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霞
(河北省國控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營改增”是我國稅制改革的核心,對我國經濟發展、企業財務管理有著重要的影響。企業要充分認識到這項改革對于財務管理的重要性,逐漸改變財務管理方法,積極應對變革。基于此,本文就針對“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進行分析,同時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進而幫助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能夠不斷適應國家稅收政策,提升企業財務管理能力。
營改增財務管理對策
1“營改增”概述
經國務院批準“營改增”的試點工作于 2011年10月正式啟動,上海成為首個試點地區,為避免“營改增”所引發的連鎖反應,國家在試點地區和試點行業進行循序漸進的改革推廣,最早進行“營改增”試點的行業是服務業和交通運輸業,2016年5月1日“營改增”改革徹底完成。
“營改增”稅收政策是稅改的一個理程碑。第一,有助于提升我國服務或產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降低企業壓力,激活企業創新能力。第二,可以最大限度地使企業稅負下降,因為“營改增”可避免重復征稅以及不能退稅、抵扣的問題,達成每道關都征稅,每層交易都能抵扣的目標。
據國家稅務總局總會計師王陸進同志通報2016年5-11月份營改增的減稅情況顯示,2016年5-11月份,四大試點行業累計實現增值稅應納稅額6409億元,與應繳納營業稅相比,減稅1105億元,稅負下降14.7%。其中,建筑業減稅65億元,稅負下降3.75%;房地產業減稅111億元,稅負下降7.9%;金融業減稅367億元,稅負下降14.72%;生活服務業減稅562億元,稅負下落29.85%。同時,這項稅改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營改增”對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
2.1對企業財務報表的影響
“營改增”會對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等財務報表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對于資產負債表而言,“營改增”后由于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抵扣,造成固定資產的入賬原值減少,帶動其引起累計折舊也隨之減少,從而引發財務數據的相應變化。
對于利潤表來說,由于“主營業務收入”是不含增值稅額的,增值稅反應在負債科目“應交稅費”上,從而會增加利潤表上的營業利潤。
對于現金流量表而言,“營改增”后會使企業的投資活動現金流量一定程度下降。
2.2對發票管理的影響
營改增后,發票類別也由地稅發票變為國稅發票,給發票管理也帶來了新的變化。由于增值稅與稅收的抵扣相關,如發票使用不當將會給企業帶來法律風險
2.3.對會計核算的影響
對于過去的營業稅來說,一般是在月末計提時,借記“營業稅金及附加”,貸記“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繳納稅款時,借記“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貸記“銀行存款”。增值稅業務的會計核算要復雜的多,財務人員一定要引起注意。
2.4對企業稅負水平的影響
不同的企業對本次稅改受到的影響不同,雖然國家總體上是減稅了,但針對企業個案來說則有不同,所以,企業的財務人員對新稅種的相關政策有待進一步熟知,要重視對財務人員的知識更新,必要時應進行專項培訓,使他們能盡快的熟悉“營改增”的有關規定,以保持企業的綜合稅負在一個合理的區間。
3對于“營改增”下企業財務管理的應對措施
3.1加強企業內部控制
“營改增”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了新的考驗,也對企業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應對這項稅制改革,企業要適當調整內控制度及作業流程,明確財務人員、業務人員、管理人員的權限和責任,降低財務管理風險。
3.2強化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
企業要確保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合法和規范。
3.2.1對于增值稅銷項發票檢查重點: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所必須的資料是否完備;發票領用登記是否完整;發票開具是否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及《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規定》的要求;發票開具與銷售信息是否配比;發票保管是否安全。對于發票檢查過程中發現的違規行為,應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整改,保證企業利益不受損失。對違規對外開具的發票,應及時追回并追究有關人員責任。對于觸犯國家法律的,移交國家司法機關處理。
3.2.2對于增值稅進項發票管理重點:企業財務部門稅務管理人應定期(每月)將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進項稅發票的抵扣聯裝訂成冊,進行妥善保管。根據取得的時間順序裝訂成冊,并按規定填寫封面內容,由辦稅人員和財務審核人員簽章。增值稅專用發票進項抵扣憑證的抵扣聯保管期限為三年。
3.3提升企業財務人員專業水平
新政策下,企業應加強對財務會計人員的專業培訓,轉變觀念,把握好抵扣政策,增強獲取發票意識, 并要加強財務會計人員增值稅賬務及稅收申報繳納方面的知識培訓。同時,對于財務管理人員要及時關注稅改動態,正確理解新的政策及政策解讀,并與當地稅務機關保持及時溝通,以確保理解無誤,運用政策合法合規,同時保證企業的稅負在一個合理的水平。
3.4強化全員意識
有人認為“營改增”屬于財稅問題,僅與企業的財務人員有關,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其實這項稅制改革關系到企業的整個業務鏈條,特別是在集團性企業中,如果公司的業務人員不懂得“營改增”對業務的影響,仍然一如既往的進行合同談判,比如金融企業在做理財業務時,針對保本業務就要征增值稅,對于非保本業務就不征收增值稅,如果不懂得這些,業務合同一經簽署不能再更改,則會在一定意義上影響企業的利潤。再比如,在采購合同中,如果不寫明是含稅還是不含稅價就可能給企業的成本計入造成不確定性。所以不管是企業的領導,財務管理人員,還是各業務部門人員都要對“營改增”的具體內容及影響引起高度重視,特別是財務人員更要關注后續的政策出臺,及時傳遞政策信息,使得“營改增”政策落實到企業的方方面面,因此,強化全員意識,讓每個人都理解好運用好這個政策是切實做好“營改增”工作的關鍵。
綜上所述,“營改增”新政的實施對于企業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企業要在充公研究新政策的前提下,消除重復征稅的潛在隱患,減輕企業的稅負;同時,企業要在財務管理及業務管理上做好協調工作。加強內部控制措施,及時調整業務流程,加強財務人員及相關人員的培訓,不斷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因此,如何積極開展納稅籌劃工作,在營改增這項改革中掌握更多主動權,是企業必須深入思考的一個重大問題,值得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更多學習和思考。
參考文獻:
[1]“營改增”對會計核算帶來的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15(07).
[2]論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商,2014.
[3]營改增的納稅管理及業務流程優化研究[D].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