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棟+解紀茹+成曉麗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職業院校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扮演著重要的作用。面對學校自主發展“市場化”,學校借力“市場化”,學校教職員工“市場化”的種種現象,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
職業院校市場化本質
酒,在這個全面健康意識空前強烈的年代,似乎更多了一些負面的色彩。但自古以來關于酒的內容卻頻繁出現在文豪大儒膾炙人口的詞句中,如“將進酒,杯莫停”,“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君共銷萬古愁”,“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凡此種種,舉不勝舉。不論是抒發家國情懷,還是細說你儂我儂,也不論是表達幸甚激昂,還是訴說離別愁苦,往往都有酒參與,但大家都知道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如今,職業院校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扮演著重要的作用。計劃經濟被市場經濟取代,似乎闡明“計劃機關”無法很好地指導企業,基于這個現實,可以推論出本應該以市場人才需求為導向的職業院校更應該融入市場。
所以有些院校不再滿足于對標示范性院校中規中矩地發展,而是為了讓自己的學子們更好適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自己先進行創新。他們加強市場調研,開拓創新,深入加強校企合作,著力為學生創造創新創業平臺。其間,出現了種種市場化的現象,甚至許多與錢扯上了敏感的關系,我們須知“醉翁之意不在酒”,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
一、學校自主發展“市場化”之本質
有的院校,改革創新,以“優秀員工的搖籃,職業經理的基地”為其辦學理念,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就業質量為其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一直堅持以教學創新為中心,以服務學生為主體,以就業質量為品牌,積極推進以“教、學、做、用一體化,教、研、產、銷一條龍”為總目標的教學改革,積極探索“職員化教育、企業化教學、公司化運營”的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創新引領發展之路,培養了一大批“社會需要、行業認可、企業能用”的高端技能應用型人才。其中加強科研、生產甚至銷售,在這條“流水線”上形成了眾多師生團隊,不能簡單地認為這是學校以經濟利益為目標,其醉翁之意不在酒。
二、學校借力“市場化”之本質
有的院校憑借場地、辦公條件等資源優勢,引進相關企業入駐,或許不要租賃費,或收取一些費用,這與以前的一些學校校區臨街部分的外租有著本質的區別。他們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比如德國“雙元制”、英國“三明治”、新加坡“校中廠”等世界先進教學方法,結合自身實踐,創造著具有自己特色的發展模式。老師與學生可以近距接觸用人單位,教師與企業可以更方便地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進行論證,共同開發核心專業教材。更方便實現把教室搬進工廠,在實際崗位教學,在崗位實踐提高能力的目標。引企入校、合作辦企、建立校外崗位實踐基地,強化與企業的“嵌入式”、“互動式”、“研究式”合作,支撐每個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師生可以更方便地頂崗實踐,全方位掌握畢業生就業的崗位能力、崗位素質、崗位制度和企業文化要求。這樣,學校可借力企業更好地實現“教、學、做、用一體化,教、研、產、銷一條龍”職業辦學模式。
三、學校科研創新“市場化”之本質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一些職業院校以此理念進一步加快科研創新“市場化”步伐。
有的院校規定,每名具備相應職稱的教師都至少參加1個行業(企業)協會,借助協會平臺了解行業企業發展動態,把握行業企業發展趨勢,為行業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智力支撐;鼓勵教師承接社會項目,將其轉化為教學內容,服務教學。教師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解決技術難題逐漸增多。安排教師到企業全職實習,為企業破解多項實際問題。認真落實了信工人才服務社會工程。
有的學校更加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以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為目標,密切與行業協會的聯系。并積極爭取為協會企業提供專業講座、員工培訓、方案設計、經營管理咨詢等服務。切實在企業、行業和社會上發揮積極的影響作用。
如今,政府也在積極推進企業與高校密切合作,為相關科技創新企業發放“電子券”,客觀上進一步促進了企業與高校合作的積極性,而高校也利用此契機,通過物質獎勵、年終考核等等激勵機制鼓勵師生組成科研團隊積極參加到與企業的合作創新中來,看似更加“市場化”,本質上是更加“又紅又專”了。
四、學校教職員工“市場化”之本質
有的院校鼓勵自己的教師加入相關學會,為企業解決難題,甚至擔任相關職務,鼓勵教師參與服務社會的項目,還有的師生依托所學專業形成了各種創新創業團隊。面對這種情況,不要誤會這些學校與其教師的動機。借助協會平臺了解行業企業發展動態,把握行業企業發展趨勢,以便為行業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智力支撐;教師承接社會項目,有利于轉化為教學內容,服務教學。師生組成創新創業團隊,更有利于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加速度成長。這并不奇怪,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的戴維·切里頓就是參與了包括“谷歌學生”在內的多個創新創業團隊,演繹了世界級的教育界佳話。
再比如,在電子商務如火如荼的時代,有的院校利用“互聯網+”思想,結合自己專業特點,籌建電子商城,號召師生乃至相關企業組織共同合力推助。我們或認為現在有“淘寶”“京東”等的存在,不會掙到錢,還擔心學校籌建“商城”會不會偏離方向,另一方面,有了市場上現成的平臺,何必自己另起爐灶呢?此乃醉翁之意不在酒,努力和辛苦是為給孩子們更多、更全、更自由、更自主的鍛煉機會。單此一益,也值得讓我們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去樂此不疲、如醉如癡了。
所以,我們教育工作者也應有“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般的古代詩人那樣的情懷。即使付出一些代價,也應有“莫使金樽空對月”,“千金散盡還復來”般的氣魄。
職業院校市場化,種種新舉措,看似許多有著“錢的味道”。重要的是我們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將會發現許多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