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昱圣+殷得智

(中央財經大學)
經濟全球化和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標志著知識與技術經濟的到來。這使得企業已經不能單靠自身發展來滿足其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對于研發和開拓新技術的需求,更使得企業不可能獨自控制所有知識產品和相關技術。并購的成功與否,需要對并購做出績效評價,然而傳統評價方法不能全面考慮科技型企業自身特點,不適用此類企業的并購績效考評。
并購績效評價評價方法
一、并購相關概述
(一)并購的概念
并購的內涵十分廣泛,學者們普遍認為,并購是指一家公司收購另外一家公司的股票或資產,從而獲得被并購公司的控制權,主并購公司掌握了部分或全部資產,就有權利參與公司的重要決策。完成收購的方式是多樣的,可以是現金方式完成收購,也可以通過股票增發的方式來完成收購。根據并購的不同類別和并購不同時期的特征,可以把并購分為以下幾類:(1)橫向并購;(2)縱向并購;(3)混合并購;(4)多元化的“金融杠桿并購”;(5)跨國并購。從并購企業和交易目標公司的并購是否直接可分為直接和間接并購兩種方式。
(二)并購績效
跨國并購績效是指跨國并購中被收購公司依法納入并購企業之后,企業的運營情況和并購目標實現情況。企業并購績效主要評估是否促進了企業規模的擴大,資源是否得到有效分配,是否實現協同效應等。并購績效一般分為財務績效和市場績效。
財務績效是指跨國并購對運營的生產結果的評估,通常是通過和并購之前業務的財務數據變化來衡量,為了全面了解并購績效,有時企業還通過問卷的形式來評估并購績效。
市場績效是指跨國并購對公司股票價格的影響,一般是通過股票價格的變化,來反映跨國并購是否增加了股東財富。市場績效可以分為短期市場績效和長期市場績效。
短期的市場績效是指企業的跨國并購之后,股價如何波動。而長期的市場績效是指在跨國并購之后一個較長時期內,公司并購整合后股票價格變動情況。
二、企業并購績效評價
(一)并購績效評價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
1.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是指評價績效所選取的評價指標要符合企業績效評價的客觀性要求。評價體系需要考慮企業自身的特點,能夠得到企業管理人員的認可,選取的指標定義清晰,指標數據應客觀公正。只有做到評價的客觀性,才能使評價結果更加科學、合理,評價結果才更真實、客觀。
2.權重合理性原則
該原則的基本思想是通過對系統各部分的權重做出合理分配來構成總體的評價。當選擇指標和建立評價體系時,必須考慮構成評價體系中的各類指標是否合理。根據不同的因素,相應的給出不同的權重,充分考慮不同類型的評估內容。基于合理的權重分配的評價體系是為了突出重點評估的問題,這樣就使整個評價體系得到了優化,并使整體評價相對均衡。
3.適應性原則
構建企業績效評價體系時,應該考慮我國的基本國情、中國的歷史背景和傳統文化等因素。要建立一個合理的財務績效評價體系,應該考慮我國的特殊發展階段和行業的實際情況,使得評價體系能夠更好地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更好地解決企業面臨的管理和發展問題。
4.可追溯性原則
在建立企業績效評價體系時,應該考慮到財務數據來源是否具有可追溯性,來保證數據的真實可靠。在構建評價體系時,指標必須明確清晰,可以分析數據的歷史趨勢以及對比分析不同指標之間的關系,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評價體系。此外,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應該不斷完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5.綜合性原則
由于上市公司的業績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為了反映公司真實的業績,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建立綜合的績效評價體系。靜態指標和動態特性應該綜合考慮,才能對企業的業績進行綜合評價。
(二)績效評價體系的建立
本文根據財務指標法從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發展能力以及成長能力這四個方面,篩選出了1項關鍵指標,構建了一個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客觀評價并購企業的財務績效,如表所示。
三、結語
本文根據財務指標法從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發展能力以及成長能力這四個方面,篩選出了1項關鍵指標,構建一個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客觀評價并購企業的財務績效。
盡管本文的研究還不夠成熟,但我們相信,本文對企業并購績效評價所做的探索,對企業并購績效理論和實踐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周紹妮,文海濤.基于產業演進、并購動機的并購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會計研究,2013,10:75-82+97.
[2]周芬,王菲,俞晨越.戰略視角下的電子企業并購績效評價體系構建[J].科技與經濟,2014,02:86-90.
[3]孟凡臣,陳露.我國制造業企業跨國并購績效評價[J].管理現代化,2014,02:87-89.
[4]張旺峰,孟杰.企業并購績效的評價問題研究——基于美的并購小天鵝的案例分析[J].財政監督,2015,3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