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秘魯特約記者 孟可心
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秘魯多個省份遭強降雨肆虐數月,多地出現了嚴重的泥石流,秘魯政府宣布全國13個省的108個大區進入緊急狀態。《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對秘魯首都利馬進行探訪,發現用水短缺、食品供應等成為困擾民眾的主要問題。
由于自來水水源被泥石流污染,利馬城區一度出現了停水狀況,有的地區停水時間長達五天。在利馬的街頭、小區,隨處可見民眾排長隊取水的現象,超市的瓶裝水也早被搶購一空,人們甚至打開街頭消防栓取水,或把街心花園水池中的水舀走。20日起,利馬的部分地區已經恢復供水,但超市的大瓶瓶裝水還是缺貨。21日,秘魯總統、總理呼吁市民要節約用水,因為未來還可能發生泥石流,飲用水供應還可能出現中斷。
災情給居民帶來了不小的心理壓力,人們擔心會出現食品短缺問題,于是,很多居民去超市搶購白糖、面條、餅干等食品,以致超市的貨架被掃蕩一空。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投機行為,加之物資短缺,部分農產品的價格開始飆升,一些家庭主婦抱怨生活成本大大增加。秘魯人每天離不開的檸檬,從正常的3新索爾(約合人民幣6元)一公斤,一度漲到40新索爾(約合人民幣82元)一公斤。
一些居民表示,今年厄爾尼諾現象所波及的范圍之大,是近三十年來都沒有出現過的。居民阿萊伊薩生活在利馬一個高端社區,他家也出現了斷水。他說,這種情況只在1983年出現過一次。他抱怨政府只重視吸引外資、發展商業,卻忽視了百姓的住房建設,特別是貧窮民眾的居住問題。他表示,窮人一般都住在河道旁,洪災對他們造成的影響尤其嚴重。居民維克多也表示,秘魯存在一些住房規劃問題,如先有居民占地形成小區,之后才會有市政規劃,這導致了一些不適合居住的地方成為住宅區,進一步造成了此次災難中不必要的損失。
據了解,秘魯災情最嚴重的地區集中在北部沿海省份,那里公路被沖毀,河道、橋梁被沖垮,周邊民房倒塌。19日,秘魯空軍開通免費航班,向北部受災地區運送20噸救援物資,并從災區轉移出近6000災民,主要是婦女、兒童和老人。
為了安撫民眾情緒,秘魯政府充分發揮了手機的短信功能,記者手機經常可以收到政府發來安撫信息。政府在短信中保證,他們在盡最大的努力救災,食品供應沒有問題。他們也通過媒體呼吁商家不要借機哄抬物價,并表示,雖然通往北部地區的運輸道路被沖毀,但利馬主要批發中心有足夠的庫存,能夠保證物資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