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飛 蔡安慶 戚玉龍
(新沂市人民醫院腫瘤外科,江蘇新沂 221400)
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是現在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急腹癥,大約占腸梗阻的20%~40%左右,給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1]。以往臨床上主要是采取傳統的手術治療,但是效果并不是特別讓讓人滿意,術后很容易導致患者復發或者是出現新的創面粘連等一系列的并發癥,影響患者的預后[2]。為此本次實驗選擇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患者40例進行研究討論,采取小腸內排列術治療,具體如下。
選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患者40例進行研究討論,把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兩組都為20例,對照組女性12例,男性8例,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42.3±10.9)歲;觀察組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齡19~71歲,平均年齡(42.8±10.8)歲。所選擇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無比較明顯的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
納入標準:(1)符合廣泛粘連性腸梗阻的診斷標準;(2)均取得所有患者的知情同意;(3)所有患者臨床資料齊全。排除標準:(1)不能進行正常溝通和交流的患者;(2)有其他嚴重內科疾病的患者;(3)臨床資料不全的患者。
(1)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腸梗阻手術治療,首先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在正中進行切口,要注意對粘連進行有序的分離,找到梗阻的位置,對粘連進行松解,如果是腸壞死的患者需要進行腸切除術,團粘連的患者進行局部粘連處理,如果是不能進行直接切除的患者,可以在原切口進行,到達患者腹腔后找到梗阻位置。如果是粘連比較廣泛的患者,可以用手進行鈍性分離,但是要注意在分離小腸的時候不能把腸管損傷,如果是腸管擴張比較嚴重的患者,可以進行減壓治療,腸壞死的患者,如果不能修補,則要幫助患者保留腸管,做腸吻合,腸切除,修補肌層。觀察組采取小腸內排列術治療,首先對患者的小腸進行游離,松解粘連部位,在闌尾根部進行縫合,切除闌尾。用腸管做腸內支撐,回到盲腸,插入小腸,在和韌帶15 cm處進行盤狀排列腸袢,在側腹壁進行縫線,用M-A排列管要進行固定,在進行腹腔引流。十五天后,患者的腹壁和造口形成隧道,則可以拔除M-A管,給予患者石蠟油服用,分次拔管,首先一天一次,再到一天兩次或者是三次,等到瘺孔自動閉合,腸內的殘管全部排出。

表1 兩組術中情況的比較(x±s)

表2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的比較(x±s)
(2)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書中情況以及術后恢復情況。
(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系統軟件統計分析資料;其中計量資料用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并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術中情況明顯比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觀察組的術后恢復情況明顯優于照組(P<0.05),見表2。
粘連性腸梗阻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并發癥,但并排所有的粘連患者都會出現梗阻。臨床上主要是采取保守治療,雖然也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很容易使得患者出現新的粘連?,F在臨床上常用的有小場內排列手術以及腸外排列術,但是腸外術相對比較難以操作,較為復雜,且該方法需要較長的時間,并且要注意掌握患者的腸管長度。腸內排列術主要是用M-A管進行腸內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患者出現粘連性腸梗阻的出現,該手術方法操作起來簡單方便快捷。手術后可以起到良好的尖牙了、引流左右。該方法主要是借助M-A管進行減壓治療,可以幫助患者促進胃腸蠕動,提高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并且還可以保護患者的腸道黏膜。但是在進行小腸內排列術治療的時候,要注意保護患者的腸管,尤其是在進行分離的時候;置管時必須動作緩慢輕柔,以免患者的腸壁黏膜出現血;在進行M-A管插入的時候,要掌握好插入的力度和方向,以免手術完成后形成腸梗阻,注意從側腹壁孔引出,縫合固定面要適當寬一點;手術完成后要注意把腹腔沖洗干凈,以免出現感染或者是粘連;排列管在手術后十天左右進行拔管。本次實驗的結果顯示,觀察組采取小腸內排列術治療后,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腸管損傷明顯比對照組的要好,觀察組的術后恢復情況(通氣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明顯比對照組的要少,與相關的文獻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對于廣泛粘連性腸梗阻的患者,采取小腸內排列術治療,療效顯著,可以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并發癥等,減少復發,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今后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應用。
[1] 欒小丹.腸梗阻導管術中小腸內排列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3):55-56.
[2] 黃海寧.傳統腸梗阻手術與小腸內排列術治療廣泛粘連性 腸梗阻的療效 [J]. 醫藥前沿,2017,7(29):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