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英
(西華師范大學商學院)
城鄉經濟體制改革打破了第二個大鍋飯,使企業逐步成為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因而加強經濟核算和經營管理的效用日益明顯,從而引起社會對會計人才市場需求狀況的新一輪思考。
人才市場會計人才需求
人事部中國人事科學研究主編的《中國人才報告——構建和諧社會歷史進程中的人才開發》(黃皮書)已出版發行,該報告指出: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才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無論從人才的總量、高級人才的儲備以及人才與經濟結構發展有效配置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中國人才發展呈現幾個主要特點“人才隊伍總量持續穩定增長;人才的素質逐步提高;人才向第三產業過度集中;人才地域分布人呈現東強西弱態勢,我國人才資源配置正處于歷史轉折過程中,這是我國內地人才發展的主要特點”。
而我國的會計人才市場需求也與此相類似,表現出以下特點:
1.數量嚴重短缺,無法適應經濟發展。據統計,本市會計人員占職工總人數的1%,其中具有中專以上學歷占22%,同時全市專業技術骨干具有中專以上學歷者占88%。同國外出現的水平差異也很大,如美國會計人員約占其職工總數的3.5%,日本人了松下電器公司中經濟核算人員占3%。
涉外會計人員的短缺更為嚴重,本市注冊會計師的數量還遠低于需求量。
會計人才短缺還表現為會計專任教師匱乏。據統計本市高校會計專任教師擔負著會計專業和其他財經管理類公開課程的教學,教師與學生之比為1:40,比教育部規定的1:6要低很多。
2.學歷構成偏低,專業素質差。據調查,本市會計人員大專以上約占9%,而國外這層人員一般要占50-70%。
會計人員不僅學歷構成低,而且從專業素質來看也比較差。全市從事會計工作人員中,直接畢業于會計及專業占15%,沒有經過正規培訓占65%,從工科或其他科類改行的占20%。從別的學科轉行過來高會計,禍從實踐中自學成才并不都是壞事,但問題在于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沒有經過專業培訓,他們的專業知識不適應限制工作的要求。
3.會計人才年齡結構老化,在26歲-35歲之間存在著斷裂層。會計人才老化現象,突出表現為大專以上學歷人員的結構老化,本市有大專以上學歷的會計人員中51歲以上占55%,而全市這一類干部占35%,會計人才的急劇老化現象將比其他各類人才早5年左右出現。
4.會計人才知識陳舊,不能滿足經濟市場發展需求。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需要大量的既有會計知識和經濟知識,又有一定工程技術知識和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同時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有要求會計人員懂得系統工程、價值工程、信息論、英語等現代管理理論。但由于目前會計人員缺乏這些知識也不熟悉外語,因而是會計主管不能進行可行性研究,不能參加對外談判,不能為領導不能提供有價值的經濟分析研究報告,會計工作水平基本處于核算階段,這對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是極為不利的,必須盡快改變現狀。
以上從宏觀角度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目前我國主要缺乏的是中高端人才。然而從微觀角度來看,我們也可以發現一些需求規律。
高校畢業生進入社會過后主要有4個就業方向:
內資企業:這一塊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是最大的,也是目前高校畢業生的最大就業方向。很多中小國內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對于會計崗位他們需要的只是賬房先生,而不是具有財務管理和分析能力的專業人才,而且此類公司大都財務管理和控制體系相當簡陋。
外企:大部分外資企業的同等崗位待遇都遠在內資企業之上。更重要的是,外資企業的財務管理體系和方法都相對成熟,對新員工一般都會進行一段時間的專業培訓。工作效率高的一個原因是分工細致,而分工的細致使所負責崗位上只能學到某一方面的知識,盡管這種技能非常專業,但是對整個職業發展過程不利,因為難以獲得全面的財務控制、分析等經驗。后續培訓機會多是外企極具誘惑力的另一個原因,后續培訓機會多是外企極具誘惑力的另一個原因,財務管理也是一個經驗與知識越多越值錢的職業,而企業提供的培訓機會不同于在學校聽老師講課,它更貼近實際工作牧業更實用。
事務所:所有的事務所工作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累!區別在于很多小事務所待遇低,加班不給加班費雜事多…外資事務所例如普華永道則待遇要好得多,但是從某些方面來說,他們的工作任務更重,加班更是家常便飯。但是在小所,因為人手的問題對于一個審計項目,必須從頭跟到尾,包括與被審計單位溝通等,能充分鍛煉能力。大所則是對團隊合作以及國際會計準則、專業性、意志等方面能給與地獄般的磨練。
理財咨詢:在銀行等金融機構個人理財咨詢職位的招聘需求正在放大,而且由于社會投資渠道的爭奪和保障制度的改革,理財咨詢服務掙更多走進都市白領的生活,此類人才的需求增長點應該在理財資訊服務機構。
公務員、教師:會計人考上共務員或進高校當老師,和其他專業從事這些職業一樣,有穩定、壓力小的優勢,也有發展艱難的缺點。
針對以上現狀,我們可以提出一些對策,例如:始終堅持職業教育一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辦學方向,轉變目前教育上存在的教學內容與實際相脫節、實踐與理論相脫節、教學模式滯后等狀況。
參考文獻:
[1]蔣麗.會計電算化[M].西南大學出版社,2010.
[2]劉會卿.淺議會計教學改革[J].太原大學學報,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