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得智+陳昱圣
(中央財經大學)
在金融危機背景下對資產證券化的反思,結合我國資產證券化的發展現狀及美國銀行業在本次金融危機中的經驗教訓,對我國商業銀行如何穩步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以確保銀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問題進行了思考:以健全的資產證券化市場體系為基礎,建立和完善信用評級制度,擴大基礎資產的選擇范圍及品種創新,加強資產證券化的風險防范是我國商業銀行穩步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亟待解決的問題。
信貸資產證券化商業銀行政策
一、我國銀行資產證券化一定要選擇優質資產
美國次貸危機是一個伴隨著金融創新風險不斷產生并強化、擴散的過程。次級抵押貸款本身就存在缺陷,再通過證券化以及資本逐利本性驅使下的規模擴張,風險被不斷地積聚和蔓延,最終引發次級債危機的爆發。
拿其它資產的證券化產品和次級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做個對比,我們可以發現資產證券化選擇優質資產的重要性。其它資產例如普通消費貸款、汽車消費貸款、優質住房抵押貸款的證券化產品并沒有導致像次級債危機這樣嚴重的情況,除了產品規模不同和投資者投資模式的差異外,關鍵的決定因素是基礎資產的質量。次級抵押貸款從它出生的那天起就是個缺陷兒。次貸的發放主要針對中低收入家庭,其中主要是少數族裔。而他們缺乏信用記錄,也缺乏收入證明文件。同時次貸的90%左右是可調整利率貸款(ARM),這類抵押貸款開始還貸款負擔較輕、很誘人,但積累債務負擔較重,特別是當利率走高、房價下跌時,更加加重還貸負擔。借款人的低收入、信用缺失和次級房貸的特定還款結構決定了次貸的高違約風險。市場環境一旦逆轉,很容易引發群體性的違約現象,引致市場信用危機。因此,我國銀行在選擇證券化產品時應更加嚴格把握基礎資產的標準,注意防范基礎資產本身所存在的風險。
二、我國商業銀行應逐漸建立合理的事前預警機制
合理的經濟衰退預警機制中應該包含三個指標,即及時性、直接性或真實性以及前瞻性,這些指標可以通過商業支出指標如制造業、失業率、銷售額等,消費者信心指數,金融市場指標如股市走勢、收益率利差等、先導指數等,經濟衰退預測綜合指標如目的經濟衰退概率指數、民意調查、主流經濟研究機構觀點、泰勒原則等得到體現。我國實行市場經濟以后還沒有經歷過真正的全面經濟衰退,但是市場經濟不可避免得要經歷不同的經濟周期,因此,我國應該以美國為鑒。對我國而言,建立經濟衰退預警機制的難度因為缺少實際經濟周期波動的經驗和歷史數據而顯得十分高。因此,我國可以首先建立起局部的衰退預警機制,然后建立全面的衰退預警機制。比如,可以根據中國經濟發展的情況,選取一些地區,建立房屋市場衰退預警機制,探索和建立一套合理的經濟指標。
商業銀行在利用這套預警機制時,應該不斷對數據進行修正和充實,使這個預警機制不斷完善。對商業銀行資產證券化監管屬于典型的事后監管,因此有必要加入“窗口指導”等事前預警機制,為商業銀行資產證券化合規操作創造事前調節機制。監管當局應充分發揮其信息優勢,通過加強對資產證券化的前瞻性監測和調控,有效實施“窗口指導”,控制證券化系統風險。
三、加強金融體系的監管,建立統一、全面、協調的金融監管體系
1.建立監管協調機制
針對商業銀行資產證券化業務多頭監管造成的監管真空和監管重疊以及商業商業銀行資產證券化帶來的混業經營趨勢,因此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監管協調:第一,加快資產證券化專項立法進程,在更高層次上加強監管的協調性;第二,短期內,在分業經營基本框架下建立各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第三,長期看,應研究設立更高層次的金融監管統籌機構,完善監管協調機制,協調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等機構監管行為。加強對金融創新特別是資產證券化業務監管的協調,明確各部門職責,制定相關運作程序,以程序規則規范各監管部門監管權限的行使,規避監管規則的沖突。
2.鼓勵金融創新,加強對金融創新的監管
第一,提高金融創新產品的透明度,加強金融創新產品的市場監測與風險預警。金融創新產品屬于表外業務,監管力度嚴重不足,信息披露制度也相當不完善。因金融創新產品自身的復雜性,投資者往往無法準確把握該類產品的風險,并進行理性投資。因此,金融監管部門應當將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作為根本出發點,充分揭示金融衍生品的結構與風險,提高創新產品的透明度,加強金融創新產品的市場監測與風險預警,進一步降低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第二,不斷調整金融監管手段,完善市場規則。面臨金融市場激烈的市場競爭,市場參與者在推出金融創新產品時,往往會不斷挖掘現行監管體系中的缺陷與漏洞,這就要求金融監管部門根據金融創新的發展不斷地對市場規則進行修改和補充,以促進金融監管制度和監管體系的優化。
3.進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加強信息披露制度建設的方法有:第一,加強會計報表和附注方面的信息內容披露,尤其要加強會計報表及其附注中的重大會計信息的內容披露;規范會計制度,制定統一的會計標準,加強信息披露的可讀性以及可理解性。第二,可以通過行業協會促進參與主體的自愿信息披露,行業協會組織處于政府和企業之間,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用它可以協調企業的行為。行業協會協調企業行為的途徑:首先,通過章程可以促使行業的內部成員自愿進行信息披露,與法律強制執行信息披露產生互補作用,彌補其缺口;其次,協調內部組織機制的運行可以通過自律來完善,通過規范內部組織成員的行為來實現團體內的成員秩序和團體內部成員秩序及法律秩序的協調。第三,為了保證信息披露的準確性可以引入外部注冊會計師審核的制度,對信貸資產支持證券中參與主體的信息進行審核。
參考文獻:
[1]劉紅霞,幸麗霞.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行為動機研究——基于監管主導與市場選擇的對比視角[J].證券市場導報,2016,02:47-53.
[2]鄒曉梅,張明,高蓓.資產證券化與商業銀行盈利水平:相關性、影響路徑與危機沖擊[J].世界經濟,2015,11:144-167.
[3]李佳,羅明銘.金融創新背景下的商業銀行變革——基于資產證券化創新的視角[J].財經科學,2015,02:13-22.
[4]劉紅霞,幸麗霞.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融資動機研究——基于2005-2014年信貸資產支持證券試點的實證檢驗[J].南方金融,2015,0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