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兩化融合是國家工業行業信息化發展的新戰略。兩化融合是一個漸進過程,如何在全球激烈競爭的信息化新環境下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如何將“兩化融合”理論運用到中小型工業企業,我們將通過案例企業進行實例研究并實踐探索。
【關鍵詞】兩化融合;推進;理論;探索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Enterprise——A case study of a machinery company in Dongyang
◆Xie Ruibing
(Zhejiang Guangsha College of Appli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Zhejiang Jinhua 322100)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s a new strate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industry information.The integration is a gradual process.How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in the new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of global competition,and how to apply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theories to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industrial enterpris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We will carry on a serie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Key words】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advance;theory;explore
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是新的歷史時期黨和國家對工業行業信息化發展的新要求,兩化融合是國家工業行業信息化發展的新戰略。從十六大“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戰略思想,到十七大“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明確要求,再到十八大“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四化同步”首要位置,兩化融合政策的發展歷程充分顯示了信息化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積極作用。融合發展是工業化的生命力所在,它將是我們在今后一個歷史時期里,實現經濟發展方式快速轉變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一個基本特征。兩化融合是一個漸進過程,如何在全球激烈競爭的信息化新環境下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如何將“兩化融合”理論運用到中小型工業企業并幫助其真正實現兩化融合,是我們應該解決的問題。
1國內外研究現狀
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在1970年前后開始實施工業企業信息化戰略以來,對工業信息化普遍給予高度重視,為推進本國工業企業信息化的發展,開展了大量的對策研究和應用。工業信息化的發展在發達國家己經發展成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改造制造業、改造企業的一項重大戰略,也是發達國家贏得競爭優勢的重大策略。發達國家工業企業兩化融合的影響因素研究文獻始見于1994年,Swanson首先研究了工業企業兩化融合的各種驅動因素。發達國家注重研究融合的綜合協調及經濟效應,側重信息技術與工業產業融合對企業的影響及企業應采取的戰略選擇,提出工業企業在不同階段應采取不同的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諾蘭模型”讓美孚、雪佛蘭等企業制定了信息化的發展戰略。國外對兩化融合評價研究主要體現在的績效評價和成熟度研究上。
我國對于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的研究和應用明顯晚于發達國家,直到2008年我國工業與信息化部的成立,兩化融合的研究才開始邁入高峰期。國內關于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化融合內涵的理論探索,兩化融合的模式和途徑的分析以及影響因素特別是機制體制等方面的研究。對于兩化融合的內涵研究各有說法,國內學者沒有統一定論,安筱鵬(2008)、金江軍(2008)、王金杰(2009)等專家都提出各自的觀點。我國學者對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模式進行了大量的探討。國內對兩化融合的影響因素研究主要在動力要素、機制體制和戰略策略方面。
2中小型工業企業兩化融合理論研究
2.1中小型工業企業兩化融合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兩化融合在我國主要大型工業企業中多數已經進入到深度應用階段,龍頭型企業的信息化已遠超國內基本水平,并且逐漸達到國際領先水準。但由于中小型工業企業受多品種、小批量和復雜產品結構的離散制造特征、市場競爭不規范、管理基礎薄弱和比較粗放、資金短缺等因素的影響,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兩化融合水平普遍較低,總體仍處于從單項覆蓋到集成提升的過渡階段。了解和分析中小型工業企業兩化融合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主要通過以下四個方向:①認識度和重視程度;②財務資金和基層設施;③專業人才和技術力量;④政府引導和政策導向。
2.2中小型工業企業兩化融合的基本內容
工業企業兩化融合現代信息技術與企業研發、制造、管理、營銷等技術相結合的漸進式動態過程,是一個螺旋式遞進式的全方位多層次的動態模式。兩化融合涵蓋工業企業包括產品研發、生產制造、物流運輸、組織管理和商務活動全過程。在中小型工業企業中,主要以技術、業務、產品融合為主要內容,來引導產業融合、新興產業衍生等產業層面的新變化出現,通過生產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商務物流信息化來促進企業的變型和發展,建成現代產業體系。中小型企業兩化融合的基本內容如圖1所示。
圖1中小型企業兩化融合的基本內容
2.3中小型工業企業兩化融合要素驅動模型
兩化融合是一個工業產品、工業業務與信息產品、信息技術相互融合的系統工程,并不僅僅是將工業的各個部門信息化就可以了,也不能認為是各行業之間簡單的相加。兩化融合的最終目地是要實現產業融合、新產業衍生,并由此引起了社會價值模式、經濟運行方式、經濟增長方式等發生變化。由此可見,中小型工業企業兩化融合的過程必然受到包括企業主體水平、技術能力、市場需求、政府政策支持、服務支撐等內部或外部因素的影響。同時,評價機制是檢驗企業兩化融合水平的有效途徑,只有在影響因素和評價機制的共同驅動下,中小型工業企業才能在兩化融合的推動下真正實現現代產業體系。中小型工業企業兩化融合要素驅動模型如圖2所示。
圖2中小型工業企業兩化融合要素驅動模型圖
3案例企業兩化融合實踐探索
案例企業是地處浙江省東陽市橫店鎮的一家制造業企業,是一家典型的地方中小型工業企業,其兩化融合的進程還處于起始摸索階段。針對案例企業的兩化融合實踐,主要解決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針對工業制造企業的特點,通過辦公自動化、財務業務一體化、內控風險管控等管理信息系統以及商業智能平臺為主要建設對象,提高辦公效率、實現企業有效監控;通過產品研發、供應商管理、產品制造、產品銷售、物流及售后等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統為主要建設對象,以提高產品設計效率、縮短產品生產周期、提高產品售后服務質量和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案例企業兩化融合過程將分四個階段實施:一是方案設計和基礎設施建設階段;二是兩化融合分步實施階段;三是兩化融合集成階段;四是兩化融合的創新優化階段。案例企業計劃整個過程投資1062萬,前期啟動資金200萬。具體實施內容如下。
3.1企業基礎實施信息化建設
主要指計算機網絡資源信息化建設,包括計算機設備、網絡通信、安全保障、門戶網站等等,在整個公司布置有效、安全、可控的網絡結構,為信息化建設項目提供支持。
3.2產品研發和制造信息化建設
AUTO CAD、CAE的全面應用以及ProCAST鑄造模擬技術的引進,實現產品研發和制造的信息化。
3.3企業管理應用系統信息化建設
包括財務管理、生產管理、質量管理、人事管理、倉儲管理、物流管理、辦公自動化、售后服務等。
3.4商務信息化建設
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和應用,以尋求更廣泛的客戶資源和銷售渠道。
案例企業兩化融合模型如圖3所示。
案例企業在進行兩化融合后,經營管理等都有了大的改變,主要表現在:(1)信息高度共享,企業管理效率明顯提高。企業建立信息化以后,信息的高度共享能夠最大化地減少信息的傳遞時間,提高信息的實時性。從而對企業管理中的各種變化迅速做出正確的應對。(2)加強企業的分析,使企業計劃更加合理。科學的計劃必須建立在對龐大的數據分析之上,而在手工狀態下這個工作圖3案例企業兩化融合模型圖
量實在太大,采用計算后大大的簡化了核算工作,并使分析的數據更加準確,并為以后的制定企業計劃提供數據支持。(3)業務流程進一步規范。由于采用了信息系統輔助管理,不僅減少了管理中的一些不必要的流程,使業務流程更加簡潔、有效,而且使業務流程更加規范。(4)信息準確,責任明晰,加強內部管理。(5)加強材料消耗和庫存管理的控制。
4小結
由于受多品種、小批量和復雜產品結構的離散制造特征、市場競爭不規范、管理基礎薄弱和比較粗放等因素的影響,中小型工業企業的兩化融合水平普遍較低,總體仍處于從單項覆蓋到集成提升的過渡階段,信息化應用深度與廣度不夠、生產過程自動化水平較低、不同規模企業間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企業信息化缺乏統一規范標準等問題比較明顯。案例企業是一家典型的地方中小型工業企業,其兩化融合的進程還處于起始摸索階段。通過對案例企業進行兩化融合實踐探索,不僅要協助案例企業推進兩化融合,還要為兩化融合的研究提供實證。如何更好地推進兩化融合,對中小型工業企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至關重要。目前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理論研究已經比較成熟,特別是在兩化融合的概念、機制與對策、發展戰略、融合模式、途徑等問題都有了比較成熟的觀點。但在兩化融合的過程中,融合的關鍵在“融”,即要實現“信息化與工業化”的1+1>2的化學反應,而不是單純結合的物理變化。兩化融合的要素是促使其融合發生質變的關鍵。中小型工業企業要能有效的進行兩化融合,就必須要依據已有的理論體系,結合企業所在的社會環境、政策環境、行業環境等,建立一個科學的兩化融合要素驅動模型。
參考文獻:
[1]吳勝武,沈斌.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2]金江軍,劉古權,楊漢東.信息化與區域經濟發展——推進地方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M].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
[3]華榮.企業信息化過程中內部控制問題研究[J].中國勘察設計,2010(07):95101
[4]李丹祥.企業信息化建設探析[J].改革與開放,2009(08):6364
[5]胡磊.我國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探索與思考[J].企業經濟,2011(11):5355
[6]付睿臣,畢克新,李唯濱.企業信息化研究綜述[J].科學管理研究,2009(12):7275
基金項目:
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院級課題(16RW013)課題成果。
作者簡介:
謝銳兵(19-),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講師,工程碩士,程序設計師,網絡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