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鑫+張濤
(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
本文對我國中小企業競爭力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怎么去培育的意見。所以企業必須在自身所處的價值鏈中打造獨特的核心能力,即形成企業發展的競爭力。
中小企業競爭力培養途徑
一、我國中小企業競爭力存在的問題
(一)戰略意識滯后
持續競爭的優勢必須和企業的發展戰略相輔相成。企業戰略意識明確出企業未來的目標、想要占領的業務領域、計劃發展的能力。在我國中小企業的管理經營中,已經形成了重戰術、輕戰略、依靠經驗來做決策的定式思維。不但沒有企業的核心的科學經營理念,而且沒有明確的戰略意識,從而導致許多中小企業在經營中迷失了方向,對經營領域的模糊感,經營的盲目,投機取巧、隨意性特點的凸顯。如果市場中出現一熱銷產品,一些企業一聞到點東西就行動,無論自己在這一產品的生產上是否具備優勢,有無能力加入到這一領域的競爭,甚至還不對市場需求做客觀的分析,蜂擁而上,隨波逐流現象較為普遍。
(二)研發能力不足
企業研究發展(R&D)投入究竟需要多少才是最為合適的?我們可將我國企業與國外一些著名企業的研發經費占銷售額的比率進行對比。世界上的著名企業在R&D方面的投入相當高,如IBM為12%,菲利浦為9%,西門子為10%,日立為7%,通用電器為6%,美國的AT&T公司更是高達13%。據清華大學經濟管理研究所的調查表明,我國樣本企業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率,國有企業一般為1.4%左右,中小企業的平均水平尚不到0.4%。國際企業界普遍認為,研發經費占銷售額的5%以上,企業才有競爭力占2%僅夠維持;不足1%的企業則難以生存。技術創新的動力在于企業的研發(R&D)能力,對我國中小企業而言,研發投入的嚴重不足阻礙了企業進行技術改進和創新,導致企業缺乏核心技術,成長潛力弱,國際競爭能力低。
(三)企業管理水平不高
現在中小企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管理水平低,主要體現在管理理念落后、基礎管理薄弱、現場管理混亂、組織制度建設滯后、生產經營粗放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中小企業的發展受到制約,中小企業社會功能和作用的發揮受到影響。中小企業怎樣轉向管理高效益,怎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企業內部開發潛力,提高自身的效益,這是重要的歷史性的課題。也可以說是永恒的課題。強化中小企業管理工作,有利于產品質量的提高,技術創新的推動,經濟效益的增長,節約型社會的建設;有利于企業提高科學水平的引導,規范的經營,增強社會責任,有利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性,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因此,中小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一項及其重要的任務。企業管理水平直接決定著企業的效益效率。加強管理水平、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永恒主題是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二、中小企業競爭力培育途徑
(一)制定科學的企業發展戰略
許多中小企業通常只看中利潤、銷售額等指標,追求財務上的短期利益,很少對企業的現狀、前景及環境進行科學的調查分析。由于沒有明確的發展戰略目標,因而規模不經濟、產業結構混亂、主導產業不凸顯。中小企業只有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確立“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經營范圍,正確地進行資源的配置與吸納,才能精心培育核心競爭力。從世界500強的成長經驗看,這些企業都是集中資源從事某一領域的專業化經營,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經營、管理、技術、產品、銷售、服務等諸方面與同行的差異。在發展與同行的諸方面差異中,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因此,中小企業在發展初期應選擇“專一化戰略”,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已經形成,并顯現出強大的競爭優勢時,才可以考慮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延伸的“多元化戰略”。
(二)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創新是中小企業的生命所在。因為創新既可以為企業現有的業務活動提供更有效的方法(降低成本),也可以增加產品或服務的購買價值(產品差異)。一個發展了5年的企業如果沒有技術創新必然走向哀落,一個銷售了3年的產品如果沒有技術創新必然走向死亡。我國傳統產業中的中小企業普遍存在技術水平落后、設備陳舊、產品缺乏競爭力等問題,因此,企業只有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才能實現產業的轉型和升級。對于高新技術產業中的中小企業來說,其產品的生產周期非常短,只有不斷地進行產品設計、制造工藝以及技術上的改進,保持旺盛的創新活動,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國內和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由于我國中小企業受自身規模、資金、人力資源等條件的限制,其研發(R&D)能力也呈現出特殊性。因此,企業之間建立起基于技術合作的戰略聯盟,將是我國中小企業實現技術創新的一條捷徑。
(三)建立健全的管理機制
企業精神、企業文化最有效的途徑是企業內部培訓。通過內部培訓課程將企業精神溶入到員工,讓所有員工都能感受到培訓課程所承載的企業文化。同時學員也可以體會到授課人員在開發和講授課程所做出的拼搏、創新精神,起到了言傳身教的作用。提高員工基本素質最有效的方法是內部培訓。通過內部培訓可以提高員工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對員工掌握本部門的基本知識和其它部門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有很大的作用,為部門間溝通奠定了基礎。
外部培訓是通過聘請企業外部有實戰經驗的老師對企業的員工進行培訓。這樣可以針對影響公司績效的迫切問題量身定做。外聘老師可以給企業解決問題的新思維、新方法,而且還可以為企業家傳達其所期望的理念。通過講授管理學知識,提高中小企業管理者的管理知識、管理水平、改善中小企業的組織績效,可以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三、結束語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力量,其持續增長對于國民經濟有著重要意義。同時,在發展過程中,也不斷地暴露出自身的缺陷和問題。本文從分析中小企業競爭力的問題這一角度出發,深入探討了中小企業競爭力現狀的明顯不足。分析了中小企業競爭力現狀并且提出了怎樣培育企業競爭力作出了分析。
參考文獻:
[1]盧琪,蔡艷麗,周后紅.國外企業核心競爭力理論研究綜述與展望[J].集團經濟研究,2007(2):27-29.
[2]杜靖論企業核心競爭力[J]社會科學家,2007(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