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雯倩
(德州學院)
企業在實施了會計電算化以后,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的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各個企業的會計電算化的快速發展對傳統的手工會計系統內部控制造成了比較大的沖擊。所以,在現在會計電算化大環境下,有必要建立起一整套適合會計電算化發展的一系列內部控制制度。所以,分析會計電算化對會計業務內部控制的影響,以此為基礎探討在會計電算化的系統環境下企業的內控建設問題,確保企業實行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對企業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財務管理
會計電算化環境下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建立現代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一個內在要求,同時也是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與經濟效益的途徑。企業要了解會計電算化的發展變化,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充分地發揮會計電算化的準確性和高效性,確保企業資產的安全與完整,防止會計信息的真及舞弊違法行為的發生,為企業的營決策提供及時、完整、有效的信息,以利于企業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
一、會計電算化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在實施會計電算化的環境下,企業的內部控制的內容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因此,常常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
(一)會計電算化的專業人才缺乏
會計電算化的專業人才需要掌握會計、計算機和管理等的核心知識,培養這樣的專業人才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與良好的教育實踐環境。當前,我國的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是高等院校,然而,高校的實踐環境尚未健全,很難適應企業的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的需要。計算機軟件和電子技術的知識性對企業自身培養會計電算化人才的效果帶來消極影響,會使得現有的會計電算化人員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很難滿足企業的。
(二)系統的設計和使用不當
第一,當前,我國很多的電算化會計系統是用戶單位的會計人員和合作單位的計算機人員一起開發的,這樣,一定程度上存在開發、使用脫節的相應問題,也就使開發出來的電算化系統存在諸多問題,不能夠反映出企業的財務情況和經營情況。第二,由于電算化的水平在逐步增強,系統功能也在不斷強大,對計算機知識水平和操作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崗的財務人員雖然是經過了一系列的電算化培訓,然而,其實際的操作水平還有待提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會計電算化的應用推廣。
(三)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性風險
企業的安全性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密碼被非法竊取和盜用,有的外部人員未經授權修改和破壞財務會計相關資料,進行舞弊的手段也變得隱蔽,由于電腦硬件系統客觀上具有物理性,若硬件系統發生故障,或者停電等其他的非人為因素就會使得財務信息和數據損毀,進而導致財務數據的處理不夠準確。
(四)會計信息系統使得內部稽核和審計的難度加大
對一個企業的信息系統進行審核,就必須要考慮到以下的幾個問題:是否會導致公司的機密文件信息和內部資料暴露,是否會損害到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否會導致公司承受到不必要的損失。而對會計系統的審核,審核人員不僅要掌握會計知識,還需要對所要審核會計信息系統比較了解和具備處理復雜電腦數據的能力,為此進行的培訓則大幅增加了審核所需的時間和成本。
二、電算化環境下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人員的控制與培養
大力加強會計電算化人才的培養與管理。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實施主體是人,然而無論規章制度是否完善,軟件質量是否優良,作為電算化會計系統實施主體如果不能夠發揮作用,最終還是達不到內部控制的要求。第一,從高?;蛘吆M庖M高學歷、高層次的會計電算化專門人才。第二,加強對現有會計電算化人才的培訓和教育。通過開展相應的安全培訓、職業道德教育、會計業務培訓和信息技術培訓,鼓勵會計人員利用業余時間進行自學,提高學歷層次和綜合素質。
(二)完善系統的開發與控制
計算機會計系統的系統開發和發展控制包括開發前的可行性研究、資本預算、開發過程當中的系統設計和實施、對現有系統的評估和系統更新的可行性研究、更新方案的決策等工作。系統開發和發展控制的主要內容一般包括以下的幾個方面:符合標準與規范,計算機會計系統的開發與發展項目,一般要遵守國家有關部門制訂的規范,其中主要有:《會計法》、《會計電算化的管理辦法》、《會計核算軟件具備功能規范》、《會計電算化的工作規范》等,系統程序的控制設置合理,滿足企業的業務處理需要。
(三)加強會計電算化環境下系統安全建設
逐步強化風險意識,比如,對于會計系統的密碼要嚴格保密,防止他人的盜用,不定期地修改密碼;防止非法操作和對系統程序和數據篡改和破壞等。為了保證會計數據的安全性,要做好以下的內部控制:第一,加強會計信息處理的身份權限驗證。第二,切實做好會計信息的備份工作,尤其是對于原始數據和一些重要的加工數據,盡量以多種方式備份。第三,做好會計信息的保密工作,不要隨便告知他人企業的會計信息,部分重要信息還要采取特殊的方式進行加密保護。
(四)實施有效的監督與評審,健全獎懲制度
企業要健全有效的監督機制,要定期地推行檢查與考核制度,建立實際意義上的獎懲制度,從而保障企業內部控制能夠最大限度發揮作用。第一,保證對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與財務人員的有效監督,完善下級對上級的反饋機制,從而形成上下級之間的相互制衡機制,有效地降低企業各項風險,在對企業的每一項控制制度進行審核時,對有效執行制度的員工或團隊進行獎勵,而對欺詐舞弊的行為進行懲罰,依靠獎懲制度來防范員工的道德風險。另外,將審計工作的主要職能從糾錯防弊轉向對公司的管理和內部控制作出評析,進一步提出內部控制改進的措施。對企業的外部監督要加強合作交流,互通信息,凝聚成一股有效的監督合力,最大程度上避免會計核算不規范、會計信息失真以及控制紊亂的現象。另外,要凈化企業內部控制的環境,進行風險評估,加強企業的信息流動與溝通,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保證企業的內部控制有效地實施。
參考文獻:
[1]杜婷.會計電算化條件下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研究[J].北方經貿,2016,04:91-92.
[2]藺潔.企業會計電算化與內部控制問題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6,18:198.
[3]劉善明.關于國有企業會計電算化的內部控制制度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08: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