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本斯皮里在其專著《海蒂》之中,主要描寫一個親近自然、無法適應城市生活環境的兒童,這是在倫理選擇過程作用下的必然結果。證明兒童在成長期間,必然要經歷由生物性選擇過渡轉接到倫理選擇的過程,之后兒童才能夠真正發展為成人。如若說某些成人忽視這類特性,就會由于倫理越位問題而對兒童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嚴重情況下限制兒童成長進程。歸結來講,兒童成長特征始終交由斯芬克斯因子決定,成人需要針對兒童自我選擇予以適當地尊重和科學妥善地引導,唯獨如此,才可以輔助兒童群體順利度過倫理選擇等人生挑戰困境。筆者在此細致探討《海蒂》之中兒童的倫理選擇和成長關系,希望能夠引起更多人員重視。
關鍵詞:《海蒂》 兒童群體 倫理選擇 成長進步
之所以《海蒂》這類文學著作能夠引起較大反響,是因為作者在清晰化對比幽靜瑞士山村和單調城市生活景致的同時,深深地迎合了一些讀者的遁世心理。海蒂原本在阿爾姆山和爺爺相依為命,盡管條件艱苦但是非常開心。而兩年之后被姨媽帶動法蘭克福去陪伴富商女兒,即便是這個人的家庭如何富足、所在城市空間再過繁華,可海蒂始終體驗不到快樂,甚至患上相思病與夜游癥,持續到后期重新返回阿爾姆山之后才有所好轉。作者在此表現出的是城市和山區生活環境會對海蒂這類兒童造成截然不同的影響,主要原因就是承受了自身遺留斯芬克斯因子的影響。而小說亦將兒童倫理選擇的經歷過程予以生動細致地描繪,值得社會各界人士強烈關注和深刻感知。
一.斯芬克斯因子對海蒂成長結果的影響研究
兒童和成人始終是兩類截然不同的身份,而兩者之間的差異細節將表現為:
主要包括生理年齡和身體發育狀況的迥異結果,但是,透過文學倫理角度觀察,人作為一類社會個體,就如同一類完善化的斯芬克斯因子,即他們身上同時容納人性和獸性因子。所謂獸性因子,就是人類進化之后遺留的動物本能,是人生下來伴隨的天性;而人性因子,則是經過后天教育和培育衍生出的倫理意識,歸根結底,便是人類獨有的可以辨別是分善惡的理性意識。而想要愈加精準化地區分成人與兒童之間的區別,就必須借助斯芬克斯因子這類基礎性指導輔助媒介,盡管說在兒童和成人群體之中,斯芬克斯因子都由獸性和人性分析凝結而成,但是兩類組合模式始終不盡相同。如成人人格之中雖然保留獸性因子,但是在任何狀況之下,成人的人性因子都會針對獸性因子做出合理程度地約束控制,這也證明了成人主要配合理性進行個人行為指導的特征。相比之下,兒童卻截然不同,因為他們只是經歷生物性選擇之后具備一些人的基礎生理特征,卻未能順利通過關鍵的倫理選擇挑戰而獲取較為可靠的倫理意識,因此,該類群體的人性因子還不能發揮足夠強勁的能效,來針對自身殘留的獸性因子克制。這深刻闡明了,在兒童順利通過倫理選擇挑戰前期,其一切性格與行為特征,都幾乎交由其體內的獸性因子支配。
如在小說開篇階段,作者就向我們表現出兒童與成人斯芬克斯因子差異化的組合模式。特別是在描寫阿爾姆山路上海蒂和小羊玩耍的情節過程中,海蒂趁著姨媽與別人談話間隙去和小羊玩,但是卻因為厚重的衣物而感到身體不適,于是便不顧一切地將衣物脫掉,在山野之中自由奔跑,仿如一只真的小羊一般。而蒂提則認定海蒂不該隨意地將隨身衣物丟棄并當面加以指責,這是成年人憑借理性進行判斷的必然結果,但對于海蒂這類僅有六歲的兒童來講,這是其獸性因子驅使的自然行為,不存在任何對錯之分。這類情景描寫深刻的揭示了,不管是在現實社會、文學文本之中,許多成人都會忽視兒童的天性,急于將成人倫理價值觀念嫁接到兒童身上,并且以往借此進一步理解、評價和約束他們。可透過另一角度觀察認證,這類倫理越位現象,對兒童群體來講便是一類莫大的傷害,即令兒童喪失了原本的天性,提早接受人性比例較大的斯芬克斯因子影響。所以說,海蒂在城市生活和表現狀況,并非其獨立完成倫理選擇與成長任務的自然結果。
二.海蒂進行倫理選擇的動態流程解析
1.阿爾姆山生活階段
海蒂在阿爾姆山與法蘭克福的差異化生活狀況,生動地呈現出兒童群體斯芬克斯因子的特殊化組成模式基礎上,向我們深刻地揭示出一類道理,就是說如若忽視兒童群體重新演繹倫理選擇的環節,便會對他們今后成長前景造成不可小覷的消極影響。因此,阿爾姆大叔在海蒂成長過程中并未對其天性做出過多的約束控制,而是為其提供適當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由玩耍,并和羊群、小鳥等同步健康的成長發育。可透過另一類層面審視,這類毫不作為的處理方式,同樣會對兒童今后成長產生不利影響,畢竟一味地放縱天性會令海蒂這類兒童群體錯失倫理選擇的最佳機遇。文學倫理已經做出明確認證,人所以能夠成長成為合格的社會公民,不單單是透過持續鍛煉掌握生存的基本技能,同時還須在內心樹立起一定的道德倫理觀念。不過對于廣大兒童來講,因為他們自身倫理意識尚未得到全方位培育和舒展,就無法保證他們內心保留的人性分析可以長期有效地遏制獸性分子,所以說,該類群體必然要經歷復雜的倫理選擇過程,才能真正過渡為成人。
而透過小說中的描寫,閱讀人員可以清晰地感知到海蒂已然開始經歷倫理選擇的特殊階段,如其會在特定時期內去看望雙目失明的彼得奶奶,其間還會督促爺爺講彼得家的房子修整妥當,并且和老人溝通來消除其煩悶心理。這些種種情景,都深刻印證了海蒂的人性因子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發育延展,就是說其倫理意識已然處于萌芽階段。可正是因為阿爾姆大叔未曾提供給其適當的教育和引導,才使得海蒂自身的倫理意識長期深陷低等級層次之中,所以在后期進入發達城市生活之中,其經常會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又哭笑不得的怪事。如在法蘭克福生活期間,海蒂經常會帶一些小動物到家里并造成一團糟、上課打擾其余同學令教師手無足措,在給窮苦的彼得奶奶儲存白面包時因為無知產生發黑變質問題,衣柜亦因此變得一塌糊涂。透過上述細節我們可以清楚地做出判斷,即一旦缺乏可靠完善的倫理意識,必然會對兒童今后成長和發展造成深入性的威脅。
2.法蘭克福生活階段
盡管說在法蘭克福生活時期中,海蒂承受較多的痛苦,不過客觀角度觀察,卻為其今后倫理科學化選擇和身心健全化成長,提供了較為妥善的輔助條件。在法蘭克福生活階段之中,海蒂掌握一系列基礎性禮儀和行為規范要點前提下,更學會如何潛心地進行閱讀,隨后透過書本之中獲取海量的知識、生存技能和道德經驗,進一步加快了日后自身標準化倫理選擇的進程。換句話說,在法蘭克福接受教育過程中,海蒂自身遺留的獸性因子開始逐漸地被高端的人性因子所遏制,并且透過標準化倫理選擇逐步轉化成為一類合格的社會公民。
而重回阿爾姆山之后,海蒂經常有意無意地會滋生出一系列以往不曾有的念頭,這便是海蒂在倫理選擇階段中衍生出的倫理觀念,并且之后其也自覺地將這部分倫理觀念作為今后一切行為的指導綱要。如重回阿爾姆山之后,海蒂開始懂得認真梳洗打扮自己、井然有序地擺放房間物品,最為重要的對學習產生強烈的興趣而不會再逃學了。經過不同類型書本的精心品讀之后,海蒂開始收獲諸多有助于其成長發展的道德經驗,同時更會在和他人交流過程中無私地予以共享。對于彼得奶奶,其放棄以往一味地物質資源捐助,而是主動為其朗誦一些優美的詩句,進一步令這類老人可以重新恢復對生活強烈的希望和信心。
需要注意的是,海蒂這類兒童在進行倫理選擇過程中,并非一帆風順的,尤其是在法蘭克福接受教育初期階段,海蒂幾乎沒有任何顯著的進步跡象,而歸咎責任,則并非完全在于海蒂身上,更多是教導她的主體。如蘿得邁耶爾只知道強制性地進行海蒂思想行為約束,和海蒂天性好動的心理特征產生強烈的沖突,并引起海蒂強烈的抵御心態。歸結來講,兒童的倫理選擇需要得到成人的精心指導,但是與此同時,作為成人,更應該給予兒童適當程度地尊重和理解。唯獨結合兒童身心特征進行富有針對性的培養教育,才能令他們愈加順利地完成倫理選擇這類高等級層次的人生挑戰。
三.結語
綜上所述,《海蒂》這部小說透過針對兒童斯芬克斯因子和倫理選擇的文學化描寫,總結出如何教誨才能領兒童得以健康成長發育的經驗。具體來講,就是要令兒童在適當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領悟教誨并挖掘出適合自身成長的路徑。希望日后這部小說能夠引起更多人員的重視,長此以往,為各類兒童健康成長前景綻放,提供不竭的支持服務動力。
參考文獻
[1]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倫理選擇與斯芬克斯因子[J].外國文學研究,2011,33(06):144-160.
[2]王常新.《海蒂》的美學特色[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2,22(16):160-171.
[3]邸暢.兒童視角下的精神成長[J].文藝爭鳴,2012,11(09):133-147.
[4]劉莉靜.海蒂——人化動物性的天使[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5,19(02):77-86.
[5]楊春.21世紀美國青少年小說與青少年認知發展[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5,14(04):115-126.
(作者介紹:鄭曉瀛,瓊臺師范學院幼兒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幼兒文學、幼兒教師口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