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其全
(空軍福州房管處)
衣食住行是人們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是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前提,其中住房是人們生活的根本,政府為此建立了一套住房保障體系,但在落實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本文結合我國住房保障體系的現狀,探討住房保障的相關政策。
住房保障問題對策
房改以后,政府建立了一套保障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的住房保障體系,主要有以下幾種實現方式:一是住房公積金制度;二是面向中低收人家庭的經濟適用房政策;三是面向最低收入者的廉租房政策。但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從而影響了保障作用的發揮,本文就我國住房保障體系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意見,以讓其真正發揮對中低收人家庭的住房保障作用。
一、我國住房保障體系發展現狀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統一籌劃,具有社會保障性質和特殊用途的住房。經過近十多年的發展,我國大多數的城市建立了住房保障制度。目前我國廉租房模式只保障了低收入住房困難的家庭,但對于更多需求量更大的中低收家庭缺有效合理的住房保障體系。因此,應該惠及更廣的住房保障體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健全符合國情的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為居民建立符合國情的住房保障已經成為我國加快社會事業單位改革、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如今,高企的房價讓不少有購房需求的人望而卻步,而保障性住房的供給仍未能有效地滿足社會的需要,由此也引發了諸多令人深思的社會問題。我國保障性住房建設處在不斷地探索中。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17年中國樓市發展方向,強調要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
二、我國住房保障體系存在的問題分析
1.住房保障資金來源不通暢
住房保障體系建設作為政府的一項職能,但是沒有形成正式的法律體系,資金支出的主要來源是公共財政的預算支出。很長一段時間,廉租房制度未建立穩定的資金渠道,財政體系遲遲未能明確地將住房保障納入財政預算,只有少數城市建立制度性財政資金供應計劃,多數城市依靠住房公積金的增值收益和公房售房款的余額部分作為廉租住房資金來源的主要渠道,缺乏穩定的資金渠道成為廉租房制度推進的瓶頸。目前在住房保障方面除了經濟適用住房、廉租住房和公積金制度外,其他金融和財政和稅收方面系統配套的支持政策不夠健全,不能夠長期、有效、直接地刺激和控制住房的生產。財政、金融、稅收等配套保障手段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在引導和拉動更多社會資源參與的力度上還遠遠不夠。
2.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的監督力度不夠
目前,我國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的監督力度不夠,其考核方式還比較滯后,管理工作仍是靜態管理,對申請對象的管理還不夠細致。在保障對象的審核過程中,政府主管部門是根據提供的信息資料和已調查到的信息資料來審核申請對象是否符合申請條件。而一些居民采取虛報瞞報收入的手段去騙取租賃房,私開證明甚至出具假證明的現象時有發生,一些中高收入者魚目混珠,享受了不該享受的優惠政策,使有限的社會保障性租賃房資源未能用在最需要的居民身上,造成保障性住房制度福利成效低下。這些在一定程度影響了住房保障的效率。
3.沒有建立科學的退出機制
既然是保障住房,就應該有科學的退出機制,但是目前我國住房保障制度的退出機制不完善,特別是以獲得產權為主的保障形式,容易產生福利固化的問題。經濟適用房制度沒有適當的退出機制,購買經濟適用房的家庭在收入提高后如果已不再符合資格條件,或由于家庭人口出現變化,由于缺乏相應的退出機制而無法操作。即使有退出機制的規定,如實物配租形式的廉租房,其退出機制在現實中也往往很難執行。因此,一旦享受了經濟適用房,就形成了既得利益和福利固化,使得相當一部分住房保障資源未能滾動使用在最需要住房的低收入居民身上,導致保障制度成效降低。因此,應該設計出符合國情的退出機制。
三、完善我國住房保障的對策
1.完善住房保障工作機制
成立組織協調住房保障工作的專門機構,確保住房基金等保障工作的各個環節落到實處。實現保障性住房建設“投入——銷售/租賃——再投入”滾動開發的良性循環軌道,總體上按照“先申請后建設、以需定產、短期內動態平衡、滾動開發、分步實施”的模式,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速度,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設。成立住房普查機構,對住房相關內容進行調查,建立數據庫,為住房政策頒布提供數據信息依據。
2強化保障房的施工監管
相關管理部門嚴格執行項目建設程序和建設標準,從規劃、設計、施工,層層跟進,把保障性住房建設成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優質、精品工程。嚴格執行工程招標投標、施工圖審查、施工許可、質量監督、工程監理、竣工驗收備案等建設程序,防止偷工減料,落實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等規定,依法辦理土地使用、規劃、施工等許可文件。督促高品質的完成保障性建設任務,為保障性住房的建設護航。
3.確保分配公平公正和退出有序
各地方特別是市縣要按要求及時、準確公開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計劃、項目開竣工進度等信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嚴格執行“三級審核、兩次公示”制度,堅持入戶調查、單位走訪、社區會審、社會公示,實行居民聽證評議制度,公布準入標準等。同時要健全動態監管機制,加強使用監管,完善退出機制,努力做到過程公開透明、結果公平公正、使用合理有序。把工作做實做透,不讓一些不困難人也混進來購房,想住房困難戶所想,急他們所急。把住房退出機制要做到科學有序。
參考文獻:
[1]張佩佩.完善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對策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6(11).
[2]何洪武.淺談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建議[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