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純
(營口市生產力促進中心)
本文主要闡述了發達國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相關做法,并根據發達國家的相關做法提出了提高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的經驗借鑒。
科技成果轉化產學研合作公共科技平臺
一、發達國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相關做法
1.企業與高校建立長期的相互信任的合作關系
發達國家企業與大學合作的方式通常是長期而形式多樣的。一是單一的工業企業對大學研究計劃提供資金,進行合作,工業企業則有權在大學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研制工作;二是公司聯合對大學研究計劃提供資金,聯合研制,共同取得成果;三是設立大學—工業合作研究中心,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從20世紀70年代起就在許多大學設立大學-工業合作研究中心,為了加強跨學科與高技術領域的研究與開發,80年代又在大學建立工程研究中心;四是工業和大學聯合建立實驗室,實驗室共用。
2.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咨詢和服務體系
美國建立的小企業發展中心、中小企業信息中心以及多建在大學的生產力促進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以及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技術轉移服務機構、金融資本服務機構、管理信息服務咨詢機構、財務服務機構及法律服務機構等;日本的“促進專利轉化中心”、“工業所有權綜合信息館”、“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大學專利技術轉讓促進中心”和知識產權中心等機構;英國的如英國皇家學會、皇家工程院、研究理事會和大學科技政策研究機構和獨立的科技中介機構等;芬蘭包括大學、科研機構、企業實驗室或技術開發中心以及科技園區和其他創新支持服務機構等。
3.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實現市場化運作與企業化經營
美國對進入小企業創新研究項目實施過程中,只在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給與一定資金支持,到第三階段,入選只具有象征性意義,目前對于該階段入選企業不再給予任何資助,企業自找風險投資及其他私人資金來源。不少國家的政府還規定,企業的項目必須尋找大學或研究機構作為伙伴才能得到資助,而大學、研究所的項目也必須有企業作為伙伴才能得到支持。這種重視產學研結合的資助機制,對于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二、發達國家經驗對我國的啟示和借鑒
1.重視國家創新體系的建設
從發達國家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方面都可看出他們對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視。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是一個國家為實現其提高競爭力的目標所采取的重大舉措,是國家意志的體現。也就是充分地整合社會全部的創新資源,推動各種創新要素的合作與互動,以此來服務于實現國家創新體系提高的目標。因此,我們要借鑒的正是要加快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創新體系。在加強國家創新體系的建設過程中,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密切合作的技術創新體系。通過企業應用新技術、新工藝,包括新的組織形式、新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模式,來實現經濟新的增長。換言之,只有將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后并能占領市場,取得經濟效益,才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能不能轉化、能不能產業化、能不能取得效益、能不能占領市場,這個檢驗技術創新成敗的唯一標準,所以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同時離不開政府、高校、科研機構和金融部門的積極支持。
2.科技成果轉化必須以企業為主體
科技與經濟的重要結合點在企業,企業和社會的需求是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動力。政府應當積極鼓勵與推動企業進行技術創新,調動企業追求科技進步的積極性,提高企業的技術開發能力,使企業不僅成為生產的主體、經營的主體,而且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企業要樹立與高校、科研院所長期合作的思想。技術研發工作的針對性很強,那就是突破關鍵技術,提高產品的性能指標,因此技術開發工作必須源于產品的實際需求。失去市場基礎的技術成果注定是毫無意義的。企業要發揮市場敏感優勢,主動策劃產品市場,然后將目標產品的技術問題交給高校、科研院所來解決。如果企業能轉變觀念,將市場優勢與高校、科研院所的技術優勢相結合,科技成果的轉化就就較容易達到目的。
3.建立更加緊密的產學研合作機制
首先院所的科研人員必須走出去,了解企業的實際需求,在可能的條件下,共同參與企業的實際工作,從企業中來,到企業中去,解決實際問題。第二,院所要降低與企業的合作門檻。在與企業的科技合作過程中,科研院所要收取一定的成本費用。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會發生科研人員不切實際地漫天要價的現象。成果產業化是一個復雜系統工程,包括新產品的初步構思、研發、設計實驗試制、中試、批量生產、規模化以及市場、營銷、策劃、公關、宣傳、人財物管理等諸多環節。科研單位只能相對獨立完成上述環節中的少數。因此科研院所不要過分強調技術的作用,要降低合作門檻,主動與社會資源配合。第三,要擺正位置,只做科學家擅長的技術問題,不要太多涉及經營管理等問題。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既當科學家又做企業家,成功的案例并不多。第四,科技人員應主動與兄弟院所聯合攻關。產品開發往往涉及多個學科領域,需要跨學科的組織與合作。因而科技人員要主動與相關單位合作,避免自行其是,大包大攬。
4.以公共科技平臺建設為重點,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
在當前尚未建立健全有效的社會化轉化服務體系的情況下,依靠政府的推動來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是很有必要的。公共科技平臺正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一條新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徑和平臺。科技成果推廣工作要從創新管理機制、構筑服務體系、強化服務意識三個方面入手,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環境建設,構筑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所需的科技產業化體系。這一體系包括政策激勵體系、技術轉移體系、中介服務體系、技術保護體系、產業化基地體系、金融支持體系等。為此:一要加快機制創新步伐,構筑科技成果推廣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二要進一步加速重大共性科技成果推廣應用;三要繼續加強推廣中心和示范基地建設;四要加大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的宣傳。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法規宣傳、推廣計劃和重點推廣項目宣傳、典型推廣案例及其經驗等,提高計劃項目的品牌形象,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增強市場意識。
參考文獻:
[1]陳華.發達國家科技成果轉化的經驗.華東科技,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