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姍姍
摘要:本文以馬爾庫塞在《單向度的人》一書中提出的“虛假需求”理論為切入點,探尋在技術理性下單向度社會和單向度人的生成路徑,反思當下科技蓬勃發展中尤其是自媒體的興起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弘揚生態科技理念,為人類尋找詩意棲居之邦。
關鍵詞:虛假需求;單向度生成;技術理性;網絡異托邦
赫伯特·馬爾庫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德裔美籍美學家、哲學家以及社會理論家,法蘭克福學派左翼主要代表。《單向度的人》一書是他最負盛名的作品,核心就是批判發達資本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關注在技術理性統治下人的異化境遇。
一、單向度社會中的虛假需求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批判的指出,在工業化的大機器生產中,勞動者的“產品越是完美,他自己越是畸形;……勞動越是機智,勞動者越是愚鈍”。在《單向度的人》一書中,馬爾庫塞在馬克思主義“異化”理論基礎上進一步批判技術理性對人類生存的異化。單向度是指一種順從性向度。《理想國》中的洞穴中人便是典型的單向度人。
馬爾庫塞眼中的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不同于以往采用恐怖暴力手段的極權主義社會,它是一個新型的極權主義社會。這個新型的極權主義社會當然也不同于中國古代封建極權主義社會。然而,現代的 “發達工業社會確乎是一個各種對抗力量共存的系統。但是在一種更高的一致性中……這些力量相互抵消”。馬爾庫塞認為發達工業社會的技術導致了單向度的社會,繼而孕育出了單向度的人。而技術中立性的失效,讓我們清楚的意識到技術只是外因,技術社會中不斷膨脹的虛假需求才是單向度形成的內因。我們不禁要問:何為虛假需求,虛假需求是怎么產生的。
隨著技術不斷的進步,生產力大幅度提高,帶來了生產過剩的問題。擴大消費便成為新動力。現代發達資本主義工業社會為了解決生產過剩,通過政治、經濟、文化等手段,強行干預人的消費需求,不斷將原本的非必須消費需求轉化為基本消費需求,此外還在繼續制造著奢侈消費需求。虛假需求是同真實需求相對而存在的概念。虛假需求是資本家為了不致使自己的利益受損,通過各種手段強加在人身上的各種外來需求,過剩需求。正如生態學馬克主義者擔心的那樣,資本主義過度生產和過度消費的問題加劇了人的異化,同時也帶來了生態危機。雖然人們在大量的物質消費中感到幸福滿足。但是馬爾庫塞提醒我們,必須清楚地意識到:這種表面的繁榮是虛假需求帶來的虛假幸福,并非真實意義上的人的自由的幸福。這種虛假的“幸福意識,即相信現實的就是合理地并且相信這個制度終會不負所望的信念,反映了一種新興的順從主義……”。當這種虛假的需求一旦得到滿足,人們便停滯于物欲之鄉,如溫水中的青蛙逐漸失去了對現實的反思。以上便是單向度的人在技術社會的生成路徑。
二、自媒體鏡像中的異托邦
網絡世界,為人類架構了一個與現實生活平行而又交錯的異托邦。媒體鏡像分擔著現實生活的重量,又漂浮著虛擬時空中五光十色地泡沫。考察當下媒體環境,自媒體在諸多媒介中顯示出自身獨特魅力。無門檻、開放性的準入規則給予人們極大的自由,創造出豐富多彩的草根文化、民間文化。同時通過網絡快速的傳播,實現跨時空的人人交互。自媒體的蓬勃發展,極大地提高了人類的感知能力。我們似乎看到了單向度的人在網絡時代的消解征兆。但在為人類帶來言論表達自由的同時,自媒體也在承受著不能承受之輕。自媒體的發展,并沒有克服傳統媒介的弊病,在繁榮的表象下危機四伏:“揮之不去的沉默螺旋”和“隨心所欲的表達使傳播系統的熵值加大”。單向度的歷史是否不可逆,單向度的人是否不可消解,我們對此并不悲觀。我們贊同哈貝馬斯的技術觀念,所有的科學技術都有價值,關鍵在于我們如何使用價值,如何將科學的價值同人性和諧的結合在一起。
有學者指出,在理性的技術維度之外,還存在著其它向度,如規則性向度,這些向度形成了制約“理性的技術性向度”的重要力量。有了這些向度的存在,使得現代性具有自我反思和療治的功能。我們始終懷抱著這樣一種愿景:在和諧的人文理性和生態的科技理性燭照下,人們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之上。
參考文獻:
[1]馬克思: 《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6.
[2]赫伯特·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47-56.
[3]王珂旭,夏波.單向度的人在自媒體環境下的延續與突破[J].電影評介,2010(13),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