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國家?賀帥
摘要:應用鑄造有關理論和系統知識生產鑄件的技術和方法,包括造型材料制備、造型、制芯、金屬熔煉、澆注和凝固控制等,鑄造是將通過熔煉的金屬液體澆注入鑄型內,經冷卻凝固獲得所需形狀和性能的零件的制作過程,鑄造是常用的制造方法。本文重點就特殊鑄造工藝筋設計做了研討和分析。
關鍵詞:特殊鑄造工藝;典型鑄件;特殊鑄造
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鑄大型鑄件的質量直接影響著產品的質量,因此,鑄造在機械制造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鑄造技術的發展也很迅速,特別是19世紀末和20世紀上半葉,出現了很多的新的鑄造方法,如低壓鑄造、陶瓷鑄造、連續鑄造等,在20世紀下半葉得到完善和實用化。由于現今對鑄造質量、鑄造精度、鑄造成本和鑄造自動化等要求的提高,鑄造技術向著精密化、大型化、高質量、自動化和清潔化的方向發展,例如我國這幾年在精密鑄造技術、連續鑄造技術、特種鑄造技術、鑄造自動化和鑄造成型模擬技術等方面發展迅速。
一、特種鑄造工藝概述
特種鑄造工藝有離心鑄造,低壓鑄造,差壓鑄造,增壓鑄造,石膏型鑄造,陶瓷型鑄造等方式。壓力鑄造是指金屬液在其他外力(不含重力)的作用下注入鑄型的工藝。廣義的壓力鑄造包括壓鑄機的壓力鑄造和真空鑄造、低壓鑄造、離心鑄造等;窄義的壓力鑄造專指壓鑄機的金屬型壓力鑄造,簡稱壓鑄。金屬型鑄造是用金屬(耐熱合金鋼,球墨鑄鐵,耐熱鑄鐵等)制作的鑄造用中空鑄型模具的現代工藝。金屬型既可采用重力鑄造,也可采用壓力鑄造。金屬型的鑄型模具能反復多次使用,每澆注一次金屬液,就獲得一次鑄件,壽命很長,生產效率很高。金屬型的鑄件不但尺寸精度好,表面光潔,而且在澆注相同金屬液的情況下,其鑄件強度要比砂型的更高,更不容易損壞。壓鑄是在壓鑄機上進行的金屬型壓力鑄造,是目前生產效率最高的鑄造工藝。壓鑄機分為熱室壓鑄機和冷室壓鑄機兩類。熱室壓鑄機自動化程度高,材料損耗少,生產效率比冷室壓鑄機更高,但受機件耐熱能力的制約,目前還只能用于鋅合金、鎂合金等低熔點材料的鑄件生產。當今廣泛使用的鋁合金壓鑄件,由于熔點較高,只能在冷室壓鑄機上生產。
二、特殊鑄造工藝筋的設計
(一)排渣鑄造工藝筋的設計
以不銹鋼閥體鑄造工藝為例,該鑄件重量約60kg,主要壁厚8mm左右。因其用于強腐蝕介質環境中,該閥體選用1Cr18Ni9Ti材質。在使用時要求該鑄件能承受2.5MPa以下的壓力而無滲漏,所以在制定鑄造工藝時必須考慮鑄件組織的致密性。考慮到不銹鋼的體收縮較大,雖然該鑄件壁厚不大。但必須有較好的補縮措施,以避免出現縮孔或縮松現象。為此,該鑄件采用橫做立澆的鑄造工藝。為了保證鑄件組織的致密性,除必要的冒口補縮外,還必須將鑄型中的雜物能有效去除,所以在鑄型的底部設置集雜包以保證鑄件鋼液的純潔。但在鑄件清理后發現在兩邊凸出的尺寸約為5mm的法蘭高點有少量的浮渣,嚴重影響鑄件的質量,雖然在鑄件焊補后可以使用,但這是明顯的鑄造缺陷。分析認為,出現浮渣的原因在于在法蘭鋼液熔渣不能有效漂浮到冒口中,若設置排渣通道則可解決該問題。在該工藝筋設置后的鑄件則有效解決了浮渣現象,保證了鑄件質量。
(二)防裂紋鑄造工藝筋的設計
以原剎車轉子精密鑄件為例,重量約43kg,材質20CrMnMo。該件上、中、下三層板由8處均布的寬度為6mm的筋板連接,并在中、下兩層板間再均布8處寬度為6mm的筋板。在鑄造過程中發現,該鑄件上、中、下三層的6mm連接筋板有輕微變形,特別是在滲碳淬火熱處理后,連接筋板的變形會進一步加大并導致鑄件報廢。分析認為,產生變形的主要原因在于該連接筋板剛度不足。為了解決剛度不足導致的筋板變形,將加大筋板厚度為8mm,并試生產,則筋板變形問題得以解決。但在生產中又發現新問題,在中、下兩層板連接筋板處出現8處熱裂紋。分析認為連接筋板加大為8mm后,與下層平板6mm厚度產生差別,且連接筋板在鑄件內部,冷卻速度低于下層筋板。下層筋板冷卻凝固后連接筋板對其產生拉應力。當拉應力大于其高溫強度時而產生熱裂紋8處連接部位均有裂紋,從裂紋斷口形態已經確定為熱裂。針對該問題,若在下層平板上加設工藝凸緣以增大其厚度,盡可能地使下層平板與連接筋板達到同時凝固,從而避免熱應力的產生。在增設工藝凸緣后,下層平板局部厚度達到9mm,與連接筋板厚度基本相當。從而實現連接筋板和下層平板達到同時凝固的目的,也就解決了裂紋的鑄造缺陷。
(三)補縮工藝筋的設計
以彈簧蓋精鑄件的鑄造工藝為例,該鑄件材ZG230-450,重量約為34Kg,筒形結構部分壁厚為10mm,在制定鑄造工藝時必須考慮冒口補縮。為此,在頂部設計一腰圓冒口,但在底部厚度26mm有4處局部熱節,因頂部冒口無法補縮,在鑄件鉆孔加工時出現縮松現象。解決的常用方法是應用冒口補縮法、冷鐵法、鑄件加補貼法等,但對本鑄件顯然不宜采用。因為是精密鑄造,冷鐵不能使用;采用冒口法,可用暗冒口解決。但因為是精密鑄造。給制造熔模和后續工序帶來很多不便,此法亦不宜采用。若用鑄件加補貼法,勢必增加鑄件壁厚并可能改變鑄件結構,給機械加工帶來諸多不便,所以采用鑄件加補貼法也不宜采用。根據鑄件補縮的基本原理,能在此處建立一個補縮通道使頂部的冒口有效補縮該部位,可基本解決縮孔或縮松問題。經過綜合考慮并計算設置4個直徑35mm的圓形補縮工藝筋。在補縮工藝筋設置后,基本消除了底腳的縮松現象,4個工藝筋在機械加工時予以切除。
三、結束語
對于特殊結構的某些鑄件,常規的鑄造工藝措施往往不能完全解決某些鑄造缺陷。基于鑄造工藝筋的應用研究表明,不同的鑄造工藝筋可簡化鑄造工藝,使得某些常規鑄造工藝不能解決的鑄造缺陷問題很容易得到解決。所以,對于某些典型結構鑄件,可以針對出現的缺陷采取針對性的工藝措施,而特殊工藝筋的使用對防止某些鑄造缺陷,提高鑄件質量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唐定驤.稀土元素在鎂合金中的作用及其應用[J].稀有金屬,2015.
[2]李紅斌.Mg-Li合金研究最新進展及其應用[J].材料導報,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