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柃灼
(四川大學經濟學院)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虛擬經濟在經濟系統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僅以虛擬經濟中的股票市場為例,截止 2015年年末上海、深圳兩家證券交易所,
所有上市公司流通總市值達到 430257.3億元,相當于當年GDP676707.8億元的63.58%。虛擬經濟泡沫化主要是受其自身運行趨勢、宏觀經濟運行環境、公眾宏觀預期的影響,其次是受科學技術水平及市場流動性的影響。最后依據分析出的虛擬經濟泡沫化的原因,分別從市場預警、調節流動性、加強金融監管、促進科技進步四個方面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經濟泡沫波動性高風險性防止過度泡沫化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深化,虛擬經濟在經濟系統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但我國虛擬經濟的發展規模較發達國家仍較小。美國虛擬經濟發展時間較早,且發展速度迅猛。美國 2003-2006年僅股票市場的平均年市值就已經為美國 2003-2006年年平均GDP總值的 1.36倍。由此可見我國虛擬經濟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還相差甚遠,我國虛擬經濟仍需也必將繼續發展。
然而虛擬經濟隨著發展已經由最初的以實體經濟為基礎、服務于實體經濟,發展為具有了一定的獨立性,甚至出現了與實體經濟一定程度上背離的現象。虛擬資產資本化定價與實物資產成本、技術定價的不同,成為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背離的根本原因。虛擬資產資本化定價與人們對市場有限的預測能力使得虛擬資產的價格極具不穩定性,也就造成了虛擬經濟的內在波動性及高風險性。又由于虛擬經濟的規模不斷的增大,虛擬經濟的這種內在波動性及高風險性,極易給整個經濟造成重創。從日本上世紀 80年代房地產及股市泡沫破裂后經濟的一蹶不振以及 2007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美國金融危機,造成美國現在經濟復蘇的疲軟,便可以看出,虛擬經濟的高風險性對整個宏觀經濟的危害。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何在促進虛擬經濟發展的同時,對虛擬經濟運行進行監測和控制,防止其由于內在波動性出現過多的資產泡沫,將其對宏觀經濟的危害降到最低,從而保證整個經濟穩定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虛擬資產的定價方式為資本化定價,其價格發展到一定程度將脫離其所代表的實物資產的價格,變成完全由觀念支撐的價格。即在宏觀經濟運行良好時,人們預期未來經濟仍將持續維持這種狀況,則虛擬資產的價格將會繼續上升,資產泡沫形成、膨脹。縱觀上述日本危機可以看出虛擬資產泡沫的形成均是在宏觀經濟發展迅速的情況下產生的。因此良好的宏觀經濟狀況,人們過于積極的預期會催生虛擬資產泡沫。
可以將虛擬經濟泡沫化的過程概括如下:
市場利率的下降、外匯儲備的上升、匯率的上升等原因造成的流動性大增。在技術進步緩慢,金融監管不到位的條件下,過剩的流動性少量的流入實體經濟,大量的流入虛擬經濟,造成虛擬資產價格上漲。在宏觀經濟運行良好、公眾積極預期以及監管不到位的情況下推動資產價格進一步上漲,如此循環,從而虛擬經濟泡沫形成。
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較晚,外匯、期貨市場發展規模仍較小,各市場的流動儲備量,主要的為房地產、股票其次為銀行間市場,剩余的期貨、黃金現貨、及其他如收藏品等市場所占比例甚小,其對經濟體系的影響有限。本文以各市場流動儲備量的大小衡量其在虛擬經濟中所占比重的大小。考慮各個市場在虛擬經濟中的比重及數據的可得性。因此要建立的虛擬經濟泡沫預警體系從房地產、股票、銀行三方面進行構建。
雖然三個市場在一定期間內波動情況并不完全一致,由于各市場對經濟變化的反應速度,反映程度不同,可以看出股票市場的反應在剩余兩個市場之前。但三者均在金融危機前后出現大幅度上升與下降。說明在虛擬經濟泡沫達到一定程度時三者均有相同的反應,因此可以采用三者的綜合得分進行虛擬經濟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虛擬經濟綜合指數為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和銀行業的權重向量與其相應的綜合得分相乘的結果。由此我們可以借鑒虛擬經濟綜合指數,在其快速上漲并超出正常值范圍內時,認定其開始泡沫化,并發出預警,以便于更好的應對。
虛擬經濟主要受其自身及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即虛擬經濟是由觀念支撐的經濟。人們一般依據過去及現在下降的趨勢,且宏觀經濟運行狀況良好,則人們一般會預期股票未來的價格也將會上漲,而此時股票價格將上漲。這也就說明在治理虛擬經濟泡沫問題上,應該以預防為主,因為泡沫一旦形成,將依照其趨勢發展,捅破泡沫也難以軟著陸。因此不應該“先污染后治理”,這樣的成本以及效果是不佳的,要以預防為主。
市場流動性及科學技術水平對虛擬經濟的運行也是產生影響的,市場流動性對虛擬經濟產生正向的影響,科學技術水平對虛擬經濟產生負向的影響。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防止流動性過多的流向虛擬經濟,是從根源上解決虛擬經濟泡沫化的問題。防止流動性過剩也是防止虛擬經濟泡沫化的有效方法。
依據以上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1.依據虛擬經濟泡沫預警體系進行預警;
2.調控市場流動性;
3.金融自由化應與金融監管同步發展;
4.提高科技水平。
參考文獻:
[1]劉金全.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關聯性的計量檢驗[J].中國社會科學,2004, 04:80-90+207.
[2]成思危.虛擬經濟與金融危機[J].經濟界,1999,03:4-9.
[3]劉維剛,張麗娜.論實體經濟、虛擬經濟與泡沫經濟及對我國的啟示[J].經濟縱橫,2006,15:12-14.
[4]王國忠,王群勇.經濟虛擬化與虛擬經濟的獨立性特征研究——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關系的動態化過程[J].當代財經,2005,03:5-10.
[5]劉駿民,伍超明.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關系模型——對我國當前股市與實體經濟關系的一種解釋[J].經濟研究,2004,04:60-69.
[6]李寶偉.虛擬經濟膨脹:次貸危機的源頭[J].開放導報,2008,06:17-20.
[7]陳文玲.從實物經濟、虛擬經濟、泡沫經濟的互動關系看東亞金融危機爆發的必然性[J].世界經濟,1998,12: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