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翔宇
(河南省信陽市高級中學)
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放緩,進入到“L”形的發展狀態,亦即所謂的經濟新常態。我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不僅出現產能過剩以及房地產泡沫等問題,而且在金融系統存在較大的系統性風險。同時,還有內需增長乏力,出口壓力較大等問題。這些問題使得我國經濟的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本文主要通過對于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所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結合具體的情況,提出一些有益的探究,以期合理對于未來經濟發展形勢進行展望。
新常態中國經濟經濟形勢展望
自從美國次貸危機以來,全球經濟一直不景氣,這對于我國的外貿出口產生較大的壓力。再加上,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產能過剩以及環境污染等問題,使得經濟發展。因此,對于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需要采取新的發展理念,在保持經濟增長處于合理區間的前提下,積極調整經濟增長結構,尋找內在的增長動力,這樣才能有效克服當前的經濟發展不利局面。
一、新常態下我國經濟面臨的問題
1.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不足
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形勢下,之前主要依靠投資、外貿出口以及內需三方面拉動經濟增長的結構和格局已經面臨嚴峻的挑戰。首先,在經濟投資方面的困難。由于之前的大規模投資,使得當前的我國經濟投資的效益逐漸降低,尤其是今年的大規模基建投資對于經濟的推動效益越來越弱,從而使得依靠投資促進經濟增長的老路漸漸產生很大的困難。例如,目前我國經濟在鋼鐵、煤炭以及水泥等行業,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以及環境污染等問題。其次,在外貿出口方面也面臨極為嚴峻的困難。這是由于當前出現較為嚴重的逆全球化潮流,尤其是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等事件,加重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也使得我國外貿出口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式。
2.債務風險的進一步惡化
長期以來,我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盡管在GDP中占比為40%,還沒有達到較高比重,但是債務問題的杠桿比率我國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具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因此,對于我國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控制或限制措施,可能會引發極大的危機。
3.房地產行業的產能過剩
房地產一直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出產業,曾經對于經濟發展具有較大的貢獻。但是,由于近年來房地產行業的產能過剩,尤其集中在三四線城市的庫存,不僅占用大量的社會資源,而且去庫存周期較長,嚴重束縛我國經濟的平穩增長,甚至可能引發整個國民經濟的衰退。
4.金融領域的風險因素不斷積累
在我國金融領域,債券融資大規模增長,而且銀行間市場債券融資成為主流,同時,公募基金權益類產品也在不斷增多,使得金融市場一直存在安全隱患。例如,在證券市場一直缺乏有效的監管,導致2015年的股市泡沫破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市場動蕩。同時,2016年以來,股市一直處于震蕩區間波動。再加上實體經濟收益增長乏力,使得我國上市公司市值整體虛高,風險因素也在不斷積累。
二、新常態下對于未來經濟發展形勢的應對措施
基于當前我國經濟新常態所面臨的問題,對于我國經濟未來發展的展望,需要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鼓勵創新、創業,才能有效促進我國經濟的合理發展,其具體的應對措施如下:
1.通過擴大內需提升經濟發展
當前由于投資以及出口對于經濟拉動的作用越來越小,因此,只有不斷通過經濟結構的調整,擴大內需來促進經濟的持續發展。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一方面就需要加大政策的拉動作用,精準投資,促進就業和增長。這主要就是集中對于老少邊窮等地區的扶持和投資,同時,還需要更加注重生態建設,促進環境的保護,從而擴大我國的內需,促進經濟的持續增長。另一方面就是繼續采取有效的政策,鼓勵消費。在具體的操作中,不僅可以通過打造旅游文化產業,拉動居民消費,而且還可以發展養老產業、互聯網消費產業,滿足不同階層的消費需求。
2.促進我國經濟各地區協調發展
在當前我國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要更加注重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從而通過區域經濟的發展,帶動周圍地區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的結構調整,縮小東中西各地區以及城鄉發展的差距,使得我國經濟發展更大的惠及民眾。
3.完善金融風險的監管體系
為了有效對于金融系統的管控,降低不斷積累的各種風險。因此,在具體政策的實施過程中,一方面要采取靈活的管控措施,在防范金融風險的前提下,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化解其中存在的系統風險;另一方面不斷增強金融機構的實力。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通過對于我國金融機構的改革,完善機構的現代化管理體系,增強金融機構的國際競爭力,從而有效提升我國金融體系的抗風險能力。
三、結論
綜上所述,面對我國經濟新常態的發展形勢,對于未來的經濟發展期望,要穩定信心,通過供給側改革等有效措施,不斷擴大內需,促進國內經濟的均衡發展,增強我國金融體系的抗風險能力,消化過剩產能和房地產內存,這樣才能使得我國經濟的發展步入更加健康的發展軌道。
參考文獻:
[1]郝磊,張朝.新常態下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與對策選擇[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1):109-113.
[2]陳忠實.立足新常態謀求經濟新發展——新常態下的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展望[J].現代交際,2016(1):80-82.
[3]武鵬.中國經濟改革的發展戰略與路徑選擇研究——基于新常態背景下的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6(1):10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