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雨蒙
目前,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逐漸深入融合,在我國各個領域的應用不斷拓展。“十二五”期間,我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年均增長超過35%,良好的發展前景使得電子商務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成為了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但是電子商務在推動我國經濟貿易迅速發展的同時,卻也給我國的稅收征管工作帶來了諸多問題,其中稅收流失問題是我國稅務部門當前最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電子商務稅收流失的現狀
我國目前還沒有一套適合網絡貿易的稅法體系,電子商務市場規模迅速擴張,使傳統貿易稅源被瓜分,國家財政稅收流失的情形日趨嚴重。同時,我國目前是以流轉稅為主的稅收征管體系,而電子商務中商品流轉環節難以明確,因此電子商務中的稅收流失數額占我國稅收總額較大比重。但電子商務發展帶來就業率提升、經濟增長等一系列好處,在一定程度上使國家領導層對電子商務征稅的決心有所動搖。但是無論是從稅法原則還是從電子商務的長遠發展來看,對電子商務征稅都是必然趨勢。
二、電子商務稅收流失的原因
(一)納稅主體、納稅地點難以確認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網店通過電子商務平臺提供服務,沒有實體店,未進行工商注冊和稅務登記,也不進行納稅申報;網絡貿易過程中買賣雙方的貿易過程虛擬化,交易商品無法實地監管,貨幣資金以無形的方式流通,隱匿性較強。此外,網絡貿易中一般涉及買方所在地、賣方所在地、互聯網服務器所在地等,它們一般都處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國家,具體以哪一地點作為納稅地點無法準確確定。電子商務的以上特點造成無法準確確定交易的主體、地點、產品和服務,也就難以確定納稅人和納稅地點。
(二)稅收稽查難以進行
在傳統交易中,產品經歷生產、批發、零售和進出口等環節從生產者處到達消費者手中,各環節間界限明晰,稅收稽查有明確的監管路徑。然而在電子商務中,產品可以不通過代理人、批發商等中間環節,直接交付給消費者,整個商品的交易過程除了物流環節都在網上完成,這使企業之間的利潤轉移變得更加容易和隱蔽;合同、發票等傳統意義上的稅收征管依據也變成電子形式,高超的計算機技術可以不著痕跡地修改、加密電子憑證,使稅收稽查如無源之水。
(三)稅法使用難以辨別
網絡貿易改變了商品的存在形態和流轉方式。原來以有形形式出現的書籍、報刊等,現在可以以電子形式在互聯網上傳播,其性質是銷售商品還是提供服務或特許權使用,區分界限模糊。這種交易應按銷售商品征收17%增值稅,還是按提供勞務征收3%增值稅,或按轉讓無形資產征收6%增值稅,現行稅法沒有具體規定。同時,此項所得繳納的所得稅,應視為生產經營所得,還是提供勞務或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其標準也很難界定。商家可以在多種稅率間進行選擇,就低避高。
(四)國際網絡貿易稅源難以把握
近年來,跨國電子商務迅速興起。由于電子商務交易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因此很難判斷跨國電子商務真實的交易場所、產品和服務的性質等,不易識別交易雙方,無法判斷是否為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稅收的征管權限不明晰,導致國際稅收混亂和流失。
三、對策建議
(一)規范電子商務稅收管轄權的歸屬
國內方面,稅收管轄體制應當由國家稅務機關實行統一的電子商務交易管轄:根據電子商務模式可將其劃分為直接網絡貿易和間接網絡貿易。間接網絡貿易僅借助電子交易平臺成交,生產、配送等環節與傳統貿易模式沒有本質區別,因此仍可采用傳統的經營地管轄原則;而在線網絡貿易脫離了傳統貿易模式,信息、資金、商品等一系列流轉活動都在網絡上完成,其經營地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和可移動性,可暫由銀行或第三方網絡交易平臺代扣代繳,并由國家稅務總局進行統一收繳。
至于國際網絡貿易稅收管轄權的歸屬,非我國單方面制定辦法可以解決的,需要加強國際間的稅收合作,建立起國際通用的網絡貿易稅收管理辦法。我國應積極參與國際網絡貿易稅收理論、原則與政策的協調工作,謀求合乎我國經濟地位的稅收政策。
(二)全面推行電子發票
我國可以全面推行電子發票,確立電子發票的法律地位。推行電子發票能對網上銷售的納稅主體進行有效監督,節約稅務機關的征稅成本,促進網絡稅收稽查工作的開展,對于減少稅收流失意義重大。稅務部門應該建立起監管電子發票開具、領取、傳遞全過程的網絡體系,成立專門的網絡部門對其進行管理監督管理。納稅人可以在線領購、開具、傳遞經稅務部門認證和授權的電子發票;消費者也可以把電子發票作為交易憑據,以此行使購買商品應該獲得的權利。
(三)完善網絡稅務登記制度
對于辦理了工商登記的單位或個人從事網絡銷售,應要求其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網絡銷售稅務登記,注明經營范圍、網址、賬號等相關資料,并要求經營者將網絡銷售稅務登記號在網店展示。對于沒有進行工商登記的個人賣家可由政府強制其進行工商登記,辦理網絡營業執照,注明經營主體及經營范圍。每個網絡貿易主體都擁有各自的電子稅務登記號,與IP地址進行匹配;稅務局根據網店的IP地址進行稅務監管,可以聯合工信部對網店的IP地址進行實時監控,避免網店隨意變更IP地址,加強稅收監管。
(四)建立健全電子商務稅收征管體系
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要使其健康、快速、有序地發展,必須讓其有法可依。因此,我國需要修改并完善現行稅法,補充電子商務方面的稅收條款,建立健全電子商務稅收征管體系。稅務機關可以現行稅制為基礎,針對電子商務交易中出現的稅收問題,進行稅法條款的修訂和完善。
此外,為了適應電子商務的長遠發展,完善稅務機關的稽查體系、建立電子稅務平臺顯得尤為迫切。電子稅務即實現網上辦公、網上征管、網上稽查、網上服務、網上專用發票認證等。稅務部門與銀行、海關等部門可以協作研發一種自動征稅軟件,這款軟件應該具有強大的自動追蹤、統計和存儲功能,實現稅收電子化。實現電子化稅收征管,離不開專門的網絡技術,這就要求稅收征管人員既要懂得電子商務知識、稅收業務知識,又熟悉網絡技術,而我國稅務部門缺乏這類人才。因此,國家必須加快復合型稅收人才培養,逐步構成由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稅收管理監督部門。
參考文獻:
[1]李新軍.淺談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稅收流失問題及其對策[J].財經界,2015,(21):341-341
[2]楊帆.我國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稅收流失問題分析及對策思考[J].當代經濟,2015,(6):4-5
[3]張陽.基于中國稅收制度分析電子商務稅收流失的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5,(4):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