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娟
(池州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基地,應該著力提升自身的特色教育,不能一味地與普遍的教育特點相迎合,不注重自身教育的針對性,這樣無論對于學生還是企業都是其供需關系中的屏障。本文主要介紹了當下高職會計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分析了高職特色會計專業建設的策略。
高職院校應用型特色教育會計專業建設
一、當下高職會計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是應用型經濟管理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會計的作用和職能也越來越重要。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會計專業在不同的高職院校中廣泛成立,且歷久彌新。截止當下,會計專業的畢業生人數已經高達全國第六的行業,每年也會有數以萬計的畢業生進入社會。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的教育質量也在不斷提升,為社會不斷輸出優秀的人才。就在專業極具膨脹的過程中,很多問題也逐漸出現,會計的就業難就成為了典型的、突出的問題之一。總的來看,當下國內高校的會計專業大多都設置雷同,沒有根據企業和地區的特色開展,缺乏創新,具體有以下幾個特點。
1.缺乏創新動力
高職院校以培養應用型為主,以就業為教育的目的,在培養學生的能力上注重實踐技能方面,重點要讓學生擁有一技之長。高職會計專業為社會和企業培養了大量優秀的實踐性人才,滿足了我國大部分中小型企業對于會計的需求。會計專業有著悠久的歷史,且已經有了較為穩定的方法和體系,其教育模式較為穩定,很多會計院校都屬于省級的師范專業,甚至到了國家級的示范專業,但是從根本上,院校缺乏改革的主觀能動性,這就導致專業發展與社會出現了偏離。
2.專業建設具有較強的趨同性
受到專業特性以及院校自身經濟情況的影響,很多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學仍以理論為主,以實踐訓練為輔,這樣的教學主要體現在校內實訓,而學生沒有充分的工作環境去歷練,動手能力較差。除此之外,學校注重專業知識教育,對于人文素養的培養相對不夠關注,這就導致很多會計專業的學生不具備充足的文化底蘊。最后,由于課程的體系陳舊,各大院校的課程設置雷同,不能緊隨時代步伐,將信息化的內容融入其中,總的來說,創新性明顯滯后。
3.供需不匹配
新的時代為會計專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當下對于會計人才的需求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而是對其綜合素質展開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這些都是高職院校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所欠缺的。從本質上來看,這些素質與學生的從業經歷以及學生對于有關崗位的磨煉都有關,只有學生真正地融入崗位,才能夠切實地理解會計工作的內涵,理解作為一名真正的會計從業人員需要擁有怎樣的素質。然而在當下的會計教學中,學校缺乏對學生的實訓環節安排,這就導致容易導致人才培養入不敷出。
二、高職特色會計專業建設的策略
1.確立特色專業建設的目標
高職院校應重點培養應用型的學生,根據學生的就業需求,及時調整學生的學習內容。在人才培養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當下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為企業提供了大量的應用型人才,但是在具體的人才使用過程中,還是會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院校培養體系,最終要以高職院校要重點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有關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要讓學生成為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在具體的會計特色專業建設過程中,要根據區域的特點,確定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社會為目的辦學宗旨,在其中融入訂單培養,將學習和工作結合在一起,將理論學習與崗位技能實訓練習在一起作為改革的重點內容,以此來提升教學和社會實踐的融合,并進一步提升專業的建設。
2.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現代化的人才培養要樹立全面的教育觀念,包括從思想道德、文化素養、業務能力以及心理素質等多個方面進行的教育。本著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結合具體的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對社會用人單位的走訪調查以及座談會的召開,了解學生和企業雙方需求,進一步優化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
會計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不能僅僅滿足于崗位上的需求,特色專業建設應著力從實踐環節入手,打開校企合作的通道,為學生拓展實訓的基地。除此之外,還可以邀請學生參觀、觀摩和實習,讓學生更廣泛地接觸社會,鼓勵學生動手、動腦實現有關技能得到真正的應用與實踐。
3.創新教學方法
教育工作者應注重教學的創新設計,做好教學與研究齊頭并進的工作,以校本教研工作的發展來推動學校的辦學質量,以專業的特色教學鼓勵專業更好地進行改革實踐。組織教師進行教學方法的交流,鼓勵彼此創新,從根本上重視對學生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結合各式各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洞察力以及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授課的過程中盡可能地降低一些對會計專業術語的使用,讓會計專業教學融入到具體的生活當中。例如在講到資產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多學生會把精力放在背誦上,但是他們不一定真正地理解。那么這時候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啟發,將學校想象成一個企業,我們在這個企業里都是員工,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會看到什么?學生會說辦公樓、宿舍和電腦、桌椅等等。教師可以通過企業獲得這些物品的方式來解釋什么是資產,逐步引導學生利用資產來做出相關概念的引述。重視對學生思想、方法、態度以及道德的培養,使得學生在學習中養成良好的習慣,以此更好地應用在工作當中,只有在一點一滴中進行,才能夠確保教學的作用。
三、結語
總的來說,高職院校的特色會計專業教學應該結合行業的需求,結合本校資源的優勢,確定好專業的定位,明確今后的培養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夠避免在人才輸出時出現雷同的情況。除此之外,高職院校的教育還需要提升教師工作的能力和方法,讓知識和綜合素養可以更好地傳遞給學生。
參考文獻:
[1]劉淑萍.基于職業技能競賽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析——以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商業經濟,2016,06:148-150.
[2]陳怡.高職院校“循環遞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以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為例[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2:111-113.
[3]趙紅,鄒德軍.高職教育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的探索——以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中國商論,2015,18:179-182.
項目:會計特色專業,項目號:2016tszy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