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濤
(貴州理工學院)
這篇文章在分析了貴州本省及省外煤礦安全現狀的基礎上,明確地闡明了安全生產管理在煤礦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并針對省內煤礦眼下的安全管理水平采納了相對有效的一些辦法:煤礦危險因素、對生產數據的信息系統實施實時的監測和督查;建立良好的安全責任體系及高新技術的應用;修正監督機制及達成“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煤礦安全現狀信息系統管理
1當前國內煤礦安全生產形勢
我國95%的煤礦開采是地下作業。在工業礦山企業一次死亡十人以上特大事故中,依據2002-2005年的調查報告,煤礦事故所占的比率介于百分之七十二點八與百分之八十九點六之間;在一次死亡人數高出十人以上的事故中,由于瓦斯引起的煤礦事故占了所有事故的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重大及特大生產事故是擺在煤礦企業面前的一道南墻,顯現的損失是無法推算的。綜合考慮了煤礦事故多且死亡人數也居高不下的因素,煤礦的百萬噸死亡人數相比我國其他生產事故一直位居前列。特別地,對頻頻發生的煤礦重及特大瓦斯(煤塵)爆炸事故,不光對政府經濟財產和群眾生命造成不可預計的損失,也對我國在世界其他國家面前的聲譽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不過這些瓦斯事故的顯露和形成并不都是隨機發生的,均是在此之前的煤礦開采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同時展現,橫貫多個方面。這些因素既包括自然方面的因素,同時也與科技的投入及不深入的研究有關,還與個人的因素和我國社會主義體制、管理以及社會主義經濟市場的政策有關,也包括了社會的一些古老觀念,煤礦生產的文化素養等等。
煤礦安全生產的情形匯集展現在如下三個方面:(1)煤礦生產作業環境條件差,事故多;我國許多煤礦所處地理位置復雜,引起自然災害事故的產生頻繁,這很容易觸發重特大事故,很難在生產的同時顧及安全,在以喀斯特地形地貌為主的我省煤礦井下越發厲害,瓦斯災害事故經常性的發生。(2)煤礦數目繁多,大型、中型機小型煤礦都存在,煤礦生產能力渙散,特別在我省邊遠的縣城仍然存在許多的不合法小煤窯秘密進行著違法生產。(3)煤礦機械化水平不高,安全技術設施缺乏,幾乎沒有高級知識技術人才愿意赴生產第一線參加指導工作。目前,我國煤礦的安全管理首要的是依靠管理人員的憑空想象和過去的經驗開展工作,管理方法和措施相當過時,由于管理人員的知識、經驗及個人心態等多方主觀意志的限制,就會同時并列多種事故的原因,這造成了煤礦生產災害事故頻發。
2貴州省煤礦安全管理中具有的問題及原因解析
我省煤炭產業開采煤層普遍瓦斯密度含量較大、透氣性極其低下,同時具備了繁雜難以解析的地質構造,不提倡在開采之前對瓦斯提早地抽放,但是采掘過程中瓦斯溢出的含量大,再者加上采掘煤層地質條件復雜以及開采深度和廣度的延伸、采掘一體化程度的提高,采掘極易引發應力場、煤巖體裂隙場和瓦斯流動場的變化,因此,經過現場踏勘及分析,我省在煤礦安全管理層面具有下述幾個方面的因素。
2.1煤礦安全管理技術落后
勞動生產率在煤炭企業向來相對較低,這一產業工人的工資相對較少,在我國二十多個行業中薪資名次十分靠后,再者煤礦作業危險性大、采掘生產條件很惡劣,勞動強度密集并且很大,工作周期長。這就表明了技術人員不愿去煤礦的真實寫照,因而展現了"工程、技術、管理等多方面的專業性人才短缺,自愿赴煤礦企業最前沿工作場所并長期留下來的人才少"的現象。加之煤礦基礎裝備、設施工作不雄厚,安全技術生產裝備短缺是亙古以來的客觀現實。現如今,國家雖然對煤礦企業的安全加大了投入,也投入資金來提升和改進煤礦安全生產裝備,但卻仍有不少煤礦的基礎設施安全不滿足國家對該行業的基本要求。縱觀貴州省煤礦礦山作業及安全管理,個體、公屬煤礦可認為仍處在改革開放初期的生產隊層面上,絕大多數礦井仍可看作是承包式運作。再者近年我國大環境下煤炭行業萎縮的影響,我省能與其他發達省份煤礦管理的煤炭企業齊頭并進的日子還有些時日。
2.2煤礦缺乏以人作為主要分析因素的理念
我國很多人認為煤礦向來都屬于技術要求不高、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這就促成了政府沒有對技術裝備投入足夠的資金、基礎設施仍然很落后、專業技術型工作人員貧乏、生產效率很難提高的態勢。若將沒有學過任何專業文化的人員置于比其他行業風險更大的生產作業場所,萬一出現瓦斯(煤塵)爆炸或礦井五大災害等其他災害事故時,就容易造成財產大規模的損失,而且還有可能整個礦井都毀滅的情形。而比如美國、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煤礦已經完全實現了機械化,生產作業場所工人少,煤礦巷道結構清晰不繁瑣,巷道走向長度大、風流流向通暢,一旦有災害發生時,撤離便利,傷亡人數不多。此外,在煤礦生產一線的作業人員,在某個方面來看他們也是一種危險源,如果出現違章操作或作業(無意或有意),就有可能觸發事故。因此,針對像煤礦企業的這種高度危險行業,最大程度的實現機械化是很有必要的,盡量減少生產作業人員。不過很可惜這一理念長久都沒有得到專家們的共同認識。鑒于此,我國將煤礦列入高危行業是勢在必行,增加投入的比重,健全煤礦行業生產制度,即使是在一個礦井的初設計階段,都要注重技術生產裝備水平及勞動生產率。
2.3安全管理長效機制不健全
近年來,我國甚至省內都不斷加強對煤礦的安全管理力度,并相繼出臺了相應的規章制度,但在具體的運用過程中,仍然沒有形成良好及長效的發展機制,并且在政策的實施過程中也缺乏政策執行的連續性,從而導致有些地方出現官員管理的現象特別嚴重。有些煤礦重視生產管理,缺乏安全管理,通過加強勞作強度,提高機械設備投入等方式,沒有發揮出制度管理的連續性作用。在一些管理中缺乏一定的針對性,因此在管理上就會造成事故反復發生、整頓管理、復產等惡性循環模式。再加上在一些政策的制定上,沒有結合煤礦生產現場的實際需要,制定的措施不能在煤礦有效地運行,造成整體管理效率嚴重低下。
2.4從業人員業務素質不全面
由于我省處于偏遠地區,很少有高學歷的人才愿意到我省煤礦企業工作,因此,我省煤礦企業都存在極度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等現象,這就造成了煤礦企業在生產運行過程中存在管理較弱、綜合管理不到位等現象。我省很多從事煤礦企業的工人甚至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就直接在煤礦上工作了,再加之某些煤礦企業技術人員的待遇低,但是責任大,工作強度也較大,這些情況的普遍存在導致煤礦企業技術力量缺失,最終造成斷層。
3應當采取的對策和措施
如今,雖然煤礦生產安全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但也不排除其中的一些有利條件:我國自建國以來已經培養了專業技術隊伍,也有了歷經反復修訂的《煤礦安全規程》和《防治煤與瓦斯突出細則》等規程規定,也逐步發展了專業性的煤礦安全研究機構以及相關的大中專院校;多數大規模生產的煤礦都具有屬于自己的瓦斯預防及防治機構,我們應當相信是有專業技術去實現控制瓦斯事故的不斷發生。
我省現如今有很多大專院校都開設了采礦工程和煤礦安全技術專業,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省煤礦技術人員的缺失。為了改變我省當前的煤礦生產安全現狀,建議采取如下一些主要對策和措施:
3.1加強職工的培訓工作,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減少人的不安全行為我省安監部門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宣講重大災害事故的例子、經驗及教訓,以此來提高生產現場的領導人員的知識水平和文化素質,增強他們預見災害事故和處理災后事故的能力。對煤礦地質等艱苦學科專業,國家應加大獎學金的資助范圍,并在畢業后讓學生與相關單位簽約煤礦企業工作年限合同。除此之外,增加煤礦一線工作人員的待遇,建立健全煤礦企業從業人員的最低薪資制度,改善優化工作環境,保證有人愿意到煤礦,并且留得住人。
3.2強化科研工作,促進安全生產標準,創建本質安全化的生產體制。我省安全監管部門對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視程度以及我省煤礦開采技術生產水平都在不斷提高,但仍然會偶爾發生煤礦重大瓦斯事故。這些事故反復發生的原因是我省特殊的煤層喀斯特地貌條件的復雜性,我省煤礦安全高效生產的迫切需求是無法通過其他省份采納運用的安全技術及理論基礎的。
3.3對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礦井應當制訂專有的制度政策,選擇特殊方法,從而保證健康發展煤與瓦斯突出及高瓦斯礦井因為都具有資源賦存條件不好的特點,極易觸發事故,但它們又都包含較為豐富的瓦斯來源。國家有關安全監察部門需擬定一些專有的規章制度,在減少對高瓦斯礦井,特別是煤與瓦斯突出煤礦的交稅額度,把少收的稅金置于煤礦安全生產的建設之中,達到改進煤礦生產的安全條件;同時,激勵并協助其對瓦斯的抽放和利用,且對瓦斯開發利用的進程中需要減小或免除稅金,不得限制和歧視瓦斯發電,其所發的電可并網運行。
4結語
目前,煤礦生產安全技術管理在我省仍然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有必要提升煤礦企業自身的安全生產意識,同時也應該加大重視對煤炭行業的安全管理工作,國家相關安全監察部門也應當制度各種規章制度來規范約束煤礦日常作業工作,從而在降低礦井安全生產事故出現的基礎上可以確使煤礦的安全運行。
參考文獻:
[1]張國強.淺論當前煤礦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科技博覽,2014(8):226-226.
[2]汪元輝.安全系統工程[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9.
[3]蘇曾慶.煤礦安全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2,12(4):182-183
[4]邵祥理.我國煤炭企業安全管理的現狀及對策[J].煤炭工程,2006(3).
[5]劉威.淺談煤炭安全管理發展現狀.現代經濟信息,2010(10).
(上接第101頁)自身的專業優勢,根據客戶的實際情況,向客戶提供個性化的金融服務,為客戶實現保值增值的理財服務。
由于小微企業解決了大量的社會就業問題,這給商業銀行一個很好的提供理財增值服務的平臺。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與小微企業合作,對小微企業提供專門的代發工資服務的同時為小微企業的員工設計理財專屬卡,根據員工的不同需求,為員工提供專門的資金管理。此外,商業銀行還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向客戶提供各種專項的理財產品,滿足客戶需要的同時也提高其資金的收益。
2.私人銀行業務
私人銀行業務是商業銀行以高凈值客戶為中心,為客戶特定的目的而辦理專項資產管理的業務。
高凈值客戶一般都關注商業銀行的專業性、品牌和服務,商業銀行應根據他們的要求提供專業化和個性化的服務。現今很多商業銀行都有成立理財管理中心,有專門的交易窗口。同時,為了金融服務的專業化,財富管理中心還為每位高凈值客戶配置一位專業且資深的客戶經理,實現一對一的服務,使個人金融服務在廣度和深度上得以延伸。
(二)信息平臺咨詢和財務顧問服務
1.信息平臺咨詢服務
信息化的發展促使很多小微企業向著規模化的全新平臺發展,商業銀行作為金融服務的提供者依靠自身的優勢,根據小微企業要求,通過收集、整理和分析有關信息,制定方案提供給小微企業,并為其提供信息平臺咨詢服務,使小微企業能夠通過科學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統,優化企業的管理體制。
小微企業主對于宏觀經濟、行業系統風險和國家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并不是很清晰,也不夠重視。針對這種現象,銀行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向他們解析當前經濟發展和行業發展的趨勢,向他們提供更多更具深度的信息咨詢服務,從而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及管理效率,提高企業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有效地降低小微企業的成本。
2.財務顧問服務
小微企業財務顧問業務,是指銀行利用自身資源,針對客戶的需求,為客戶的資本運作、財務和債務管理等經濟活動提供全方位的咨詢,并提供財務策劃和方案設計等服務。
小微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并可能成長為大中型企業。但我國很多小微企業主都缺乏廣泛的資源和全面的規劃能力,商業銀行可利用其優勢來為小微企業提供咨詢。小微企業在接受了銀行給其提供的咨詢服務后,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企業整合,規劃自身的成長,朝著理想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馬章良.國際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經驗及其有益啟示.時代金融,2013(1).
[2]于娟娟.國外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經驗啟示與借鑒.財經管理,2013(7).
[3]葛艷輝.國外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經驗與啟示.現代營銷學苑,2011.
[4]齊巍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國際經驗分析及啟示.農村金融研究,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