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王寧 本報記者 李曉驍 趙覺珵
一個人口眾多且發展迅速,一個面積不大但擅長創新,剛剛結束訪華行程的以色列總理本杰明·內塔尼亞胡將中國與以色列之間的合作形容為“天作之合”。此次來訪,內塔尼亞胡帶著5位內閣部長和約90名各領域商界人士組成的商務代表團,重點就是科技、創新等經濟領域。21日,中以雙方宣布建立創新全面伙伴關系。以色列應用科學大學以華傳媒中心主任裴則男2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一新關系將為兩國合作關系注入新動力,相信以中關系的下一個25年將迅速發展。
創新是訪問重點
“創新”無疑是內塔尼亞胡此次訪華的重點,這從他的行程上就可見一斑。
20日,內塔尼亞胡出席在北京舉辦的“以色列總理商業創新”論壇。內塔尼亞胡在論壇上表示,過去數十年間,中國的迅速崛起令人振奮,包括以色列在內的許多國家都渴望與中國結為伙伴,并達成合作。同時,以色列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持續革新的過程中,逐步成為匯集各領域人才的創新樞紐。“對于中國以及中以合作的前景,我抱有極大的信心。”
而就在當日早上,內塔尼亞胡特別舉行一場“精英早餐會”,邀請10位中國的商界精英出席,包括萬達董事長王健林、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后、聯想集團董事局名譽主席柳傳志、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等人。21日,內塔尼亞胡還與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就人工智能、創新、中以合作等話題進行了對話。
新關系帶來新高度
中國和以色列21日在北京共同發表聯合聲明,確認兩國建立“創新全面伙伴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以色列國關于建立創新全面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提到,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大國,正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色列在創新、研發領域具有全球公認的領先地位。
裴則男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是中國第一次把與外國的雙邊關系以“創新”來修飾,這意味著以色列的國家品牌得到了中國認同,把“以色列”與“創新”畫上了等號。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22日稱,中國希望成為全球高科技領域的領跑者,因此以色列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合作伙伴,“創新全面伙伴關系”將兩國關系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高科技領域潛力巨大
中國是以色列在亞洲第一大、全球第三大貿易伙伴,以色列則是中國在中東地區主要的經貿合作伙伴之一。2016年兩國雙邊貿易額為113.5億美元。以色列對中國的出口額在2016年翻了3倍,達到33億美元,網絡安全、農業技術等高科技領域增長迅速。
路透社援引以色列前駐華大使馬騰的話稱,中國在以色列的利益幾乎純粹是經濟層面的,中國希望學習以色列的高科技創新文化。從內塔尼亞胡的角度來看,雖然中國和以色列在人口、物質規模和資源方面可能存在巨大差異,但是有很強的適應性:以色列在創新的同時,中國集中精力進行市場化和商業化。
裴則男表示,以色列與中國兩個經濟體具有高度互補性,這體現在很多領域,比如以色列積累了科技創新與創業的豐富經驗,但沒有市場;中國不但有市場,也有把小做大的經驗,兩國能攜手邁向國際市場。
《以色列新消息報》稱,“中國制造2025”這一計劃旨在提升國家在信息技術、智能制造和生物醫藥的實力,以色列是中國天然的合作伙伴。中國正在迅速成為世界領先的經濟體,除了最大單一市場外,中國還積累了龐大的外資資金。亞投行和“一帶一路”倡議都能夠給以色列和以色列企業帶來利益。▲