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
【摘要】激情式教學法是中職語文教學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方法,其對于學生能夠產(chǎn)生帶動的作用,從而讓課堂豐富、充滿激情,讓學生從感染中快樂、集中地學習。激情式教學法對于教師的內(nèi)在有著一定的要求,需要教師自身具有相當?shù)募寄堋?/p>
【關(guān)鍵詞】激情教學 中職語文課堂 運用
當前,中職語文教學由于缺乏教學壓力與教學考核,一些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往往照本宣科,循規(guī)蹈矩,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只管把課上完,全然不顧教學效果與學生接受。由于學生本身文化課水平不高,對語文等課程興趣不大,學習興致不高,加上學生普遍過分重視專業(yè)技能課程,認為只要學好一技之長就可以了,文化知識并不重要。殊不知,文化課程,尤其是語文課程,對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與情懷的培養(yǎng)、對于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對于社會認知的基本視角與態(tài)度,作用巨大。加上,語文課程本身的多變性、可塑性、豐富性,成為天然開展人文教育的課程。由此,對于中職語文課程教學法的探究顯得尤為重要,語文教師自身要充分認識到語文課程的意義,并為之在教學法等層面上做出足夠的改變以適應學生的需要。
激情式教學法是語文教學一種重要的改進方向,是語文老師重拾課堂信心,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教學手段,是點燃中職語文課堂重要因素。
一、激情式教學法的理論依據(jù)
“激情式教學法”是教學法的一種,是課堂組織、課堂活躍氣氛的重要手段。它通過教師的激情帶動,從而點燃學生學習與上課的激情,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與自信心。從手段上來講,激情式教學法通過自信教育和演講式的授課方式,融入情境式、討論式教學法,指導學生在充滿激情和自信的精神狀態(tài)下進行學習探索,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
從理論上來看,激情式教學法是有其理論基礎的。首先,從心理學上來講,“情感對于個體的認知過程具有組織或瓦解的效能,它能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課堂行為并會微妙地影響和改變其學習質(zhì)量”。激情式教學法是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情感,通過感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凝聚學生的深思,從而在激情式教學法的作用下,傳遞知識。其次,在教師的帶動與感染下,學生很容易進入教師創(chuàng)造的情境中,跟著情境不斷地進入教師的思考思維,讓學生思考一些問題。正所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動才能心動,心動才能深思。再次,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激情法是教學的一種特性,是教師的一項基本技能。
二、激情式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的運用成效
“采用激情教學法,可以使教師始終保持高昂的教學情緒,從而順利、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zhì);可以使學生自始至終地保持學習的激情,讓他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獲得知識,把課堂課本知識靈活運用于社會生活,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實際的動手動腦能力。”激情式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能夠發(fā)揮巨大的作用,通過自信教育與情感,可以讓語文課更為生動、更為有趣、更為抓住學生的心。具體來說,它的成效可以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是使中職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充分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著名的特級師竇桂梅說:“教育需要激情,需要教師全身心的投入與無私的奉獻。”課堂上利用抑揚頓挫、張弛有度的語言,改變上課一個腔調(diào)、一個語速、沒有節(jié)奏、沒有重音、沒有起伏的語言現(xiàn)狀,讓課堂充滿活力,給學生在聽課時有一種不同凡響的聽覺感官,通過聽覺刺激上課興趣。在此語文教師要把自己對語文的愛融入在飽含深情的語言之中,李鎮(zhèn)西也認為:“一個教師要以自己對所教學科的態(tài)度去影響學生,用發(fā)自內(nèi)心肺腑的職業(yè)情感去感染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熱愛。”讓一句平淡的話在愛的作料下變得有生氣又活力,使學生被你情感豐富、多變的語言所吸引,就像一只無形的手在牽引他們前進。
二是能營造濃濃的情緒氛圍,讓學生備受感染。語文是有情感的,語文教學不僅是傳授語文知識,還承載著傳承文化,文化具有豐富的情感色彩。一篇散文,一首古詩,一句名言,哪個不具有情感呢?如果我們在教學上能通過激情把這種作品中濃濃而深厚的情感表現(xiàn)出來,難道學生還不能為之動容嗎?
三是讓學生樹立一種樂觀、向上、自信的學習態(tài)度。當你走進教室那一刻起,你用明媚的笑容對待每一個學生,你的臉上寫著今天的天氣真好,空氣真清新,心情真愉快,你樂觀的分子馬上會飛向教室的各個角落;當你用一聲高亢嘹亮的聲音喊“上課”,學生在站起的那一刻,那些在意的或不在意的都會被嚇一跳,哪一個學生不新奇,哪一個學生不被你感染。
三、激情式教學法實施主體的內(nèi)在性
激情式教學法對實施主體即教師的內(nèi)在性有著較高的要求,從上述所涉及的激情式教學法的特性來看也可以看出。
首先,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語言掌控能力。這主要表現(xiàn)為教師對朗誦與演講的掌握。當教師投入朗讀時,就給學生做了很好的示范,必會喚起學生朗讀的興趣,在師生共鳴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感受到的是學生熱烈的回應和活躍的思維,達到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的效果。如在上《將進酒》時,教師可以配樂詩朗誦,通過聲音、表情、心中翻涌的情感,給學生再現(xiàn)這首詩情境與心境。讓學生聽完之后久久不能平復,學生在這種情感感染下更容易理解這首詩。比如在上《最美的蝴蝶》時,教師可用極其動人的聲音朗誦了那個凄美、痛心的愛情故事,學生必定會被深深地打動,會眼里積滿晶瑩的淚水。
自身的朗誦與演講水平還可以依托于帶動學生的朗誦。可以采取自由讀、配樂讀、對比讀、重點研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式,再現(xiàn)文中描述的情景,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fā)展。通過不同的情感朗讀體驗,能有效的提高同學們的學習激情,比如在教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可以請幾個學生示范朗誦、同時讓學生們聽誰的朗誦最能打動心弦,接著放了名家朗誦,感悟艾青濃厚、深沉的愛國情感,最后與學生們一起誦讀,一起感悟,一起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教育是“一朵云推動著另一朵云,一種思想影響著另一種思想”。
其次,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幽默能力。在教學中,既能坦然面對偶爾的比如口誤等造成的戲劇效果,并能夠以自嘲的心態(tài)淡然處之。更為主動的做法,可以是在與學生對話中保持幽默以對的態(tài)度。
再次,教師需要具有豐富的知識。有了語言組織的能力之外,教師還應該儲備豐富的知識。比如在對作家的介紹中,可以用作家生活中的故事作為課堂的點綴;在兒童文學教學中,這種腹中儲備幾十個有趣、有益的兒童故事、童話、故鄉(xiāng)的歌謠等,并能夠隨口說出的能力是激情式教學的重要載體。
第四,需要具備樂觀向上的教學儀態(tài)。教師在上課時那種大大度、從容、揮灑自如的教態(tài),教師在課堂上風度翩翩,聲情并茂,游刃有余的語言駕馭能力。都是教師在課前認真鉆研教材,查閱資料,吃透文本,精心設計所得到的,這種向上的態(tài)度、這種自信帶來的激情的會感染每一個學生;可以營造語文教學的生動氣氛,開辟語文教學的嶄新天地。
最后,需要具備設置巧妙的課堂結(jié)構(gòu)的能力。一堂課程時間為45分鐘,往往很難保持全程的激情。激情作為一種情感上的狀態(tài),是很難保持一致的,那么需要對課堂結(jié)構(gòu)進行駕馭,讓一個個的小高潮作為一個階段,也能夠緩和和保持激情。
激情式教學法是語文課程教學很重要的一種方法,尤其是對于學習基礎差、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神的中職學生,更為重要。激情式教學法可以作為載體,向中職學生傳遞基本的是非觀念與人文情懷,掌握基礎的能力與認知。
參考文獻:
[1]鄭玲.激情教學法與英語改革[J].教育研究,2006年第10期.
[2]賈宇林.激情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研究,2010年10月(上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