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萍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多倫縣橋東幼兒園)
目前,幼兒園課程改革隨著頒布和實施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而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我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對其進行了較多的實踐和探索,從中收獲了很多。對教學實踐經驗結合,思考和總結了幼兒園課程改革,希望能夠給廣大同仁在幼兒教育問題上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幼兒園課程改革新教材以生為本園本課程
1當前幼兒園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1.1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隨著實施和進行的幼兒園課程改革而對各種各樣的新課程教學模式開始嘗試,如建構課程、整合式課程、游戲課程、蒙臺梭利課程等等,而且教材也擁有各種版本,這樣出現的后果就是我們經常圍著各種教材轉,而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和領悟教材中所蘊含的方法和思想,自然也就無法融合新課改思想。
1.2兒童為中心是幼兒園新課改所強調的,從而使兒童的目的滿足為需要。但是,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在新課改的實施過程中,對一切課堂學習活動掌控著,覺得幼兒年齡小、身心發展不成熟,從來不會讓幼兒自己去對一些東西學習,這樣,幼兒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就成了被動汲取知識的接受者,盡管很多活動所命名的就是為學生自主探索,但是由教師提前設計好的還是大部分內容,與幼兒園課改理念相違背的就是教師的忽視幼兒是否感興趣、是否能從中獲益。
1.3隨著深入實施的新課改,各個幼兒園開始對園本課程爭相開發,作為實施幼兒教育的場所,盡管幼兒園具有選擇適合本園實際教育課程的權利,但這并不意味著開發園本課程的水平和能力每個幼兒園都具備,因此,一味的對形式追求,從而造成的后果就是使幼兒教育資源浪費,并且不能保證幼兒教育質量。
2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合理實施措施
2.1對新教材科學使用,使各類主題活動保證能夠順利開展。我覺得,作為一名多年從事幼兒教育的工作者,要對新教材科學使用,絕不能照抄照搬,因為不同的教材之間有不同的差異性所存在,如果進行統一使用,就會使的教師斷章取義,同時也會讓幼兒感到無所適從。所以,我們在對新教材使用時,應該深層次的領悟和理解其中所蘊含的課程本質,如此,在開展各類主題活動時,才能使各類主題活動的保證順利開展。
2.2對以生為本的教育觀念樹立,主動讓幼兒進行探索。《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與《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都指出:“教師要讓學生學會主動探索,并且讓幼兒運用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幼兒之間的合作加以鼓勵。”我們鑒于這一課程基本理念的提出,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應當對以生為本的教育觀念進行樹立,所有活動的設計都要對幼兒這一主體進行圍繞。此外,由于幼兒的天性就是好奇、好玩、好動、好想,所以,讓他們進行主動探索,正好能夠使幼兒的這“四好”需求得到滿足,并且對幼兒觀察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非常有利。
2.3依據校園實際,對園本課程確立、開發。各行各業的競爭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越來越激烈,一所幼兒園要想得到永久性的發展,就必須對屬于自己的園本特色創造,而園本課程最能使園本特色體現。使幼兒教育的園本化實現,同時這也已經成為世界幼兒課程的發展潮流,未來的幼兒課程勢必然能回歸“園本”。然而,不同幼兒園有的辦學能力和發展水平也各不一樣,若這兩點都處于弱勢地位,那么對園本課程一味開發就會浪費教育資源,所以,對于這些幼兒園來說,可以推廣和學習其他院校的優秀園本課程案例,這樣既不會使資源浪費減少,少走教育彎路,也能保障園本課程的水平與質量。而對于各項能力都比較強的幼兒園,則可對發展性原則、教師主體原則、因地制宜原則、經濟適用原則、適度新穎原則遵循,從而對具有特色的園本課程開發。
2.4改變教學方法
2.4.1讓孩子在師生互動中成為活動的主人。學前教育是使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得以實現,從而讓孩子在互動中占據主導地位,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她應該首先給自己重新定位角色。在老師和孩子之間互動時,教師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管理、命令或裁決者,也不是機械的進行灌輸或傳播,而是非常好的師幼環境創造者,并且能夠提供交往的機會,同時,其還能積極組織教師和孩子的互動,是兒童的支持者、幫助者、推動者。
2.4.2為了促進孩子發展其個性,需要一定程度的組織分組活動,從而使每個孩子發展其個性。新《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既要對幼兒的現有水平適合,而且還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不但要面向全體,而且還需要對個別差異加以關注,從而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活動和組織活動時要對幼兒的現有發展水平和最近發展區進行考察,要求我們對不同水平的幼兒的要求也要不同,從而提出不同的指導和幫助。開展分組活動的有助于實現這些要求,因為分組活動中具有多樣化的活動,而且在操作材料、學習方式上各組也不盡相同,幼兒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能力和發展水平對活動自主選擇,并可以在各組之間輪換活動。幼兒之間的交流與相互作用更活躍,教師更有針對性觀察和指導幼兒。
2.4.3教育游戲化,讓幼兒輕松愉快的活動。針對幼兒園教育日趨小學化而提出教育游戲化,目的是為了使幼兒在心理機能尚未完善的情況下不至于對正規教育所帶來的強制性壓力過早地承受,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使個性得到發展。因此,教師要對幼兒心理知識掌握和應用,千方百計地在保證教學科學性的前提下追求趣味性、生動性、形象性和實效性,對幼兒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的轉化過程注意,使枯燥的說教變成生動活潑、妙趣橫生的活動。為此,我們對過去一張圖片、一張嘴的簡單說教方法改變,對游戲、操作、表演等方法組織教學采用,寓教育于游戲情境中,使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更好地調動。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幼兒課程改革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與《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指導下,一定會使我國的幼兒教育事業得以推動,從而邁上一個新臺階。所以,廣大幼兒教師應該高度關注和重視“課程改革”這一課題,并對此付出堅持不懈的努力,爭取對符合幼兒學習實際的課改實施策略研究、總結出,從而使幼兒課程改革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良好銜接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朱曉梅.從我國幼兒園課改透視課程評價價值取向之變化[J].學前課程研究,2007(04).
[2]謝淑玉.探討教師在幼兒園課改背景下的角色定位[J].新課程:小學,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