運市場,想來分一杯羹。
二、高鐵貨運的發展現狀
我國的高鐵發展一直良好,高鐵網絡也日趨完善。我國已啟動貨運動車組項目,研發制造可在客運專線上開行的貨運動車,以此更好地抓住高鐵貨運的發展優勢。
我國高鐵的速度在200到300公里每小時,每天的運行時間是早上六點到晚上十點,每列高鐵每天的運行時間在8小時左右,這樣一天可以運行1600到2400公里。同時對比公路、高鐵和航空這三種方式的時效性,高鐵與航空相差無幾,公路所需時間較長,因此高鐵的時間和速度優勢明顯;再從價格來看,高鐵運量較大,規模效應相對航空和公路較好,因此成本相對較低;從穩定性看,高鐵定時定點發車,基本不會收到其他客觀因素影響,穩定性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高鐵貨運完全可以與航空媲美,且具有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
但是,高鐵貨運還處于起步階段,且建設運營成本高,運輸網尚未建設完成。高鐵不僅在車輛設計還是線路設計上,都是以旅客運輸為標準的,對運行列車的重量要求有嚴格的限制,因此高鐵在一定程度上只適合輕小、高價值貨物的運輸。且高鐵站也都是為旅客設計,沒有專用的貨運設備且改造難度大。高鐵貨運還會給旅客帶去較大影響,所以想要發展好高鐵貨運還需要克服很多困難。
三、高鐵貨運對航空貨運的沖擊
首先,高鐵貨運成本相對航空貨運低25%左右。在高鐵的龐大網絡資源合理整合之后,成本還將降低。其次在運輸速度方面,特別是在中短途運輸方面,高速鐵路較航空擁有諸多明顯優勢。雖然在理論速度上,鐵路貨運不如航空貨運,但高鐵貨運受自然環境影響小,整體運輸、準點率較穩定,能保證貨物到達的及時性。而航空貨運則容易受天氣影響大,很多時候速度優勢并不明顯。且航空貨運受運輸范圍覆蓋面不足的限制,一般只有在一些省會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才會建有機場,很多地區都難以涉及,只有路程超過1000公里,航空貨運才能顯露其優勢。
我國高鐵的建設重點為“四縱四橫”,主要集聚在長三角核心區域,并向泛長三角地區延伸,將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連接起來。而長三角、珠三角是中國的經濟發展腹地,高鐵網絡的構建一定會對貨源經濟腹地進行爭奪和分割。
公路和高鐵運輸網絡的日益發達和完善,將實現鐵路干線運輸與公路兩端集疏運功能的結合,可使高鐵實現一體化“門到門”服務。與此同時,高鐵班次多、運價低和運速快的特點,將會帶來1000公里內的中短途貨源分流,給航空貨運市場帶來沖擊。
目前,航空運力投入不斷增長,使得供給大于需求。例如2014年上海航空貨運市場國內運輸價格較同期走低10%左右。而高鐵以一種積極的態勢進入市場競爭,較低成本的高鐵貨運對航空貨運是一大沖擊,為穩定貨源,航空貨運運價必然會再度走低。
四、航空貨運面對沖擊的發展思路
高鐵貨運市場巨大,在解決高附加值貨物、時效貨物運輸慢且難的問題上具有很大優勢,且高鐵貨運速度快、效率高且不易受極端天氣等外在條件的影響,成本比航空貨運低,一旦高鐵貨運規模化發展,對于航空貨運的沖擊是非常嚴重的,面對高鐵貨運所帶來的沖擊和挑戰,航空貨運必須尋求新的發展思路,保持自己的優勢和競爭力。
高鐵貨運帶來的沖擊已經很明顯了,各大航空公司也都在積極尋求出路。比如東方航空,在意識到高鐵沖擊的嚴重性的時候,主動調整單向性比較強的路線,降低成本;加大投入,購入旅游公司,增強在同行業內的競爭力;同時積極試水低成本航空,目前低成本航空公司在全球航空貨運市場份額中占比超過25%,但在中國不足5%,所以我國的低成本航空發展潛力巨大。
在一些細分市場上,航空貨運的優勢依然存在,并且短期內無法被取代。所以航空貨運可以在縱向上拓展優勢產業鏈的深度,橫向上拓展服務寬度。航空貨運的企業大多為國企,資源相對豐富,應當以平等共享的互聯網思維構建平臺,與其他行業合作,互利共贏。
品牌效益對于任何一家企業都是很重要的,航空貨運的發展依托于幾家主要航空公司,若是能通過新媒體讓客戶實時了解其運輸政策,讓客戶也可以實時發布運輸需求,這樣一來二去,就可以不斷累積良好摳鼻,也可以借此穩定貨源。
根據國內學者研究顯示:“運距小于750公里時,高鐵占據明顯優勢;運距大于1050公里時,航空占有明顯優勢”。因此在中短途的航空貨運市場受到強烈沖擊的情況下,航空貨運需要在最大程度上發揮1000公里以上長途航線的優勢,挖掘長途貨運需求,增加收益。長途貨運需求主要分為兩部分:國內長航線和國際貨運需求。國內貨運會向公路和鐵路分流,但在國際間貨運上,航空貨運具有絕對的優勢。因此航空貨運應大力拓展國際貨源,緊緊把握住對于高附加值的,可承擔較高成本的貨物的運輸,比如生鮮、寵物類。用30%的貨運量取得70%的貨運收入,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
在面臨高鐵貨運強烈沖擊的情況下,可以發展“空鐵聯運”,將兩種運輸方式銜接起來,為客戶提供更加方便的一體化服務,充分發揮兩種運輸方式在長途、中短途和國內、國際運輸上各自的優勢,在客源、區域、線路以及速度上形成互補,連接空中與地面的交通網,形成立體交通網絡。高鐵可作為航空的支線,將航線延伸,航空公司可將中短途航線交給高鐵,二者相輔相成,以此來達到共贏的局面。
航空貨運所面對的競爭與挑戰很大,想要繼續保持優勢、更好地發展,就必須轉變傳統模式,尋求新的發展思路,在多個方面進行突破。運輸行業內這兩大運輸方式之間的競爭,受益者不僅僅是消費者,競爭也會使雙方都得到進步,更好的滿足市場的需要,更好的發展,互利共贏。
參考文獻:
[1]崔清華.鞏固優勢轉變模式傳統航空貨運仍大有可為[N].中國民航報,2016(11)
[2]孫國芳.航空貨運渠道模式分析與研究[J].物流商論,2016(11)
[3]張海東.我國航空貨運發展分析及政策建議研究[J].中國交通觀察,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