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繼射手網、人人影視相繼關閉后,字幕組侵權問題被提到一個新的高度。不少字幕組紛紛轉站地下,或者與一些知名網站進行合作。字幕組產生的原因、是否就此消失以及如何生存,他們能否在法律上找到依據,本文就這個問題進行基本的分析。
【關鍵詞】字幕組;侵權;著作權
一、字幕組概述
字幕是指以文字形式顯示電視、電影、舞臺作品里面的對話等非影像內容,也泛指影視作品后期加工的文字。字幕組,即是指將外國影視的對白從韓語、日語、美語、法語等翻譯成中文字幕的民間組織。
字幕組最早出現在美國。它起源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動漫在美國的流行。在當時,美國在動漫愛好者無法通過正當渠道獲得有英語字幕的日本動漫
因此,一些懂得日語的人開始進行私下翻譯,并上傳到網絡,以供其他不懂日語的動漫愛好者下載。中國字幕組的誕生與其很相似,在當前,美劇、韓劇、法劇、泰劇等在中國擁有一批忠實的粉絲,但是由于外國影視劇的引進與需求存在很大的懸殊,有些人甚至不惜越獄來獲得資源,然而獲得資源后還要面對外語這樣的障礙,這樣就出現了字幕組。再加上網絡的發展,使得他們翻譯的字幕傳播速度很快,這樣就使得字幕組得到發展。
二、字幕組興起的原因及分析
(一)市場的需求
目前,我國社會及其強調個人的外語能力。對于外語的重要性,我們耳提面命,被老師、家長、社會反復要求。我們自身也會有這種提高自己的意識,但是我們并沒有那種生活環境,于是,我們便渴求在外國影視劇中能夠找到那種感覺,能夠培養自己的意識,希望能夠與時進步,不被這個時代淘汰。這種全球化趨勢是字幕組生存的很大前提。
(二)網絡技術的推動
嚴格的引進制度使得我國目前市場上外國作品數量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通過網絡技術及時引入國外影視作品很大的現實可能性。通過網絡技術,及時更新影視作品,并翻譯成字幕,免費提供給觀眾,滿足了觀眾的需要,這是字幕組得意發展的主要原因。同時,網絡的便捷性使得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愛好來選擇,這就擴大的觀眾的選擇范圍,為觀眾提供很大的自由度。
(三)國外影視作品本身特性
整體而言,國內影視作品無法滿足觀眾的需求,觀眾厭倦了國內影視作品情節上的重復,內容上的雷人,“瑪麗蘇”、“褲襠藏雷”、“手撕鬼子”“手槍打飛機”等等,這些作品很容易讓人出戲,一個悲劇情節往往會變成喜劇,甚至無厘頭的荒誕劇。與此相比,國外作品題材多樣,來源于真實生活,觀眾很有代入感,觀眾愿意看。因此,國外作品本身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三、字幕組侵權的法律定性
(一)是否具有獨創性。
獨創性既要求獨立性又要求創造性。在我們觀看的一些外國影視作品時,常常會發現,中文字幕并不是對英文字慕的簡單的直譯堆砌,常常會發現當下最流行的詞語,但是放在原文中一點都不會覺得突兀,反倒覺得很是相得益彰。這就表明,這些字幕是具有獨創性的。
(二)是否具有可復制性
字幕組的作品通常是srt、sub、ssa等格式,這些格式的內容是可以被無限復制的。因此,字幕作品具有可復制性。
(三)是否是智力成果
字幕文件的制作,其關鍵在于時間軸的制作和外文字幕的翻譯。時間軸的制作需要字幕組成員大量的時間反復地觀看視頻文件,以確定精確的字幕出現時間,這其中凝結了制作人員的腦力勞動,因此,時間軸文件可以被認定為是智力成果。而外文字幕的翻譯是翻譯人員腦力勞動的成果,當無疑義。翻譯人員利用翻譯軟件翻譯的作品除外。
綜上所述,字幕組制作的字幕具有獨創性和可復制性,屬于智力成果,應當認定為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
按照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構成侵犯著作權應具備主觀上“未經許可”及客觀上“造成損害”這兩方面的原因。字幕組進行翻譯顯然并未得到著作權人的許可并支付一定的報酬,同時,字幕組的無償翻譯行為導致著作權人的潛在市場已經被侵占,實際上已經造成對著作權人的損害。故而,字幕組對國外影視作品構成侵權的結論毋庸置疑。
我國《著作權法》同時規定了例外原則,即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原則。合理使用僅僅是為了個人使用、研究和欣賞,顯然,字幕組制作的字幕不符合這一原則。那么,是否可以適用法定許可原則呢?我國《著作權法》對于法定許可有以下幾種情況:教科書的法定許可、報刊轉載法定許可、制作錄音制品的法定許可、播放已發表作品的法定許可。顯然,字幕組翻譯字幕并不符合其中任何一種情況,因此,字幕組成員們也無法用該例外原則進行抗辯。
四、總結
字幕組制作字幕的行為,毋庸置疑,是對著作權人的侵權。傳統觀點認為法律無法為其開脫,但本人認為,法律規定中的例外原則,對出于公共利益的目的這一規定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做出擴大解釋。字幕組成員進行字幕翻譯大多是無償的,而且是提供給大多數不懂外語的人來下載、觀看,以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劇情。這種情形可以認定為為了公共利益而使用,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放縱對著作權的侵犯。值得注意的是,字幕組的這些翻譯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對原著起到了很大的宣傳作用,使得一些影視劇往往未播先紅,擁有一批忠實的粉絲,這些從客觀上給原著帶來了利益。
另外,網絡的發展使得打擊這種侵權情形變得很弱勢,但并不能從根源上杜絕此種現象。即使一時通過政府和國家的打擊強度很大,一些人員暫時消失或者轉戰地下,但是很快就會有人繼續類似的行為。
著作權保護制度不應絕對偏向保護著作權人利益,而應當在著作權人和使用、傳播者之間尋找一個利益平衡機制。當然,這樣的平衡點不是一夕之間就能找到的。同時也應當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比如,盜版商的利用等,這些都是需要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彤,陳一.跨文化傳播下的字幕組:在看似侵權與違法的背后[J].傳媒觀察,2014,(04):14-16
[2]王冰.影視字幕組法律問題探析[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2,(06):36-37
[3]劉曉靜.盜獵的游戲:國內影視字幕組文化研究[D].西北大學,2011
作者簡介:
陳莉娜(1993-),女,河南人,上海大學法學院2014級法律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